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看見兒子扭頭就走:“我回去為你準備棺材”

有這麼一個故事:西漢時,一位母親不遠千里從老家過來,為了看剛剛獲得升遷機會的兒子。她心裡充滿期待,臉上洋溢著喜悅,腦海裡想著兒子肯定是當縣令時治理有方,深得人民的愛戴,因此獲得了上頭的提拔。當他抵達兒子的工作地,眼前的一切令她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她將自己鎖在房間裡,任憑兒子怎麼勸都不肯出來。最後還放出了一句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話:“我這趟過來算是白費了,我這就回去,為你準備棺材。”

母親看見兒子扭頭就走:“我回去為你準備棺材”

這完全不符合常理的劇情走向,任憑哪一位編劇都寫不出來。可這確實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而這位獲得升遷機會的兒子,名字叫嚴延年,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官員。究竟母親看到了什麼樣的場景,兒子又是做了怎樣出格的事情,讓母親說出為你準備棺材這樣的話呢?我們從嚴延年的故事一一道來。

母親看見兒子扭頭就走:“我回去為你準備棺材”

嚴延年是一個性格剛烈直爽的人。他崇尚法家,自幼便熟讀法家經典,將法典爛熟於心。這與他性格相吻合,法律就是需要這樣剛直不阿的人。可是放到朝廷這麼一個大型權力鬥獸場,剛直不阿就會被看作是情商低的表現。因為嚴延年完全不懼怕高官權貴,只要有人觸犯法律,他就會向皇帝申請處理。

母親看見兒子扭頭就走:“我回去為你準備棺材”

當時的朝廷,有一個人做到了一手遮天,他就是霍光。他的權力有多大?回答:可以將現任皇帝逼下位。霍光覺得現任皇帝太窩囊了,沒啥能力。雖然朝中沒人與他權力相匹敵,但這樣下去,對自己也不是好事。於是他擁立了一個自己可以掌握的人來當皇帝。因為霍光權力之大,朝中沒有人站出來說這件事情是不對的,是僭越的行為。除了嚴延年。

母親看見兒子扭頭就走:“我回去為你準備棺材”

嚴延年一直奏摺彈劾當朝權貴,同時也是大將軍大司馬的霍光,斥責藐視皇權,隨意更換皇帝,權力還超越皇帝,這是得遭天譴的,理應嚴刑處罰。這奏摺上完,嚴延年也沒想到過會有什麼後果,反正對他來說,不公平,不道德的事情,就是得曝光。沒有人來彈劾霍光,他就來當第一個。

霍光當然知道嚴延年這個人。從不間斷地去彈劾別人,即使在他看來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這次輪到霍光攤上了嚴延年這個難纏貨,他自然火冒三丈,說一定要幹掉嚴延年。讓嚴延年落得個死刑,霍光只需要動個小指頭就夠了。嚴延年很快就被戴上了反叛的罪名,死期近在咫尺。

也不知道是不是嚴延年這麼些年來彈劾那些罪有應得人所得到的回報,他等來的不是自己的斬首儀式,而是漢宣帝的大赦。嚴延年就此逃過人生中第一大劫。漢宣帝對嚴延年也是老相識了,自己以前剛登基,就要被嚴延年說是不道之事。但是漢宣帝並沒有把這當作一回事,心裡面沒有這塊疙瘩,反而非常渴望他能加入他的智囊團。他看重的是嚴延年剛直不阿的性格,和霍光這樣老奸巨猾的老臣子不一樣。朝廷需要一些新鮮的血液,需要一些振聾發聵的聲音。於是漢宣帝讓嚴延年隨軍隊去平定叛亂。

母親看見兒子扭頭就走:“我回去為你準備棺材”

嚴延年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漢宣帝肯定是想撈一把自己。他隨隊平定叛亂立下大功,被提拔為涿郡太守。這個涿郡,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個黑社會橫行的地方。這裡有兩個黑社會幫派,在他們的影響下,涿郡盜賊橫行,人人自危,白天都沒人敢出門。嚴延年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設計把其中一個幫派的頭目請過來“喝茶”,也就是嚴刑逼供。這個幫派的死對頭決定要去送他們一程,結果也被一網打盡。兩個幫派被逼供的同時,嚴延年讓他們互相觀看行刑。場面之慘烈,無人能直視。

涿郡在嚴延年的嚴厲管轄下,治安慢慢好轉,人們再也不用提心吊膽地生活。但嚴延年的表演還沒有結束。他喜歡上了用嚴厲的酷刑來處罰犯人。他認為,這樣既能讓正義得以伸張,也警示了潛在的罪犯,不要作惡。而且,他經常處罰那些人們不認為有罪的人,但是卻放走人們認為應該捉起來的人。從嚴延年方法論來看,這是在擾亂人們的視聽,讓人們不敢輕易地挑戰他的法律底線。慢慢地,他取代了幫派的位置,成為了下一個令人可怕的人物。

母親看見兒子扭頭就走:“我回去為你準備棺材”

因為治理涿郡有功,皇帝再一次將嚴延年提拔為河南太守。這就回到了文章的開頭的故事,他的母親要來探望他了。就在他母親抵達嚴延年的工作地時,看到嚴延年正公開用酷刑來處罰一位犯人。嚴延年的老母親心裡簡直在滴血,沒想到兒子竟然是在用酷刑來治理地方。這樣的方法遲早會將兒子逼上絕路。母親非常地生氣,一連幾天都不想見到嚴延年,任憑嚴延年怎麼勸說,母親就是不肯走出房門一步。她對嚴延年說:“上天不會放過滿手沾滿血腥的人的。可能在我的有生之年,要看到自己的兒子遭天譴了。回去之後,我給你買好棺材吧。”一年之後,嚴延年果然被自己的手下告發,被皇帝以重刑處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