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看见儿子扭头就走:“我回去为你准备棺材”

有这么一个故事:西汉时,一位母亲不远千里从老家过来,为了看刚刚获得升迁机会的儿子。她心里充满期待,脸上洋溢着喜悦,脑海里想着儿子肯定是当县令时治理有方,深得人民的爱戴,因此获得了上头的提拔。当他抵达儿子的工作地,眼前的一切令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将自己锁在房间里,任凭儿子怎么劝都不肯出来。最后还放出了一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话:“我这趟过来算是白费了,我这就回去,为你准备棺材。”

母亲看见儿子扭头就走:“我回去为你准备棺材”

这完全不符合常理的剧情走向,任凭哪一位编剧都写不出来。可这确实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而这位获得升迁机会的儿子,名字叫严延年,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究竟母亲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儿子又是做了怎样出格的事情,让母亲说出为你准备棺材这样的话呢?我们从严延年的故事一一道来。

母亲看见儿子扭头就走:“我回去为你准备棺材”

严延年是一个性格刚烈直爽的人。他崇尚法家,自幼便熟读法家经典,将法典烂熟于心。这与他性格相吻合,法律就是需要这样刚直不阿的人。可是放到朝廷这么一个大型权力斗兽场,刚直不阿就会被看作是情商低的表现。因为严延年完全不惧怕高官权贵,只要有人触犯法律,他就会向皇帝申请处理。

母亲看见儿子扭头就走:“我回去为你准备棺材”

当时的朝廷,有一个人做到了一手遮天,他就是霍光。他的权力有多大?回答:可以将现任皇帝逼下位。霍光觉得现任皇帝太窝囊了,没啥能力。虽然朝中没人与他权力相匹敌,但这样下去,对自己也不是好事。于是他拥立了一个自己可以掌握的人来当皇帝。因为霍光权力之大,朝中没有人站出来说这件事情是不对的,是僭越的行为。除了严延年。

母亲看见儿子扭头就走:“我回去为你准备棺材”

严延年一直奏折弹劾当朝权贵,同时也是大将军大司马的霍光,斥责藐视皇权,随意更换皇帝,权力还超越皇帝,这是得遭天谴的,理应严刑处罚。这奏折上完,严延年也没想到过会有什么后果,反正对他来说,不公平,不道德的事情,就是得曝光。没有人来弹劾霍光,他就来当第一个。

霍光当然知道严延年这个人。从不间断地去弹劾别人,即使在他看来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次轮到霍光摊上了严延年这个难缠货,他自然火冒三丈,说一定要干掉严延年。让严延年落得个死刑,霍光只需要动个小指头就够了。严延年很快就被戴上了反叛的罪名,死期近在咫尺。

也不知道是不是严延年这么些年来弹劾那些罪有应得人所得到的回报,他等来的不是自己的斩首仪式,而是汉宣帝的大赦。严延年就此逃过人生中第一大劫。汉宣帝对严延年也是老相识了,自己以前刚登基,就要被严延年说是不道之事。但是汉宣帝并没有把这当作一回事,心里面没有这块疙瘩,反而非常渴望他能加入他的智囊团。他看重的是严延年刚直不阿的性格,和霍光这样老奸巨猾的老臣子不一样。朝廷需要一些新鲜的血液,需要一些振聋发聩的声音。于是汉宣帝让严延年随军队去平定叛乱。

母亲看见儿子扭头就走:“我回去为你准备棺材”

严延年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汉宣帝肯定是想捞一把自己。他随队平定叛乱立下大功,被提拔为涿郡太守。这个涿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黑社会横行的地方。这里有两个黑社会帮派,在他们的影响下,涿郡盗贼横行,人人自危,白天都没人敢出门。严延年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设计把其中一个帮派的头目请过来“喝茶”,也就是严刑逼供。这个帮派的死对头决定要去送他们一程,结果也被一网打尽。两个帮派被逼供的同时,严延年让他们互相观看行刑。场面之惨烈,无人能直视。

涿郡在严延年的严厉管辖下,治安慢慢好转,人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生活。但严延年的表演还没有结束。他喜欢上了用严厉的酷刑来处罚犯人。他认为,这样既能让正义得以伸张,也警示了潜在的罪犯,不要作恶。而且,他经常处罚那些人们不认为有罪的人,但是却放走人们认为应该捉起来的人。从严延年方法论来看,这是在扰乱人们的视听,让人们不敢轻易地挑战他的法律底线。慢慢地,他取代了帮派的位置,成为了下一个令人可怕的人物。

母亲看见儿子扭头就走:“我回去为你准备棺材”

因为治理涿郡有功,皇帝再一次将严延年提拔为河南太守。这就回到了文章的开头的故事,他的母亲要来探望他了。就在他母亲抵达严延年的工作地时,看到严延年正公开用酷刑来处罚一位犯人。严延年的老母亲心里简直在滴血,没想到儿子竟然是在用酷刑来治理地方。这样的方法迟早会将儿子逼上绝路。母亲非常地生气,一连几天都不想见到严延年,任凭严延年怎么劝说,母亲就是不肯走出房门一步。她对严延年说:“上天不会放过满手沾满血腥的人的。可能在我的有生之年,要看到自己的儿子遭天谴了。回去之后,我给你买好棺材吧。”一年之后,严延年果然被自己的手下告发,被皇帝以重刑处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