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一部电影的名字,证明你已经不再年轻?

默待无名


《还珠格格》

那会儿只有几岁,只记得我妈和我姐特别喜欢看,那时候家住农村的山边,信号不太好,📺画面一直眨呀眨的,有很多白花花的点子,我和我姐上楼顶调电视天线,我妈在楼下和我们对话,拨弄一下,我妈就喊,好了好了不用调了,等把天线放好,我妈又喊,又不明了,然后继续调,调半天调好后,又喜滋滋下去一起看。

恍如昨日的记忆啊!


南塘子lh


我们那年的电影:

我叫″小铃铛",家住″槐树庄"。左邻″白毛女",右邻″李双双"。″今天我休息",正在讨论"家庭问题",突然来了″不速之客",说是丢了″秘密图纸",叫我″跟踪追击"。我跨过了″万水千山",走遍″林海雪原",来到″箭杆河边"。望着初升的″红日",我写下了″渡江侦察记"。我跟随″山间铃响马邦来",到了″林家铺子",问了″哥俩好",找到"大李小李和老李"。在″蝴蝶泉边"认识了″五朵金花",拜会了″刘三姐",询问了″阿诗玛"的近况。告别了″冰山上的来客",和″雷锋"一同登上"特快列车",我们参加了″铁道游击队"。为了保卫″粮食",我们发明了″地道战"″地雷战"。在″平原游击队"和″独立大队"的协助下,根据″红孩子""小兵张嘎"″英雄小八路"送来的″鸡毛信"。通过″永不消失的电波",经过″奇袭",最终取得了″上甘岭"的胜利。通过″南征北战"的煅炼,我″在战斗中成长"。

这是我的″电影史",还有落下的,请朋友们补上。谢谢!


眸子8552


1966年香港电影《画皮》,那时候,电影不分级,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放映的恐怖片,也不知道当年父母就是心大,我爸单位分发的电影票,去看电影,我爸就用自行车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这鬼什子电影,我当年不到十岁,我哪敢看啊?

特别是片中有一出,女鬼在那里画皮的场景,那女鬼转过头来,电影院都是一片惊呼,我在干什么,我把头紧紧地躲在椅子后面,根本不敢看一眼。等到画皮场景结束,就开始重头戏女鬼掏心那一幕,我的乖乖啊,我就听得电影院他们看过不止一边的再喊,要掏心了,要掏心了,那时候我恨不得把头埋在地缝里,根本不敢看电影一眼。这时候听到电影院有小孩吓哭的声音......

最后,老道士和女鬼搏斗那一幕,我算是才敢睁开眼睛看一下,就看见那女鬼要跑,老道士一剑飞出去,正中女鬼,前心贴后心,可怜那么漂亮的女鬼死了,就剩一张皮了!

出了电影院,有小伙伴问我,你看了掏心那会儿害怕不,我连说我不怕,我一直睁眼看完了!

这电影看完了,确实摧残小孩子的心理,那时候我就天天问妈妈,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鬼,我妈妈那时候还迷信经常找人算命啥的,估计她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说没有吧,电影上演的有,说有吧,晚上我和妹妹会吓得睡不着觉,最后好像我妈说的是,只有鬼才能看到鬼,人看不到鬼,有好鬼和坏鬼,好鬼就是电影上那个有法力的道士之类的,专门来杀坏鬼的,你们不用怕,安心睡觉,我们南山有座庙,真有坏鬼的话,那庙里的和尚或者道士会来把他们杀了的,这才慢慢打消我们的顾虑....

1966版《画皮》,确实挺吓人的,据说有看电影的直接被吓死的了!


旗帜观点


《红色娘子军》

看到里面陈强演的南霸天那叫一个恨。

那时候电影都很激进,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里面的女演员第一很漂亮,第二有许多女兵光着腿的镜头,那些英姿飒爽的女兵的腿型真的很美,估计那时候很多人和我一样,嘴上不好意思说心里其实很期待。

吴琼花浓眉大眼,但我更喜欢里面她的那个叫红莲的“姐姐”。我觉得她更有女人味。

那个指导员洪常青被烧死也是我看这部电影最心痛的时刻,在那一瞬间,吴琼花成熟了,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者,不再冲动,开始知道动脑筋了,喜欢这部电影,给了我童年许多遐想和教育,让我从小知道热爱党,从小知道是那时候的共产党让穷人翻了身。



小庙居士


《农奴》最早的关于西藏农奴命运的一个影片,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解放军战士牺牲的情景,看到男主把哈达盖在战士身上,小小的我也在流眼泪。

《平鹰坟》那个凶巴巴的鹰坟碑,是我儿时的噩梦发生的原因。影片的插曲《沂蒙山小调》却是好听极了的歌曲。

《磐石湾》就因为这个电影,我深深的爱上了游泳,幻想在海底像鱼一样钻来钻去,那个穿海魂衫,胳膊上缠着绷带的帅哥,我惦记了好多年。后来的《潜海姑娘》更加深了我对游泳的热爱,几十年了都没变,现在每天都游一千五百米,常常潜到水底玩儿。

