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法国在二战中死战不降,你认为二战的进程会如何发展?

姜胃志


1940年6月21日,法国除了戴高乐为代表的法国反抗军以外的其他政府宣布投降。这在当时的历史上也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法国为什么要投降呢?如果它没有投降,而是选择反抗到底,那么二战的进程会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呢?这其中的前因后果就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作为一个西欧国家,法国的国土面积并不是很大,只有57.6万平方公里,只比中国的四川省稍微大一点,这样一来面对德军的闪电突袭,法军根本没有战略纵深可以与其周旋,这就构成了法国的一个软肋。由于受国土面积小,人口基数小的限制,无法组织多梯队防御,所以无法在首战失败后积极组织力量层层抵抗。

但当时法国再被攻陷以后也不是完全丧失了抵抗的资本,它在海外还有大片的殖民地,完全可以凭借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军力量,将战场转移到北非和科西嘉,但最终法国还是选择了投降。

当时法国的领导层意志已然崩溃。都说一个国家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信念是最重要的,而且领导层的意志更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战略方向和生死存亡。法国的领导者们,在一战受到重创之后,此时国家上下,包括领导阶层在内都失去了顽强抵抗的意志,从某种程度上也就加速了法国的投降。


题目说如果法国没有投降会对二战带来怎样的影响,影响当然是有的,一只蝴蝶煽动翅膀都能引来一阵飓风。何况拥有那么多殖民地的法国,不过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况且传统的西方列强之间的战争,兵败投降,是很正常的事情,结果最多只是割地赔款,相比于国家灭亡来说,法国还不如早早地投降,既可以在短期内享受舒服的待遇,也可以为以后的作战积蓄有生力量,如此看来当年法国选择投降无疑是符合法国国情和国际态势的。

虽说推演历史意义不大,但既然题中有问,那笔者就浅显的列举两种法国死战不降的影响,对盟军也有利有弊。

首先法国死战不降,必定会大量消耗英法联军的精锐,也可能不会出现敦刻尔克大撤退,但法军必败不会被改变,这样一来英法联军元气大伤撤出欧洲大陆后也很难恢复,后来的诺曼底登陆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欧洲第二战场无法开辟,对二战进程有很大影响。

死战的弊端当时的英法统帅也有所察觉,我们再来说说好处,法国不投降另一方面必然会拖慢德军同意西欧的脚步,为其他国家赢得准备时间,尤其是苏联,万一苏联提前察觉德军的野心,把部队从远东调回或者另募新兵。苏德战争就不会是历史上的结果,甚至可能打不起来。不过在当时没人会预测未来,法国的选择也无可厚非。

综上所述,法国死战不降,对二战的发展有好有坏,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法军的选择无疑是最合适的。


邓海春


你好!由冬眠蛇回答此问题。

法国在二战死战不降,只能是死的更惨重,更难看一些,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可能。

当德军穿过阿登森林,与1940年5月14日攻陷色当以后,法国的败局基本已定。此时的英法主力还在比利时等着迎击德军主力,而真正的德军主力已经通过色当迅速开向英吉利海峡,切断了联军退路,镰刀收割行动见效,联军有随时被包饺子的危险,他们溃退至敦刻尔克,在英国人的努力下,大部分英军被接走,法军多数做了俘虏。



此刻,法国有以下几个问题已经无法解决。由于德国闪电战的成功,荷兰,比利时等国迅速沦陷,这些国家的国民为了逃避战乱涌入法国成为难民,可法国政府面对一败涂地的战局哪里顾得上这些人,他们的到来造成了后方更大的动摇和负担。



法国的空军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法国陆军号称欧洲第一,但是他的空军却发展滞后,开战以来,他们未能对陆军形成有效支援,让德国空军把法国坦克打了个稀巴烂,法国陆军对阵德国装甲师简直成了被屠杀,而空军这么没作为还把制空权给丢了,法国政府为了避免巴黎遭受波兰华沙那样的悲剧, 只得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将他拱手让给德国人,继续抵抗下去,法国其他的城市都会像华沙一样变成废墟,毋庸置疑。



敦刻尔克之后,法军还设立了一道防线,可是愚蠢的战术使得他们拿德国装甲师一点办法都没有,又没有制空权,德国装甲师得以四处突破,尤入无人之境。而法军每天的伤亡人数高达10万人以上,每天如此!法国战前进行了总动员,全国兵力才400万,不算前期损失,就这么打下去,也只能撑一个多月,军队就打光了,到时候拿什么死拼?


