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读帖怎么读,是动手还是看看字帖就好?你是如何读帖的?

千千千里马


我读毛笔字帖,主要练硬笔字。虽然两者书写特点有很大不同,但我认为要练好硬笔书法,还是得从传统毛笔书法中找寻灵感、领悟方法。读帖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也不须缀述,我只是想简单分享一下自己读帖的心得体会,请各位书友批评指正。



我的理解,毛笔书法所谓的“拙”与“意”,不太适合硬笔字,因此,我读的帖一般都是偏爱于正而妍的。比如二王、张芝、钟瑶、王伯远、赵孟頫、文徵明、鲜于枢、唐寅、启功等。以前写毛笔时临过一段时间,后来改写钢笔字,只看不临,重在过眼走心。有时碰到十分惊艳精彩的,也会情不自禁的用手比划比划。



书法名家的功夫全在他们的作品之上,而学帖者因水平、喜好的不同,所求取的东西也不尽相同。我个人读帖,章法墨法是忽略不计的,重点看笔法和结字,以及字里行间上下呼应的“势”。所谓水平的不同,新同志看字临帖重点画肥瘦、结构布局、空间占位,是视觉的复制;而老同志读帖,重心领神会,搞清来龙去脉,是精神的相通。我是介乎两者之间,不求寻根溯源,只求概略达意。

读帖究竟是用心读还是用手写,基本取决于书法水平。初学者当然要多看多写,否则就是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大量实践的动手摩仿是非常必要的。而水平较高的书法人,只看不写,实力允许呀。“十八缸水”的故事很励志,是笔冢墨池的翻版,如果既深读又多写,无论新手老手,效果肯定是最好的。

古人练字成痴,有的睡梦中在被窝里练,久而久之把被子都捅破了。这就说明,古人练字也不是必须一本正经的笔墨纸砚侍候,是可以凭着记忆、想法来隔空揣摩习练的。对具备一定书法基础的人来说,读帖更重要的是在心领神会,搞明白一个道理,弄清楚一个疑问,有时真的可能比照临不误个十遍八遍,要效果好得多。




抱庸斋主


学书法,写书法,我的认识和体会是,读帖和临帖同等重要;同时也说说我的读帖方法,欢迎喜欢书法的朋友批评讨论,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精读

1.读笔法:读出一个字每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时毛笔入纸的角度,揣摩其行笔的速度;笔画的粗细度,弧度,倾斜度;转折的方圆,转折处即笔画改变方向时,是提按转折还是另起一笔相连接。

2.读字法:读一个字的三大对比关系。

一是强弱对比。主要表现形式是大小,长短,粗细,轻重,收放(收放和大小,长短有区别。一个字可以整体写大也可以写小,长短与此类同。收放关系则是同一个字的内部就有收有放);

二是正斜对比。主要表现形式是正反(即字中一些笔画的反写,主要是撇画和捺画)正欹(同一个字半边直正,半边曲斜),错位(偏旁部首不对齐)。

三是差别对比。主要表现形式是连断,聚散,开合,向背,虚实,方圆。

3.读墨法。分析墨色的浓淡,分析蘸一笔墨写几个字,分析蘸墨点是怎样错开不与前后重叠的,分析帖上每笔的蘸墨量。

4.读章法。分析单行的节奏,单行的摆动,行距的大小疏密,整体上突出表现的部分,即画眼有几处,分布在全篇的具体位置。

二.较读

随着学习的深入,读帖也需要更为广泛。

1,书法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学。对同一个人的不同作品作比较,发现其不同作品在笔法 ,字法,墨法,章法的不同表现;

2.对同一系统相似风格的不同名家的作品作比较,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形式;

3.对相反风格,不同书体之间作比较。如学习行草,不但必读篆隶楷,而且必临篆隶楷,反之亦然。

孙过庭《书谱》把“察之者贵精”放在“拟之者贵似”的前面,是深谙此道的要言,良言。道理其实很简单,没有“察之精”,何来“拟之似”。

读帖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记忆的过程。

读帖时还可以手指空画拟写,甚至心画拟写。这就和临帖没有多大区别,但要比实临方便的多,不需要工具,也不需要专门抽出时间,随时随地都行。

帖读熟了,临摹起来会减少许多障碍,会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我觉得读帖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最大的好处便是提升审美,第一层含义便是知道什么是大美以及美在何处?第二层意思是淘冶情操,像读一篇美文的作用一样,并没有说读后要尝试去写的欲望。

这是指对帖看看而言,如果不是为了写好而去读,那也能得一时的赏心悦目,也挺好,毕竞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看到什么帖就写什么帖,不然会丧失深入的空间,易一事无成。

我听一老师说,边读边动手比划叫读临,是临帖的一种,在写字之余也尝试过,感觉也不错,特别是怀素张旭张芝的狂草,如果用心用手比划,很容易能感受到笔的绞转翻滚,对在书写过程中心手相映的训练作用巨大!

