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吃水不忘挖井人》,提出了這些問題,這就是閱讀理解


一年級學《吃水不忘挖井人》,提出了這些問題,這就是閱讀理解



一年級學《吃水不忘挖井人》,提出了這些問題,這就是閱讀理解


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文章,文章的時代、背景,都離學生很遠,我本來挺擔心學起來沒什麼趣味,硬生生地尬愛國。結果,一個小小的轉變,這節課上出了思考的火花。

初讀課文以後,我讓學生嘗試質疑,就是看著課題,有哪些問題想問。

學生問出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這個故事發生在哪裡?

為什麼說“吃水”,我們平時不是都說“喝水”嗎?

為什麼吃水不忘挖井人啊?

不就是挖了一口井嗎,為什麼就不忘了?

誰挖的井啊?

井是什麼啊?書上的插圖裡,井上怎麼還放著一個桶啊?

我真是沒想到學生能提出這麼多有想法的問題,大大誇獎了他們一番。然後,課文的學習,就圍繞著解決這些問題來進行。

先請同學們來嘗試回答。

有的同學知道什麼是井,還知道怎麼打水,我就讓他現場表演一番。我還問他:你怎麼知道的?孩子說電視裡看到的,我趁機指導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

我告訴學生:我也去井裡打過水,但是我沒打上來水,因為桶漂在水面上,水進不去。


一年級學《吃水不忘挖井人》,提出了這些問題,這就是閱讀理解


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在哪裡,答案就在課文中。讓學生去讀課文、找一找答案。時間是: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地點是:沙洲壩。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寫文章的時候,一般都少不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這四個重要元素。

很多同學都奇怪:為什麼要說“吃水”,我讓他們嘗試解答,都以為是古代時候的說法。

我問他們:你們平時為什麼喝水?

因為口渴。

那麼除了口渴,還有哪些時候要用到水?

洗澡、洗衣服、沖廁所。

有的同學說:燒湯、熬粥。

我說對,蒸米飯要不要用水?吃的饅頭是怎麼做出來的?有的同學說:用水和麵。

我問:炒菜要不要用水?

有的學生說:用油。

油是怎麼做出來的?

這些都離不開水,所以說不只是喝水,還要“吃水”。

知道了為什麼說“吃水”,就能幫助學生更深地理解,為什麼要挖井,挖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少便利。

誰挖的井?

有的同學直接說:毛主席!

我說:看課文,答案在課文裡,多讀幾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有的同學找到了:鄉親!戰士!

我說:課文中怎麼說的?讀出那句話。

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為什麼要挖井啊?以前鄉親們怎麼用水?

村子裡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

順便說說、演演怎麼挑水,讓學生感受到挑水的難處。

有的同學說:要走很遠。

有的同學說:還會灑出來。

有的同學說:要挑多少次啊!太麻煩了!

我引導學生思考:咱們現在都用自來水,加入停水一週,你會有什麼感受?

不能洗手洗臉洗澡了。

上廁所沒法衝了。

吃飯只能叫外賣了。

喝水只能去超市買

於是,學生更能體會出:挖井以後,鄉親們的生活有多麼便利。

這時候,再解決學生的疑問:

不就是挖了一口井嗎?用得著永遠不忘嗎?

這裡面有幾層含義:

一、挖井之後,給鄉親們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便利。

二、毛主席是領導人,還關心鄉親的生活,親自參加勞動。

三、這裡面不僅僅是不忘毛主席帶領人們挖井,還不忘的,是毛主席領導人們幹革命,建立了新中國,使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所以才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我最後強調:這是真實的事情,如果你有機會去這裡,還能看到這口井和這塊石碑。不然總有學生覺得書上看到的,都是故事,都是編出來的,受到的教育就沒那麼大、那麼深了。

我們語文考試,總會有閱讀理解這一項,有的學生總在這裡失分。

原因是:

1、不識字,無法獨立閱讀。

2、認識字,但仍然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參考咱們讀英語,有時候單詞都認識,但連起來就不懂。

3、深入理解不夠。

這篇課文的學習,應該能讓大家明白了,什麼才是理解,深入理解。

當然,平時我們陪孩子親子閱讀,不可能回回這麼講。只是有了這個意識,在生活中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深入的話題。不要怕孩子不懂,想辦法讓他懂。即使不懂,也是在一點一點地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

關於聊天,參考閱讀:《實例:爸媽和孩子聊天,怎麼就是教育了?》


一年級學《吃水不忘挖井人》,提出了這些問題,這就是閱讀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