所以投降是明智的,只是老贝当不应该和纳粹合作,他应该像戴高乐学习,流亡到英国组织流亡政府,接着和纳粹干,只是战局的悲惨状况让他彻底绝望了,沦为纳粹的傀儡,实为可惜。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史书上冬眠的蛇


法国在二战前拥有欧洲数一数二的陆军,其在二战初期的失败乃至屈辱投降令人震惊扼腕。尤其投降,对于法兰西这样一个有尊严的民族而言,将永远是民族历史的耻辱。

(这是对于法兰西民族的耻辱时刻)

但理性分析,在德军“黄色方案”成功实现“镰刀收割”,将盟军包围在敦刻尔克后,法国选择投降,其实是当时最为明智的选择,即使继续死战,对二战的进程影响不大。原因,简而言之,那就是法国人根本不具备继续大规模抵抗条件。

首先从军事角度分析,

一,战略防御上,法国缺少类似苏联,中国的广大国土纵深,无法组织多梯次防御,一旦德军突破一线防御,后方岌岌可危;

二,交通运输上,法国乃至西欧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先进,但这反而有利于德军装甲部队“闪击战”,实现快速开入法国内地,并切割包围法军各部;

(不同于法国,苏联糟糕的路况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闪电战”的效果)

三,武器装备上,1940年5月,盟军近30万人,40个机械摩托步兵师和装甲师被围于敦刻尔克,尽管大部分法军得以撤退并不久重返法国参战,但那些遗弃在沙滩上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坦克,装甲车等珍贵的重装备却永远损失了,拉大了德法军的装备差距。

四,有生力量上,法国在战争爆发时动员野战部队达224万人,对于一战受重创的法国而言,已是动员极限,加之开战初期德军在阿登实现突破,并于色当击败法军后,大量人员被俘,组织松散,无法再重组防线。

(色当战役后溃散的法军士兵)

继而分析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便是经济。战前法国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和人口主要分布于巴黎盆地和塞纳河下游,以及东北部阿尔萨斯-洛林工业区。而当德军装甲部队及后续主力跨过阿登山脉后,很不幸,以上要害地区直接暴露在了德军面前,色当战役的惨败无疑加剧了形势的严峻性,如果继续作战,法军必定无法保住以上发达地区。

(阿尔萨斯-洛林工业区紧靠德国,一旦战争爆发,必然受到威胁)

国防工业,后勤补给中心乃至兵源地的丧失,从根本上宣判了法国的失败。她注定无法支撑到外部力量介入的转折点。

军情君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希望亲们点波关注,以方便给大家普及更多军武知识!谢谢!


军情解析


恰恰相反,如果以当时法国的军队拼死反抗,不仅不会加速二战进程,还会延缓。毕竟如果完全消耗掉法国本土部队,后面的诺曼底登陆基本不能完成了。后期的大反攻也没有这么多有生力量。

我们看看当时的力量对比。

当时联军的主要组成力量是英、法、比利时、荷兰。而当时的情况是比利时、荷兰已经投降,英国两个师被歼灭,而法国更是损失惨重,阵亡了大约5万人,总损失了30万。所以,到“红色方案”发动时,法军只能以不足70个师来应对德军压上来的135个师,当然没有胜算。

而我们注意的是,法国投降的时间是1940年6月21日,苏德战争爆发时间是1941年6月22日,也就是说,如果法国不投降,拼死反抗,那么苏德战争就不会爆发,以法国当时的实力,又没有纵深战场,有生力量被团灭的概率达到90%以上。一旦法国被团灭,靠英国一个国家能牵制住德国西线战场么,如果没有西线战场的牵制,苏联结局如何还是两说,德日一旦会晤,打通亚欧线,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灾难。

法国在不能抵抗德国的情况下,投降,撤向英国,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法国保留了法国舰队、法属北非殖民,在德军占领下,由于法国人的生活历来比较富裕加上很长时间内免收战火和盟军轰炸之苦。以至于在诺曼底登陆前巴黎人甚至有闲心跑到诺曼底海滩上度假。

而法国本身保留了有生力量,是以后进行大反攻的保障。


笑尝历史百态


应该说,法国的投降,其实是降于领导层的意志崩溃,如果法国有一个意志坚定的战时政府领导(这在第三共和国后期几乎是不可能的)继续打下去的话,这仗还有的热闹。

法国投降实际上是领导层意志的崩溃,而非完全失去了抵抗的资本

以当时法军的状态而言,守住法国南部的机会不大,但是法国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和一支力量相当强大的海军,如果抵抗意志坚决的话,法国政府和军队完全可以退到北非和科西嘉继续作战,这样一来,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加法国海军,在地中海面对轴心国海军就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马耳他也能获得法属突尼斯作为坚强后盾,意大利海军的压力会远比历史上要大,向北非的运补也会变得更加困难,意属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则会受到两面威胁,盟军在北非的战略态势会有很大的改善,轴心国很可能会比历史上更快丢掉北非。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如果法国有坚定的抵抗意志,那么即使退到北非,凭借法国海军和皇家海军联手,仍然是大有可为的。