我还是觉得不管何种方式或读或临,都要找最顶级的古帖,即便一两本,永远不担心会厌倦!

回答时间伧促,语意多有不通处,我写字老对不住帖,总想着尽兴,胡来一番,见谅!





读书耕田人王七


读帖方法各异!

大体来讲,读帖首先要目的明确,计划性强。

我们读帖无非就是为了掌握原帖的章法布局、间架结构、用笔规则。根据我们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接受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进度,每次能记住多少没有关系,能达到每次都有收获就是有益的读帖。

读帖过程最忌走马观花、一带而过,读时满眼放光,读后一无所获,加强目的性的读,就是提高读帖效果的基础。这个方面,和我们小时候,遇到不会的字时,老师总是不给说,而是要求自己去查字典,恰恰是通过查字典认识的字的给我们深刻记忆是一个道理。

提高读帖效率的另一个辅助举措就是“书空”,读的过程中,辅字手指的临空书写,这个动作不一定是必须在空中,桌面、字帖上都可以做,甚至用手指在字帖原字上书写也非常有效,摩其入笔、起笔、运笔、使转、提顿收的完整过程,观察其运笔快慢,对提高读帖效果、强化记忆也有突出效果。

书空熟练后,就会形成一个习惯,每每看到心仪的字,或想到一个字帖里的字时,都会进行书空,把爱好变成习惯,书法学习自然就会事半功倍了。




三悟轩


我临帖先求形似,按照古帖的字体尽力模仿,在没有模仿逼真之前没有必要读什么神啊,韵啊什么的,一个观念,如何能写的和古帖一样。



等到临得有模样了之后,我先调整的是结构的细节问题,原来感觉写的很像的字,一但仔细追究起来,有些不足就暴露了,这时,就要问自己我的字差在那里了?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直到结构合理。



在完成结构后,笔划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嗯!我的这一笔与古帖有差异,我的那一笔和古帖不一样,发现了就解决,这样一直持续下去,你会发现,今天你感觉十分的完美,明天一看,怎么又不对啊,反反复复,经过无数次的修整,你会发现古帖的艺术性仿佛无尽无休,越挖掘越多。你的书法技能与审美观点也随着逐步深入地挖掘也越来越高明了。



临帖是个长久的工程,不要因为取得小小的成绩就以为自己达到了古人的成就,一定要抱着虔诚的心里,挑剔的心里去严苛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进步,你才能一步一步接近古人的水平!


一笑貫长天












书画家姚建文


读帖不只是看,是需要动笔去揣摩的,对于初学者来说,读帖首先是去分析每个笔画是如何一笔写出来的,注意一笔写出很关键,如果读帖还是按"勾填描边法"去写这些笔画的话,等于没读,一笔写出和勾描填画的区别在于笔法不同,本号其它文章有详细说明。其次读帖是看结构,也就是笔画间的位置关系,然后是章法,是字之间的关系。对初学者关键是笔法,笔法通则其它易,毕竟结构和章法是摸的着看的见的。笔法则不同,需要仔细琢磨认真体会,如果开始就画字,那几十年也难入门。


晋唐笔法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书法领域理论著述浩繁,这个名家这么一套理论,那个名家那么一套技法,用词古奥,观点纷呈,对醉心理论研究者可说是丰富的矿藏,但对于书法初学者却是相当的折磨。

我认为对要学习的古帖而言,就是要解决三件事:一是摹形,二是揣意,三是上墙。

一、摹形,就是描摹字形。学书者要坚持长期临摹,每天最少临写200字,保持量的积累,舍得下笨功夫;要首先解决笔画的问题,要认真总结每个笔画的书写特征,更要悉心体会每个笔画的用笔方法和发力点,先不要管整个字写的像与不像,笔画练出心得了,再去研究间架结构;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求突破,切不可在没有打牢基础的时候每天通临一大篇,跑马观花,结果每个字都没下到工夫。

