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建築遺產傳奇:長安街上五座建築出自他之手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古老而現代的北京城

不僅有故宮這樣

歷史近600年的古建築遺產

更有大量屬於20世紀的建築遺產

穿過千百年的建築景觀長廊

就像經過一個個時代的忠實記錄者

今天,我們就透過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大典》

走近我們身邊的建築傳奇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城 市

文化範

比原設計少一層的北京飯店東樓

北京飯店坐落於北京市東長安街

始建於1900年

由東、中、西三幢樓組成

北京飯店中樓於1917-1919年

由法國建築師設計

是當時最高級的賓館

北京飯店西樓建於1954年

其中位於首層的大宴會廳能容納1000多人

在人民大會堂建成之前

國宴基本都在這裡舉行

北京飯店東樓建於1974年

建築面積約89000平方米

三幢建於不同年代的建築

有著各自不同的表現

無論當年還是現在

均為北京市最負盛名的建築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北京飯店東樓由

建築師張鎛設計

1973年,抱恙在身的張鎛

接到周恩來總理的指示

修建北京飯店東樓

興奮的張鎛雖在病中

依然帶領助手畫出了20個方案

而我們現在採用的

正是第20號方案

在北京飯店東樓模型做出後

總理採用了一種“畫菩薩”的方式

來完善這個工程的設計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所謂“畫菩薩”就是指

以前很多人畫的菩薩像

大家都覺得不夠像

高明的畫家自己畫完之後

就悄悄躲在畫的背後

聽大家議論什麼地方他就改動一下

當時周總理的這種做法

就是強調實踐觀點、群眾觀點

還有全面整體的觀點

模型做完以後

周總理要求北京八個大飯店的總經理

來看模型提意見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張鎛大師在回憶錄中談到

不到一週的時間裡

周總理為此項目三次接見他

由於當時要求的比較急

所以房子也蓋得比較快

原計劃除了大廳之外上面還有15層

結果房子蓋到十二、三層的時候

有一天,一個青年建築師問張鎛先生:

張總,將來改好的北京飯店是制高點

咱們往哪個方向看景更好呢?

張鎛正在猶豫的時候

青年建築師脫口而出:

朝西望去就非常好看

能看見西山、紫禁城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張鎛一聽之下無比擔憂

因為紫禁城旁邊就是中南海

張鎛將情況報告了北京飯店的領導

周總理聽說後立即指示說

我們不能隨便加蓋樓房

也不能讓故宮長高

故宮周圍也不能有太突兀的房子

最後的解決方案就是

北京飯店東樓的標準層

由15層降到了14層

同時又在午門旁邊

不影響文物的情況下

蓋了一座屏風樓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為了這件事情

周總理和張鎛多次爬上西華門城牆

實地查看工程高度

這讓張鎛十分感動

城 市

文化範

兩廣總督之子為何走上建築設計之路?

北京的長安街舉世聞名

它的變遷可稱為

中國當代建築發展的紀念碑

不同時代的建築矗立兩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長安街上有五處建築

都出自張鎛大師之手

除了剛才說到的北京飯店東樓

還包括人民大會堂

民族文化宮、北京民族飯店

水產部辦公樓(現國內貿易局)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張鎛大師之父張鳴歧

曾在任兩廣總督時

鎮壓黃花崗起義

在電影《辛亥革命》中

有一個鏡頭是張鳴歧

手中夾著一個嬰兒越牆逃走

這個孩子的原型

就是當時只有三個月大的張鎛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張鎛三歲時讀方塊字

五歲時隨表兄讀私塾

9歲到12歲跟著秀才讀四書五經

後又接受填鴨式的英文教育

他共在天津讀過六所中學

張鎛的大哥張銳是梁思成先生

在清華大學的校友

也是周恩來總理在南開大學的同學

在大哥張銳的啟發下

張鎛選擇了建築專業

1930年,梁思成從賓夕法尼亞歸國後

創辦了東北大學建築系

1931年,隨著日寇打入東北

東北大學建築系被迫轉到了

南京的中央大學

所以張鎛在東北大學入學

卻在南京的中央大學畢業

與他同時畢業的同窗

現在都是中國第二代建築師中的翹楚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畢業後,張鎛以極其優異的成績

考入了當時全中國

最著名的建築師事務所

——基泰工程司

三十幾歲時張鎛就做了

京津地區的主任建築師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

非常受設計甲方的青睞

甚至受當時民國政府的喜歡

城 市

文化範

實測中軸線的保護壯舉

關於張鎛大師

我們除了瞭解他的建築作品

還有一件事特別值得一提

就是對於北京中軸線申遺的貢獻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中國曾經有一個特別有影響的學術機構

叫中國營造學社

它的創辦人朱啟鈐

是民國政府的內務總長、交通總長

朱啟鈐在歐洲考察時

看到了很多歷經戰火的遺蹟

比如在二戰時被德國法西斯

炸燬的華沙古城

是靠著是華沙大學建築系的師生

深埋地下的建築構件和重要圖紙

才得以在戰後重建

如今華沙古城已經是世界文化遺產

朱啟鈐當時擔憂

一旦日寇對中軸線上的建築實施轟炸

我們的中軸線建築不就沒了嗎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華沙古城

於是,朱啟鈐找到張鎛

來承擔中軸線所有建築的古建測繪

張鎛帶領天津工商大學40多名師生

不分夏天冬天的進行測繪

整整用了三年時間

沿著中軸線測繪了北起鐘鼓樓

南至永定門

以及左祖、右社

天壇、先農壇等建築

畫下了600多張圖紙

90年代初,這套圖紙交由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保留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2005年元月

《北京中軸線實測圖出版典》

張鎛先生的貢獻

被業界很多專家認為是

故宮近600年以來文化搶救的壯舉

城 市

文化範

從這裡開始讀懂北京城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大典(北京卷)》

對2016年、2017年兩批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中的

50個“北京建築”進行了提煉展示

特別從北京20世紀建築遺產

這些建築是新中國建築時代

北京作品的縮影與典範

是新中國北京建築師的

智慧人生與創作思想的展現

也是一代人不可磨滅的記憶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全都是朝南的

嬰兒和兒童的病房顏色有何不同

石景山鋼鐵廠、798近現代建築群

這樣的工業遺產

有怎樣的建築設計價值

梁思成先生除了保護北京老城

在20世紀建築方面

有哪些重要貢獻

您不妨在上面的節目錄音中

去聽一聽、找一找答案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北京798

20世紀建築遺產

今年要繼續進行第四批建築遺產的評選

重點是要評新中國以後的當代建築

我們應該用閱讀的方式

好好地去讀20世紀建築遺產

感受我們身邊最珍貴的遺產

使這樣的遺產能夠與中軸線的遺產相輔相成

體現我們這個壯美城市的豐富年輪

侯仁之先生說過:

知之愈深,愛之愈切

對這樣一個可愛的北京

這句話尤為貼切

本期嘉賓

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

副會長、秘書長 金磊

20世纪建筑遗产传奇:长安街上五座建筑出自他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