至于东线,希特勒必然会抢在苏联完成战备和动员之前进攻的,且不说向东扩展"生存空间"是希特勒一贯的战略思路,抢在美国参战之前拿下苏联也是避免两线作战唯一的选择,否则一旦美国参战,苏联完成战备,战略走向何去何从一目了然,而美国参战取决于美国以多快的速度勒紧德国盟友日本的脖子。所以,法国的崩溃和投降,实际上极大的改善了轴心国的战略态势,让德国可以在1941年放手全力进攻苏联,而如果法国不投降而是退到北非继续抵抗的话,盟军的态势就会大大改善,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国的投降虽然对最终结局不是决定性的,但是确实对进程带来了重大影响。

法国投降迅速的改善了轴心国的战略态势


DDG的老船坞


额,法国投降之前,主力部队已经被德军包围了。法国维系政府投降,也算是“曲线救国”了。

首先,法国主力部队被歼灭的太快。1940年5月10日,德国先在比利时佯攻盟军,盟军派出主力部队增援。结果,德军装甲机动部队突然从阿登山区进攻法国,直达沿海地区!德军长驱直入盟军后方,将已深入到比利时的盟军主力包围起来,切断了补给与通讯。此时的70多万盟军部队,就只有等着挨宰,或者跳海了。所以有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撤出32.4万人。

1940年6月3日,德军实施红色作战方案,进攻法国新拼凑的魏刚防线。该防线由49个师加上英国的2个师组成的,和马奇诺防线的17个师,连成一线。结果,到17日,法国全线崩溃,法军近百万人被围歼。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

其次,法国已经没有兵力,支援前线了。马其诺防线的兵力,只适合配合工事打防御战,不可能支援中路作战。而法国国土面积狭窄,主力已经被围歼了。剩下的西南部地区,已经没有兵了。也没有充足的战略纵深,去准备足够的战略预备队。

这就看出苏联和中国战略纵深的优势了。德军虽然进入苏联东部地区,但是乌拉尔、西伯利亚是他够不着的。苏联可以在这些地区继续重组军队,不断地向前线输出兵力。中国当时的情况也是如此,以土地换时间。只要进入持久消耗战,那么战局将会走向对我们有利的一面。德军就是跟苏联拼消耗,拼残废的。

最后,就算法国不投降。也撑不过一个月。这么短的战略纵深,又没有强大的后备役部队。在当时的作战情况下,是无法对抗德国的闪电战的。继续抵抗下去,就只有一个流亡政府了。

至于殖民地的抵抗,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法国投降确实二战中很怂,被国际人取笑,感叹拿破仑时代的世界第一陆军已经都变成软骨头。

但是法国如果全民焦土抗战,法国是输的更惨!

法国当时是有两股势力,一股是投降的法国政府,一股是以戴高乐为代表的法国反抗军!

其实法国的抗战进程跟中国的抗战进程是有点类似的,中国提出“以空间换时间”,这是个对的策略。

法国也 变相的执行了这个策略。把德军拉入纵深,并保存自身实力。不仅如此,还把更多的国家卷入反德军的战争中。

德军虽然侵占的大量打土地,却迎来了更强大的反抗,法国英国美国等都进入了反轴心阵营,德国被迫一国对多国开战。

如果法国刚开始就一味抵抗,那就造成苏德战场那样的大战,实力上比苏联差好几条大街的法国,将会被德军打的灰灰湮灭!


但是实际上投降的法国当时确实很怂!明明有资本可以做出抵抗,可以更好的保存国家利益和后方根据地,但实际上法国高层已经崩溃,已经认命,直接投降了。

这件事国际上都看不起,幸好有个戴高乐,不然法国人真的没脸见同盟国友人了。


真兄弟旗舰店


不请自来,我是【今古纵横】的槐叔,我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槐叔老规矩先来个定义:“法国如果在二战中死扛,那结局是彻底亡国,连维希政权也不可能存在,而对于德国是没有影响的,其他一切和真实不会有区别”。

(德军越过阿登森林)

<strong>关于法国投降,首要要了解法国为什么要投降,答案是没有兵了。

法国号称有170万陆军,但是国土面积大,主要分散部署在马奇诺防线和比利时到沿海附近,机动兵力不足。1940年5月,纳粹德国闪击低地国家,法国40个师和英国远征军9个师蜂拥扑向比利时。因为当时英、法认为只要守住比利时这个口子,德国人是进不了法国的。

