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这个曾经的仇人

在春秋时期,有很多贤明的君主,齐桓公就是其中一个。他非常有才华,军事才能很好,在政治上非常英明,懂得用人,胸怀也很广,大家都以为是这些特质,才让他成为春秋的第一个霸主的。其实,他的成功,还离不开这个曾经的仇人

管仲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这个曾经的仇人

一次,他出去打猎,管仲差点射死了他,那次,他们的梁子就结下了。但一直以来,他的格局和气量都很大,非常欣赏一些有能力的下属。后来在鲍叔牙的推荐下,他封了管仲为宰相,在相处的过程中,也充分了解到他出色的才华,慢慢很依赖和信任他。大家都说,在他执政时,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用了管仲为宰相,在对方的帮助下,他才能提前实现了他的霸业。

当时,鲁国是一个非常强的国家,在一次战役中,齐桓公败给了对方。他一直心有不甘,经过5年,他国家的实力增强了,就出兵讨伐对方。他不断赢得胜利,鲁庄公害怕,就想割地求和,约在柯地谈判。当时,他非常高兴带着管仲去了,但在谈判时,鲁庄公却劫持了他,要求他归还土地,为了保命,齐桓公只好暂时妥协,答应了对方。他回国之后,非常生气中了对方的圈套,他觉得,在威胁之下达成的协议是不能算数的,不想把土地归给他,想立刻出兵攻打他,但这会让他的形象严重受损,被他人取笑,觉得他不遵守约定,失信了。之前也有前车之鉴,宋襄公被楚国囚禁了,本来是楚王的错,违反了仁义道德,但大家都觉得楚王更丢脸。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这个曾经的仇人

管仲劝他,不要那么做,会失去人心。还劝齐桓公把土地还给对方。他听了,很疑惑,明明是对方无耻,为什么还要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不是傻瓜吗?但想了一下,瞬间就明白了管仲背后的目的,很爽快的把土地归还给了鲁国。鲁庄公非常惊讶,觉得对方回去后肯定会反悔的,都已经做好时刻开仗的准备了,没想到齐桓公这么快就把土地还给了他,这一反转让他措手不及,也非常敬佩齐桓公的为人, 而他在其它诸侯国中的形象,一下子变得高大。

在政治上,管仲一直是非常主动的,很有智慧,不断推出很多惠民的措施,后来齐国在他们的管理下越来越强大,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实力非常强。管仲又分析了其它国家的一些情况,提出了一个有名的主张:尊王攘夷,联合其他的一些诸侯国,尊崇宋国,讨伐一些不愿意共享的人。有一次,山戎出兵攻打燕国,请求齐国支援,很快,齐桓公就帮助对方赢得了胜利,燕庄公非常感激他,亲自送他回到了齐国的境内。他说,诸侯相送,不宜出境。其它诸侯国听到后,更佩服他了。之后的很多年,他总是制造机会,表现自己仁义和守信的一面,在其他诸侯国之中的威望不断变大,对比下,他们越发不服周天子,觉得他更适合一统天下,都纷纷归顺了他。就这样,齐桓公不用一兵一卒,就实现了霸主的梦想。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这个曾经的仇人

很多人觉得,正是齐桓公这些仁义的举动,慢慢赢得了人心,征服了大家,才实现了他的称霸梦想。而这成功的背后,管仲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