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後,中國為什麼再沒出現過地方割據?

歷史宣講會


地方割據與中央集權制度一直以來都是歷代王朝的頭等大事和一把懸劍,處理的好的話太平無事,國家可以安定發展;處理的不好就會引起戰爭,威脅到統治者了,所以歷代莫不重視地方割據問題。



自秦以來,地方割據的情況開始出現,趙佗以南海郡守為基礎割據嶺南,建立起南越國;西漢建立後,實行郡國並行制,造成了封國勢力不斷坐大,以致釀成了七國之亂,往後的西晉、隋莫不如此。唐朝時設立了節度使,開始時只有軍事方面的權力,還定期進行調換,節度使無法坐大,然而隨著增加了財政方面的權力後,節度使開始膨脹了,擁有了財政收入,不必靠朝廷撥款,因此對於朝廷的依賴進一步減小,最要命是朝廷還給他們管理地方的行政權,這樣一來,節度使統轄之地儼然漢晉之封國了。不僅如此,唐王朝不僅沒有進一步對節度使權力變大有任何危機感,既然還進一步擴大節度使統轄範圍,出現幾鎮節度使的情況,原本這有利於節度使鎮守邊疆,這沒什麼,但是他們任期太長了,原本幾年就輪換調任的也不做了,這樣下來,節度使就慢慢成了世襲,朝廷還睜隻眼閉隻眼,從而釀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藩鎮對方作戰依然強大,但是對於朝廷就不忠心,老是對抗朝廷,另一方面也想擴大地盤,需要朝廷的賜予以便名正言順。


五代十國的局面出現,歸功於藩鎮割據,因此,北宋建立後,開始收拾藩鎮割據了,宋太祖首先將朝廷的大將的兵權收回,採取溫和的方式,就是歷史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然後開始了對付地方的節度使了,前面說到,既然藩鎮割據的情況是由於集權造成的,那麼就採取分權的措施將權力收回中央,削弱節度使權力。

主要採取以下措施對付藩鎮割據的節度使。一、削實權。就是將其權力削弱分化,地方節度使不再是武將擔任,改任文官,還設置了通判對其進行監督,行政權被收回。

二、制錢谷,設轉運使。將其財政收入留下一部分維持地方行政需要外,其餘全部運送京師,節度使沒有了錢,就不能招兵買馬為所欲為了,養兵沒了錢做兵響,兵源就對切斷,財政大權也被收回。

三、收精兵,設禁軍。將地方的精兵強將收回中央,衛戍京師,地方的軍事能力大為削弱,只留下老弱病殘,節度使兵權也被收回。

通過這幾個措施,地方割據的情況再也無法抗衡中央了,然而由於矯枉過正,導致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出現,對外作戰的軍事能力遠比唐朝遜色。因此,自宋代以後,再也沒有武將造就地方割據出現,當然比如元末的農民起義建立的幾個政權,這個歷朝歷代或多或少有的造反,清朝的三藩之亂更是特殊,除了這兩個,你會發現地方割據的情況就這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地方割據的造成,往往是地方權力擴大,集軍權、行政權、財政權於一身,這就容易形成割據,抗衡中央,將這幾個權力分化,進一步監督,地方就再也沒有能力與中央搞對抗了。


巧惠羚


宋朝是個十分獨特的朝代,在將疆域上他是中原王朝中最小的一個,甚至連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人物都沒能出現。但是宋朝的治理水平確是當時全世界最高,GDP也是當時世界最高的,把整個歐洲算進來都比不上宋朝。在軍事上,宋朝在面對遼國這一巨無霸時,基本保持了勝敗有憑,在黃河岸邊打出了百年和平。在文化上更是璀璨炫目。

但是宋朝之前的時代也是中華大地上最為混亂的時期之一。有詩云: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就一個字“亂”。朝代更迭的最大原因,通常是得勝回朝的大將軍,以及大權臣直接奪了庸弱皇帝的江山。五代以來的幾個朝代多次出現這種局面。在之前的,隋朝、南北朝、魏晉時期,權臣竊國這種事情也是多到不可計數。 但是,到了宋朝之後,這種情況幾乎是完全絕跡。再也沒有哪個權臣能夠在政權內部完成朝代更替。分析起來,有三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強幹弱枝。中央統屬地方的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加強。宋太祖和趙普系統設計瞭如何充分的削減地方的權力,來保障中央的權威。例如在地方以文官擔任地方長官,財政權,軍權全部收歸中央。你們不是愛鬧嗎?唐朝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是吧?我把錢和槍桿子都收回來了,你們還怎麼鬧騰?而在之後的元明清三朝,中央集權制度也成為主流,地方上不斷擴充更多行政機構,讓機構之間相互重疊,藉以制衡。宋代之後,只要國家平穩維持,不可能出現所謂的一方諸侯,更沒有什麼藩鎮割據,節度使這種稱謂也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宋朝的皇帝們用了更聰明的一種辦法,既然宰相也要權力,那就一群宰相吧: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及三司使,都部分行使宰相職能。你人那麼多就會有鬥爭,有鬥爭自然有制衡,互相攻擊還想威脅皇帝的位子,不可能。  到了明清兩代則更為誇張,朱元璋精力旺盛,非常勤奮,乾脆廢除宰相的位置,中央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後世皇帝沒有老朱的精力,就設計了大秘書班子機構——內閣。到了清朝,承襲明朝制度之外更是在宮裡設置了軍機處,所謂的軍機大臣實際上也只是“跪受筆錄”的辦事人員,明清兩代的君主權力發展到了頂峰。皇權如此至高無上,而臣下的權利則是相互之間互相制衡,層層疊疊,如何再有大權集與一身的現象存在?