但是,没想到德国进攻法国的主力绕过马奇诺防线,穿过阿登森林,直接到了法、英联军的后方,而这时候比利时宣布投降,联军只有撤回法国本土,数十万联军就一下子被包围在狭小地带。之后就发生了敦刻尔克英军撤退的故事。但是法军40个师几乎全部投降,原因是几十万人在一小块的地方根本无法展开作战。

(英国远征军敦刻尔克撤退)

这时候,法国人已经慌了,法国总理雷诺已经和刚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说:“这场战争我们要输了”。法国临时又拼凑了数十万军队前往阻击德军,结果惨败投降,而马奇诺防线上的20万人也被包围投降。

从5月10开战到6月10日,法军一个月已经损失士兵百万之众,这仗是没法打了,要抗也扛不住了。因为,法国彻底没兵了。

法国没有力量再抵抗,如果抵抗结局会很惨,而对于德国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了解了法国放弃抵抗投降的原因,就来想象一下法国坚决抵抗的结果。没有守军、也爱好艺术的法国人肯定还是会将巴黎立为不设防城市,德军完全正常进入。随后法军只有向南撤退,并且加紧招募殖民地军队来防御。

(德军进入巴黎)

但是按照德军的战斗力,所剩无几又缺乏士气的法国军队估计最多再撑个一个月了不起了。而殖民地军队根本没有这么快赶到,盟友英国人这时候正庆幸远征军回来了,更不会出手相救。

那么,法国就此会被正式亡国,法国人所遭到的待遇可不像真实情况那样舒服了。在被纳粹德国占领的国家中,法国人受的是最优待遇。当时的巴黎,除了街上的党卫军,基本看不出和以前有什么两样。如果抵抗到底,那结果不敢想象了。

同时,对于德国来说,最多也就是法兰西战役再多打一个月,那最多针对英国的“海狮计划”也再拖延一个月到8~9月份而已,没啥影响。而英国想在一个月之内有所作为基本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槐叔认为,二战法国抵抗到底对于法国人是没有任何好处,对于德国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二战进程一切照旧。

一家之间,感谢您的阅读,如有不尽之处欢迎一起探讨。敬请关注【今古纵横】,谢谢。


今古纵横


啥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法国死战不降,戴高乐将军也不可能上台,法国的有生力量也将消耗待尽。德国进攻苏联也将廷迟,就连原子弹德国都有可能先制造出来,那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如何谁也无从知道。所以说那样世界的灾难可就真的到来了。一件事从二个方面来看,正面与反面它们的利害关系大着呢?从总体上看,法国二战中的懦弱,使德国希特勒骄傲自大了。他认为法国都不堪一击,苏联也强不到哪去。大大低估了苏联的潜力与英国的耐力。实际上从他两面作战,就注定灭亡的一天,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罢了。再说事物没有假设,事情也没有后悔药。我们都应该顺其自然,坦然面对一切。这样我们就不可能后悔,也就终身无憾了。


吴凤杰3


法国当时最大的悲剧在于,当德军从阿登森林突破后一举拿下军事重镇色当,坦克集团就一路向大海方向穿插。闪电战赋予德军最大的“魔力”就在于一方面让身处比利时的40万英法联军腹背受敌,另一方面让龟缩在马其洛防线的几十万法军又无法机动,此时法国匆忙组织起来的10万后备队部队迅速被打光。法国土地面积虽然在欧战是第三,但也仅仅54.7万平方公里,也就比四川大一点,所以面对德军装甲部队,法国最终只能无奈的投降。事实上阿登森林110公里的路段全是山路,并且有大量的森林挡住去路。德国工兵整整砍了两天的树才让大部队通过,真是不容易啊!

至于法国政府如果要选择拼死反抗,只会更多的让法国士兵白白消耗在德军的坦克大炮之下,对二战影响甚微。倒是撤到英国的法军保留了实力,为最后的反攻积蓄了力量。当然,法国投降也和当时欧洲各国之间战争的形态有关。传统意义上欧洲列强之间的战争并不是你死我亡的亡国灭种,打败了就是割地赔款,所以法国根本没有必要死战不降。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的是,面对法国的迅速溃败和统治层的奔溃,英国人迅速收缩兵力,彻底打算放弃法国。老辣的英国人的判断十分精准,法国要投降。所以一方面英国人要把自己的军队全部带走;另一方面法国的有生力量也要尽可能的多带走一些,未来这些法国军人都是反攻欧洲的炮灰。随着英国军队撤回本土,法国人不投降也没有其他路可以选择了,死战不降对二战进程毫无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