功高盖主却能全身而退的古代三大名将

自古以来,因功高震主而惨遭屠戮的名将不计其数,春秋时期的文种,汉朝时的韩信,明朝时的蓝玉、傅友德就是明证。当然,也有功盖天下而得以安享晚年的,下面咱们就来说说中国古代历史上功高盖主却得以全身而退的三大名将。

功高盖主却能全身而退的古代三大名将

王翦

首先要说到的是秦朝时期的著名将领王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它的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在那个大争之世各诸侯国相互征伐,战争似乎已成了家常便饭,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那个战乱年代能征善战的名将也是层出不穷,王翦便是出生于这个时期。

功高盖主却能全身而退的古代三大名将

秦始皇

王翦的第一次率军作战经历是攻打赵国的阏与,在成功拿下之后还顺带手攻下了九座城池,就此一鸣惊人。在秦王嬴政亲政之久,正式拉开了收复六国、一统天下的序幕,从公元前236年开始,这场大战一共持续了十五年之久,在攻灭六国的战争中除了最先灭亡的韩国王翦没有参与之外,其他五国都是由王翦和其子王贲攻克的,因此伴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王翦的地位和声望也逐渐的水涨船高,后来因在伐楚的战争中和秦王嬴政政见不一,于是称病辞官,回归故里,但是随着李信伐楚的失败,嬴政亲自前往王翦的老家频阳,请求王翦出山,并把全国的士兵都交付在了他的手里,这个时候整个秦国可以说都交到了王翦的手里,但是王翦接下来的做法可以说是充满了智慧,一举消除了嬴政的疑虑。

功高盖主却能全身而退的古代三大名将

秦灭六国

在领兵启程的时候,王翦向秦王嬴政“请美田宅院池甚众”,并在后来连续五次求赐美田,就连他的部下都感觉他太过贪婪,但是正是王翦的这一举动消除了秦王嬴政心中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最终王翦大破楚军,并在攻下燕国国都之后急流勇退,告老还乡,从而得以善终。

功高盖主却能全身而退的古代三大名将

卫青雕像

秦国在成功消灭六国之后建立了秦朝,但是因为残暴的统治最终二世而亡,取而代之的是由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汉朝自建立之初就收到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知道汉武帝时期这一威胁才得以消除,而消除这一威胁的最大功臣则非卫青莫属。

功高盖主却能全身而退的古代三大名将

卫青墓

卫青出身低贱,他的母亲卫媪是驸马平阳侯家的奴婢,父亲郑季则只是一个县吏,后来二人私通生下了卫青,在稍大一点后,卫青进入了平阳侯府,成为了平阳公主的一名骑奴。后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做客平阳侯府的汉武帝看中,并被封为夫人,卫青也被封为建章监、侍中,得以随侍皇帝左右听闻朝政。公元129年卫青被封为车骑将军率一万骑兵迎击匈奴,首次出征的卫青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取得了汉初以来对匈奴作战的首次胜利,凯旋后因功被封为关内侯,后来卫青又率兵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切断了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匈奴王庭的联系,并控制了河套地区,在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威胁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反击匈奴的前线基地。在之后的数年卫青又再度北上、远征漠北,并于漠北之战中一举击溃了匈奴主力,使其十几年内再也无力南下,卫青也因功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在他去世之后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特意在自己的陵寝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形似阴山的墓冢。

功高盖主却能全身而退的古代三大名将

郭子仪

另一位得以全身而退的盖世功臣是唐代的名将郭子仪。郭子仪武举出身,安史之乱爆发后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兼朔方、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要战役,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安史之乱之后,郭子仪又退吐蕃、平回纥、收复河东,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的救火队长,就连唐肃宗都拉着他的手说“国家再造,卿之力也”。战后郭子仪自请解除了自己天下兵马副元帅和各节度使的职务,并请求留京任职,因此深得皇帝信任。

功高盖主却能全身而退的古代三大名将

唐平安史之乱

终郭子仪一生,出将入相三十余年,历经四代皇帝,深受尊崇,唐德宗时期还被尊为“尚父”,八子七婿都身居高位,最终以八十五岁高龄去世,唐德宗为其废朝五日,并超越仪制下诏将其的坟墓增高了一丈,因此后世评价其为“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