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绿色清明让文明祭扫成主流

清明节临近,昆明市各大公墓都迎来了扫墓高峰。今年昆明市殡葬协会策划并组织所属会员单位,共同举办“不一样的清明节,十万菊花寄文明”主题活动,由“鲜花换纸钱”“致敬英烈”“音乐纪念”“暖心服务”“追思网说”“节地生态葬”六大主题组成,旨在倡导文明环保的绿色理念,推进殡葬改革,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让绿色和文明成为清明节的主流。

昆明:绿色清明让文明祭扫成主流

菊花万朵思故人

绿色清明更“清明”

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到清明,人们都要以各种方式祭奠已故亲人,表达怀念之情。为了倡导无烟祭祀的文明理念,积极营造绿色、低碳、环保祭祀新风尚,昆明市殡葬协会要求各会员单位在园区范围内,专门设置“鲜花换纸钱”的活动项目,减少市民使用焚烧类祭祀用品的行为。

近日,记者走访昆明市多家公墓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采用鲜花、音乐、黄丝带等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取代焚烧纸钱的习俗,各大墓区里安静肃穆、秩序井然。

记者在金宝山艺术园林看到,广场旁边的林间小道上,一块“不一样的清明节,十万菊花寄文明”的展板醒目地立在道路一侧,身披红色绶带的工作人员在热情宣传“鲜花换纸线”,不少经过的市民都从包里拿出纸钱、香烛等祭祀用品,向工作人员换取鲜花。“以前我们来祭祀都会准备香烛等,回去的时候弄得一身烟味。而且现在是春季,风也比较大,用鲜花来祭祀干净又环保,也更文明了。”市民周女士就是换取鲜花的人员之一,她向记者表达了对文明绿色祭祀的赞许之情。

昆明:绿色清明让文明祭扫成主流

一束鲜花代替烧纸,一条黄丝带传递思念。今年清明节的各大公墓,很多前来祭扫的市民都会主动领取一条黄丝带,将其悬挂在树上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微风拂过,黄丝带伴着绿叶飘扬。也有很多市民会选择到音乐纪念的服务台前,为逝去的亲人点选其生前喜爱的歌曲,用悠扬的曲调抒发对亲人的思念。

绿色清明祭英烈

红色历史今传承

今天的幸福生活,源自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革命壮举,这是所有国人不能忘却的纪念。市殡葬协会为了缅怀和传承英烈精神,要求各会员单位积极组织“致敬英烈”活动,各会员单位积极响应,石林狮山福座组织员工专程到石林县双龙公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举行“献花致敬英烈,精神励后人”活动;市殡仪馆龙宝山华夏墓园、龙凤公墓、观音山等单位,组织人员为墓区安葬的烈士敬献鲜花;晋龙如意园把烈士事迹制成展板展示,让前来扫墓的市民观看瞻仰;金宝山艺术园林在“忠诚卫士英烈广场”开展活动……

追忆往昔,在共和国的开创和建设中,祖国大地上多少华夏儿女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献一束鲜花,宣一句誓词,再微小的举动都体现了对先辈的怀念。前来祭拜的广大市民中不乏党员和学生代表,他们都怀着敬仰和感恩之心向先烈默哀鞠躬并敬献了鲜花。“清明是一个寄托哀思、悼念故人的日子,为逝去的亲人扫墓上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而纪念革命先烈也应该是这个节日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文化和精神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市殡葬协会会长田军说,“所以,我们提倡广大市民为我们的英雄先烈献上一束花,特别是带着孩子前来的市民,这也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

便民服务真贴心

“追思网说”新风尚

为了推进文明祭扫,市殡葬协会所属会员单位,在清明节期间将推出众多便民“暖心服务”,包括为市民准备一个爱心桶,给市民提供一块毛巾,在园区内增设热水供应,甚至还有医疗检查服务等内容。市殡葬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爱心水桶和小毛巾在市民中得到很好的反响,因此今年的清明节期间,协会将其作为全体会员单位共同推出的一项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

考虑到不少外地游子无法赶回家乡参加祭扫,昆明市殡葬协会特别推出了“追思网说”的线上祭祀活动,这成为今年清明活动的一大创新亮点。“通过网墓祭扫、网文追思等形式寄托人们的情感,恰恰迎合互联网时代的浪潮,针对不同的群体和不同需求的人们,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便利。”据市殡葬协会的负责人介绍,网上祭扫具有便利、不受地点限制以及方式多样等特点,为特定的群体提供了一种寄托情感的方式,受到了他们的欢迎。也有的公墓推出互联网线上的预约“代客祭扫”方式,具体操作流程为:祭扫者线上申请“代客祭扫”后,由陵园工作者代为祭扫,并提供净碑、培土、送鲜花、上供品等服务。据了解,金宝山艺术园林已经开发出在移动客户端进行“网上祭扫”的平台,进一步方便了市民网上祭扫。

推广生态节地葬

生命延续的另一种方式

生态节地葬,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骨灰堂存放、壁葬、树葬、草坪葬、深埋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进行安葬,使安葬行为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市殡葬协会负责人介绍,就全市所有公墓而言,已经开展了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塔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的节地生态葬式。

应市殡葬协会的要求,清明期间,昆明市各公墓积极宣传和推广生态葬式,采用展板和宣导的方式,展示生态葬式的不同形式,宣传其利国利民的价值导向,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晋福古园在清明期间为10名逝者举行了节地生态安葬仪式;青龙文化陵园开发的节地葬因形式新颖,很受市民欢迎;金宝山开发的壁葬格调雅致,受到普遍好评。据悉,近年来全市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文明低碳的祭扫方式正在取代传统行为,文明节俭治丧成为新风尚。按照《昆明市“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要达35%。随着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等观念的不断深入,“生态节地葬”逐渐为更多的民众所采用。

张女士给自己的父亲选择的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葬式草坪葬,张女士告诉记者,刚开始她以为生态葬式的价格会比较高,但是当她到现场看过以后,就转变了自己的观念。“在我看过以后才知道,原来生态葬是分为很多种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度来选择不同形式的生态葬。”

张女士之所以选择了草坪葬,一方面是因为环境优美,每一个墓位都非常精致。另外一方面,张女士认为生态节地葬对比传统殡葬方式,节地生态葬显然更环保。“生态葬其实并不影响我们对亲人的祭拜,它只是占用的面积更小了而已,其他的并没有改变。”

从原来的不了解,到如今认识到生态殡葬是现代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既能够保护生态、节约用地,又能够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随着广大市民对生态节地安葬的支持和认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节俭的新殡葬理念也正逐步形成。

田军介绍,昆明市殡葬协会于2017年10月实行协会自主管理模式,目前下设36家会员单位,包括公墓19家,殡仪馆10家,其他单位7家。“昆明市殡葬协会将增强协会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行业职能,遵循生态、节地、绿色环保的工作思路,推进殡葬改革,做好宣传推广,切实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协会将积极开展交流学习,努力开拓创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实现行业的进步而努力。”田军如是说。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孙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