那个年代有很多进口电影,朝鲜,苏联,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印度……有个打油诗“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儿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电影啦,住在军营里,我和伙伴们每周都会在操场上看电影。有一次我们闹腾够了发现位置都没了,我们就爬到银幕后面的墙上从反面看,那天演的是《暴风骤雨》,然后就迷上了这个地方,视野超好,哈哈。银幕前面坐着整齐的战士方队,战士们周围是家属,大家都自带小板凳,我们懒得搬来搬去的还得规规矩矩的坐在那儿,还不如骑墙头上看的自在呢。

从小因为条件好,看过的电影太多了,七八十年代是电影的金色时代,后来电视普及了,坐在屏幕前的时间就比坐在银幕前的时间多了……


依兰心语


《少林寺》这一部电影是我们国内最经典的动作片,82年内地公映,创下了票房奇迹。

我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小时候,一般小男孩都喜欢舞枪弄棒,喜欢的不得了,一到放学的时候,就和小伙伴到屋后的小广场比武摔跤,曾经还把一个小伙伴的鼻子打出血了,回家挨了一顿打,都是少林寺惹的祸。

长大了才知道,想当年《少林寺》是火的不得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明星李连杰就是通过这部作品,红透了全中国,现在只记得电影里面武打动作非常的漂亮,还有一首经典的牧羊曲超级好听,到现在依旧在传唱着。还有丁岚那甜美的笑容依旧回荡在多少人的脑海里。

看过这部电影的基本上都是七八十年代的人,经典依旧在继续播放着,可看电影的人却已经不再年轻,岁月不饶人。


阿三影视


这真是个有趣的提问!

看到这个题目我着实地想了一会,因为脑子里的老电影太多了,我要找一部印象中最早的。

终于确定了一部――《带兵的人》!

之所以是它,不是因为这部片子的艺术性有多高。(那个年代的电影主要看政治性),而是因为这部电影让我失望透顶,以至于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那时的我还是个懵懂少年,看电影只问“打”或“不打”。只要战斗激烈,枪炮不断,那就是“好看”,根本不管其艺术性。(这个愿望在我中学时达成了,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初步的欣赏能力,没觉得这样的影片有什么好看的,那就是当时越南的故事片纪录片)。

所以当我看到以上这个片名后非常激动,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一部战争片,符合我“好看”的要求。没想到这是一部描写和平时期,部队怎么样教育培养战士的。整部片子都是夸夸其谈,上纲上线,别说是我这样个小孩 ,就是大人也看到索然无味。

一直熬到放映结束,没看到一枪一弹的我,兴趣索然地跟着邻居小姐姐回家。路上倒是发生了温馨的一幕,那是个夏天,外面刚下完暴雨,到处是积水。小姐姐是把我背回家的,这一幕至今想来仍感到丝丝温情。

小姐姐应该是古稀老人了吧!祝她吉祥安康,长命两百岁哦👍


骁鸣708


南北少林,白莲花,铁道游击队,少林寺等等,太多了,不一而足。

小的时候,我们都是翻山越岭,有时候要走二十来里路去看电影。看完回到家里都是夜半时刻,草草的和衣而卧,天刚刚放亮就得赶紧起来去学校,在课堂上只有打瞌睡。有一次下雨偷偷的跟着大孩子去别村看电影,回来的时候连鞋都被泥裹走了,只好光着脚回来。

后来我们村有个女孩嫁给放映员,我们就再也没出村看过电影,每次新来的片子先在我们村放完再去别的村。

长大上班后,单位时不时发电影票,我也是很少去了,去了也是中途退场或者睡觉。


秋裤西服


新龙门客栈

要说什么电影能怀念从前,新龙门客栈应该当仁不让。

记得小时候老家每年都会有村里组织村民免费到大队门口看电影,晚上看电影的时候人们都陆陆续续的从家里拿着马扎,板凳的去看。有的直接坐K,也有的爬墙头。那时候的快乐真的回不去了。记忆犹深的就是新龙门客栈那个把人剔骨的那个镜头。现在有时候还会在电脑上看上一次,看一次就怀念一下从前。那时候我也就七八岁吧,现在都两个孩子的爹了,看着年迈的父母,调皮的孩子跟心爱的老婆想想人一辈子过的真快,往事历历在目,时间都去哪了。

在这衷心祝愿父母身体健康,家庭美满和睦,孩子快乐成才。也祝愿有缘看到此消息的朋友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夕门吹血丨


鸡毛信

那时,我们村还没移民,一放电影就在一大河滩上,厚厚的沙层,不远处是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白果树!老人说,那曾经是一寺庙,但后期只剩这白果树了!下午很早,孩子们便占地方,你挣我夺,今后挂上银幕,这放电影的时间更近了!

那时很小,仿佛一个扛枪民兵招呼一放羊娃,山岭上还有一棵树,这树倒了,意思鬼子就要来了!以后一个人,交给放羊的小孩一封插着鸡毛的信,小孩把信放到羊尾巴后!反正历尽很多苦难,把信送给了游击队,然后打了一个炮楼什么的!

老了,都忘了,记忆中一个小孩,一群羊,一个沙滩,还有巨大的白果树,——不断地从梦中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