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給需要的糖友,從此讓他吃喝不用愁

糖尿病治療有五駕馬車,其中飲食治療是最受大家關注的話題。前兩期給大家分析了一些糖尿病誤區謠言,今天我們繼續“飲食治療”這個話題。

1、飲食相對穩定,動態調整

糖尿病飲食原則包括:控制總攝入熱量;制定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比例;合理分配每一餐;相對穩定、動態調整。

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關鍵在於控制總熱量,在總量一定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做到主食粗細搭配,副食葷素搭配。

轉給需要的糖友,從此讓他吃喝不用愁

2、飲食控制不等於‘苦行僧’餓肚子”

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不是要過一種 “苦行僧”的生活,啥也不能吃,餓著最好。而應該是每頓八分飽、下頓不飢餓。

飢餓療法可能使自身的物質被消耗,導致體重下降,引起代謝紊亂。時間長了,會導致營養失衡,身體抵抗力會變差,加重病情。

轉給需要的糖友,從此讓他吃喝不用愁

3、至少一日三餐,進食量各有標準

早餐要進食營養充足的食物,最好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如一個雞蛋、半個饅頭、一杯牛奶,加點涼拌蔬菜。

午餐吃飽指的是中午的食物量可能稍大(但糖友吃到七八分飽即可),營養可以更豐富一些,一些肉類食物宜在中午食用。

晚餐吃少指的是一方面總量要少,另一方面要清淡,不宜大量食用肉類等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晚上一般活動量較小,這樣利於控制體重。

轉給需要的糖友,從此讓他吃喝不用愁

4、不吃飯,藥物也不能省

有些患者為了控制好血糖,自作主張少吃一頓飯,特別是早餐,認為能省一頓藥。其實,吃藥不僅是為了對抗飲食導致的高血糖,還為了降低體內代謝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

並且,不按時吃飯也容易誘發餐前低血糖而發生危險。另外,少吃這一頓,必然下一頓飯量增大,進而導致血糖控制不穩定。

因此,按時、規律地用藥和吃飯很重要。

轉給需要的糖友,從此讓他吃喝不用愁

5、粗糧並不是細糧的完全替代品

多吃粗糧的確對糖尿病有益,但不可矯枉過正。事實上,就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而言,粗糧和細糧相差無幾,大體都在75%~80%。

區別在於粗糧(玉米、小米等)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除了能延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還具有降脂、通便的功效,因此,對於血糖居高不下者,不妨用粗糧代替細糧。

但如果粗糧吃得太多,就可能增加胃腸負擔,影響營養素的吸收,長此以往會造成營養不良。所以,主食還是粗細搭配為好。

轉給需要的糖友,從此讓他吃喝不用愁

6、可少量進食“甜食”

忌高糖食物是糖尿病病人管理血糖的關鍵一步,但“甜食”不完全等同於“糖類”。自然界中的甜味劑,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等單糖和雙糖外,還有糖精、木糖醇、山梨醇、阿斯巴糖、蛋白糖等“非糖甜味劑”。

這些“非糖甜味劑”雖可增加食物的甜度,但不會增加食物的熱量,市售的糖尿病“代糖”食品,就是用它們來添加“甜”味的。

所以,加入甜味劑做成的食品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的,需要注意的是,“代糖食品”畢竟還是由澱粉作的,如果不控制攝入量,同樣會導致血糖升高。

轉給需要的糖友,從此讓他吃喝不用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