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著名老中醫徐習之

文 蕭興國

徐習之, 字崇學,號羽白山人,生於1901年,建始業州鎮人。其行醫60多年,從1965年起應診於恩施州人民醫院(原恩施地區人民醫院),任中醫師。他勤於鑽研古典醫籍,善於總結臨床經驗,著有《徐習之臨床經驗輯》一書。他通曉臨床各科,尤長於小兒科,面對各種兇險痼疾,莫不妙手回春,深得患者稱頌,成為鄂西一代名醫。

徐習之外祖父一家行醫,幾舅父在鄉間均小有名氣。徐習之7歲時,仰慕五舅的醫術,立下學醫志向。六舅父黃德華在內兒科方面頗有造詣,其聲望還在五舅父之上,他便對其表達了欲隨之學醫的想法,六舅父見他對醫學有志趣,就找來一些醫學書籍教他,並囑咐他學醫的關鍵是要先把文化基礎打好。六舅父診治疑難病時,也經常把他叫去,要他把書上的東西與實際對照一下。幾年後,徐習之已讀《內經》、《傷寒論》等古醫書,並初通脈理。17歲那年輟學後,做了兩年生意,因不善經營,結果連本錢也賠了進去。後來找不到事幹,就去一傢俬塾教書,並正式拜六舅父黃德華先生為師,教書之餘,隨黃先生給人看病。由於他勤奮好學,且得名醫指點,又善理論聯繫實際,漸漸地找他看病的人也多起來了。其內侄孫友權患病癱瘓已兩年有餘了,屢經當地名醫診治無效,且病情日漸沉重。時逢徐習之路過孫家,見內侄躺在床上,枯瘦如柴,下肢萎縮僵硬,已是奄奄一息了,便主動察看前醫的處方.也不顧褥瘡的惡臭,又仔細檢查病情。他發現前醫均以“風症”論治,但此實為溼熱所致,痿症是也。經雲:“治痰獨取陽明”,祛陽明溼熱,是其大法,便施以“三妙散”加減治之,配以健步虎潛丸調理,經治月餘,孫友權竟然站起來了。一時間鄰里奔走相告,成為業州鎮一件新聞。

上世紀三十年代,舊中國民不聊生,老百姓遇上疾病只能是聽天由命了。當年業州鎮一度痢疾流行,常有人死去,徐先生便用土方土法及中藥“白頭翁湯”、“葛根岑連湯”等救治了不少人,他的聲望便越來越高。1937年10月與謝承銘、徐壽柏、何欽若等人合夥在業州鎮東街開了個“春永藥店”,正式掛牌行醫,後因故停歇。因求其看病的人不斷,1940年便獨自一人在業州營盤街口開了個“壽世堂藥店”。解放後,徐習之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組織起來”的號召,與其他藥店一起組成“建始縣中醫聯合診質”(即建始中醫院的前身),任負責人。1956年被調到恩施專署人民醫院。

徐習之不僅醫術精湛,而且醫德高尚,為病人祛疾解困,誠心竭力,不計任何回報。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建始縣幹部肖遠璜在恩施地委黨校學習,一次突發疾病,持續高燒,大小便失禁,昏迷不醒,被緊急送往恩施專署人民醫院。幾天裡打針服藥,不見療效,病情更見危重。院方只好請徐老先生來會診,徐先生診斷後說,這叫“秋後症”,於是開了中藥處方;同時囑咐病人要吃點秋梨。當時肖遠璜病得不能起床,身邊無一親人熟人,徐先生見此情形,二話未說便親自到街上給他買來5斤秋梨;叫他吃梨時,只咽其汁,不要吞其渣。在許老先生的治療下,病人病情很快好轉,不久即出院。

1960年人民政府授予徐習之“名老中醫”的稱號,在生活困難時期,給他頒發了高級知識分子享受的“優待證”。1982年逝世時,人們送其一輓聯:善辨證, 善論治, 濟世活人;醫術高, 醫德美, 名傳遐邇。(編輯黎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