二、揣意,就是在内心里揣摩书家的运笔方式、用笔意图、间架特征、呼应关系、勾连牵带、布局谋篇、神采气韵。这个过程,有笔无笔均可为之,眼观心摹,虚笔书空,都有收获。可以将心仪的法帖下载到手机上,公交、地铁、排队、午休,各种碎片时间均可用来揣摩书法,积小收获为大感悟,心之念之,必有提升。

三、上墙,就是将自己每天临习的作业挑出最满意的挂到墙上。俗话说,人怕卸妆,字怕上墙。看一个人的字写得好坏、美丑、对错,摆在桌子上不容易看出来,挂在墙上就能一目了然。

第二天再临习的时候再挑出最满意的和上一张进行对比、淘汰,这样不停的对比、淘汰,你的书法就在不知不觉中长进了。

<strong>


临习《好大王碑》拙作,敬请指正!

<strong>


凴欄觀濤


不管是写毛笔字,还是硬笔,读帖是非常重要的,读帖的精准,决定着字的质量,细节决定成败。意在笔先是极其重要的。读帖读什么,我是这样来读的:

1.读清楚点画在米字格中位置,初学,在米字格中写是最好的,有利于打好结构基础,熟悉了,找到规律了,后面可以脱离。

2.读点画的关键点 长短 粗细 方向 角度

3.读字每个部分所占比例,阴阳对比 收放擒纵关系 虚实等等

4.读章法 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的关系

5.字的整体感 (笔画结合成一个字,是否揉在了一起)

读完后,临帖四步:

1.读帖

2临习

3.对比

4.再精临


励醒国学郭


感谢头条和悟空问答的邀请!读帖呀,因人而异,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读法。主要是看字体风格特点、各流派的区别和联系等等,有时适当和及时并有针对性的动笔实践一下更好。学习和欣赏其结构、章法等,用心去想,能想象自己正手握着毛笔去临摹,努力使之印记在心上。书法要多练,多临帖,但不是死练,是活练,正规入门之后经过一翻练习字体基本笔画和结构的型与神都基本相似后再读帖。如果未入门或没有一定的基础是读不懂帖的。读帖是提高鉴赏能力、与古人交流和学习,是较高级的手段。当然在入门的时候也要边临帖边读帖,但我认为这只是初级的为摹似一笔一画一字几字而已,不算读帖(因为今人习惯了用硬笔,一时难以适应毛笔,所以这个阶段是最苦、最无趣味的,随着一点点进步和掌握后就慢慢感到有兴趣了…)。读帖也是训练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并不断使之升华…比如同一班学员从入门起学书法,就一部分优秀生来说,表面看各人水平差不多,但后来有个别人渐渐把其他人抛开距离了,除了资质天赋高,最重要的还是懂得如何读帖(他们是有能力自学的)。读帖呀,无尽无休,只要你发现自己不足,想进步,或要上一个又一个新高峰,都离不开读帖和苦练……

简单地说,如能心手合一,笔在手中,随时听命,摹仿能力强,这就是基础(仅是基础而已)。这时更应该多读帖,反复检查自己,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如果这时候还不读帖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已经"天下高手"了(进了瓶颈还不知),正是做成今日满街都是"书法家"的原因(千人一面)。读帖与古人交流,但古人已不在,只留下墨迹法帖,我们看得明吗?领略其精粹了吗?这是上层次的阶段,也是慢长的无边际的永不停步的开始(漫漫地分出谁是书法家,谁是写字匠)。之前苦苦练得的只是手定、手熟能写的"字匠",还称不上“书法“,所以很多人早就打退堂鼓不干了。要提高文学艺术素养,提高书法理论水平,有些人读帖时手摹心追,不经不觉划破了裤子,虽为笑话,但也有可能。总之,读帖就是观察、琢磨、背记古人笔法、结构、笔势和章法等(结构布局、行间疏密、起伏、照应、虚实、主次丶巧拙丶方圆、粗细、变化、街接、呼应等等)经常反复进行,记在心上,这是正确临帖的前提,如果不懂读帖,只知盲目死练,就很容易成了“笔墨功底深厚",可惜古板、无趣、大众化、平庸、俗气(有一些以前读过私熟的人都这样,已疆化了,不能再进了)……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只知读帖,不加以系统性丶经常性苦练也是不行的,无论读帖理解如何正确,对情趣意境、格调、气韵、章法丶笔法认识如何深刻,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眼高手底罢了,只能做理论家……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愿大家共同进步!谢谢大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