稀奇歷史百科全書


中國歷史領域有一個著名的觀點,叫做唐宋變革論,這個論點能很好的解釋為何宋代以後很少地方割據。

當然這個觀點內容很宏大,不展開說。

簡單的說,沒有割據,有這麼幾點原因。

其一,豪強勢力消亡了。

地方出現割據,不論是春秋戰國列國紛爭,還是秦末漢初諸侯分治,以及漢末三國對峙,五胡亂華,南北朝,隋末唐初農割據,藩鎮割據,五代十國割據等等,背後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有豪強勢力作亂。他們具備召納人眾,進行封閉式生產,以及編練武裝力量的能力。所以當社會出現動亂時,豪強勢力便能趁機起事。但經過唐朝的持續打壓,豪強勢力逐漸消亡。又經宋朝大力推廣科舉,舊式豪強壟斷文化的現象基本絕跡,豪強沒有了生存的土壤。這對鞏固國家政權是一個很好的因素。

其二,國家對社會的控制更加深入了。

秦漢時期,國家的州郡縣非常大。例如山東省的青州,在秦漢時是一個橫跨幾乎全省的大州,一個大州(郡)的官員很少,他們控制縣都很吃力。所以國家很多權力都下放了,郡縣以下的官吏都是地方上自己任命。這很容易形成地方封閉性的割據。所以大家經常可以看到某地的刺史、太守,說造反就造反了。宋朝以後,國家對縣級單位的控制大大增加了。大的州郡基本都被分割了,像古青州,到了宋朝以後就淪落為地市級的單位了,官員越來越多,官員的任命權也都交由中央,地方很難上下其手。當然官員增多有他自身的弊端,但這對國家增強控制力無疑是件好事。

其三,生產力發展的越來越均衡了。

古代某地割據,都是佔據所謂的形勝之地、膏腴之地,比如四川為什麼能經常被割據者佔領,就是因為四川既有山川之險,也有相對優良的生產條件。這使得四川能對周邊比如漢中、隴西、荊湘、雲貴形成一定的地理隔絕,割據勢力易於生存。

但這都是古代生產力發展不均衡導致的。宋朝以後,農業生產、水陸交通以及地域文化交流都大大增強,四川對其他地域單元並沒有太明顯的生產優勢。大家彼此錢糧都差不多,兵員都差不多,你在四川割據,朝廷不需要動用太多的兵力,只需要在鄰近省份徵調兵力,就可以將你消滅。明初明玉珍就在四川割據,下場大家也看到了,朱元璋並沒有費什麼勁,就把四川打下來了,重慶一破,明氏就完蛋。

包括後來的吳三桂叛亂,也沒有形成多大的氣候,其實就是各省之間的力量構成越來越均衡了,讓野心家們無從下手。


有歷史


這個題目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自大漢王朝漢武大帝以後,建立了高度集權的中央政府,各大小諸侯國被推恩令弱化縮小,失去了七國之亂時的危難局面,從而國家統一天下太平。而不知死活的晉武帝司馬炎,有以三國魏氏滅國為畔,自以為是曹氏缺少諸侯王,而被司馬氏篡改大位,才又開歷史倒車,大封夭下司馬氏,導致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和五胡十六國的混亂局面,教訓慘烈,而大唐天子李世民,通曉天下大義,廢除分封制,應用行省制,加強中央集權制,有利的維護了天下安定繁榮,但其後世子孫李隆基不學無術老眼昏花,僅相信安祿山的鬼話,將三鎮節度使大權集於一生,始其窮兇極惡,大逆不道,不知廉恥的為禍作亂,自立為皇,真天下之大不售,信而大唐有郭子儀,李光弼之多位賢良大將,力挽狂瀾於大義,為唐王朝爭回了一點顏面,,,怎奈有出了眾多窮兵黷武為法不尊的亂臣賊子,割據天下,禍國殃民,才造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有又奸惡小人石敬塘,無民族精神,天下大義,將燕雲十六州送於外賊,使中原王朝盡四百年,恥於外夷之下,擔驚受怕,惶惶不可終日,才有了柔代的混亂不堪,夏宋遼金,分庭抗禮,割據一方,天下大亂,宋王朝陏弱小,但其國體制度完備,崇文抑武,強立尊從中央集權,才又了今天的形體典章,自大明王朝建立以後,太祖朱元璋,接受歷史教訓,只對有德有孝的番王作了分封,實製為大國家小番王,從而週而復始,有利的推動了歷史發展,但進入民國,軍中割據仍是中國的民族禍端,才又了日本鬼子敢侵華打仗,,,自從建立了人民共和國,偉大的毛澤東主席,才從根本上撤底廢除了軍閥割據的潛在形式,進行八大軍區首長互換,從制度上體現了時代的偉大正義。


94310417小云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時期不是割據了嗎?還有民國就是屬於割據。


上帝之右手


這種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如元朝末年的韓林兒、方國珍、徐壽輝、陳友諒,張士誠、明玉珍,還有朱元璋的吳政權,算不算地方割據?明末清初的大順、大西、三藩等,算不算地方割據?清末的東南互保,民國時期的軍閥和地方實力派的混戰,算不算地方割據?


康齊得齊


上面寫的那麼多,全部是廢話。

宋朝沒有藩鎮割據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精兵全部在中央汴梁,老弱病殘的兵分配地方,而且全國兵力也基本上都在中央。

二是宋朝科舉制度完善和擴招,科舉當官者是唐朝的十倍,整個朝代重文輕武。


申紅堯


自己如果不懂提問題時可用‘請教’二字,否則別瞎蒙。民國各大軍閥就是各劃地盤.各自為政,常稱為軍閥割據!


崑崙139100429


頭回聽說呢,願聞其詳


飛上天的小舵手


看看每個省的山川地圖,就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