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道尽学书的苦与乐,你有同感吗?

此文是我几年前写的一篇短文,名为《学书偶感

》,曾发表于《中国硬笔书法》杂志,今天整理修改一下发上来,请各位方家指正!

学书十余载,至今充其量仍不过一“书法爱好者”耳,也从未想过要写诸如“学书杂谈”之类的文字,盖不善动脑子,此亦学书不精之缘由吧。

我学书法是从唐楷入手,初学《勤礼碑》,后学《玄秘塔》、《雁塔圣教序》诸帖。但学了几年,便厌倦了唐楷的中规中矩,觉赵子昂之语“学唐不如学晋,人皆能言之,夫岂知晋岂易学哉?学唐不尚不失规矩,学晋不如唐入,多不见知量也”颇有道理,便改学晋楷。一帖《乐毅论》曾让我神魂颠倒,临了不下几十遍,但后来还是觉得自己的字缺少些东西,有人指点,是缺少魏碑的气势和神韵,复学《张黑女》、《元怀墓志》、《张猛龙碑》等。但时间久了,不愿固守于楷书,而被行书行云流水般的感觉所吸引,复学行书,学《兰亭》、《圣教》,未得其精髓,改学米芾、王铎、苏东坡……十几年的学书之路,摸打滚爬,曾误入歧途,也曾迷途知返;曾迷茫不知所措,也曾飘然忘乎所以,可谓苦乐参半,个中滋味,不吐不快。

一文道尽学书的苦与乐,你有同感吗?

节临《灵飞经》

学书乃一苦难。面对古今浩瀚碑帖,帖中有法,碑中有度,迷茫无从着手,此其一苦也;真行草隶篆,诸体皆有精妙,均具特色,无从选择,此二苦也;选好碑帖、书体,又要反反复复临习,从否定到肯定,再肯定到否定,又从否定到肯定,如此往复,心中难免苦闷,此三苦也;学书终是为了创作,但绝大多数创作以失败告终,劳心劳神,此四苦也;面对种种流行书风之冲击,须坚持自我,有时心中难免会动摇,会彷徨,此五苦也;虽有诸多苦恼,却又不肯放弃自己挚爱的书法,于摸索中艰难前行,于迷惘中踌躇不前,此或可又为一苦也。所以,李可染先生说:“我不是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

一文道尽学书的苦与乐,你有同感吗?

节临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

学书又乃人生一乐趣。在物欲横流的浮躁尘世中,在喧嚣嘈杂的都市内,在越来越冷漠的周围人的目光里,心中能有一片被艺术的气息氤氲着的天地,此乃我今生最大的幸事了。在片天地里,一盏青灯一颗心,便可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的贤人雅士倾心神交;一杯清茶一卷帖,便可度过一个个夜深人静的不眠之夜;一张白纸一支笔,便可奏出世界上最微妙、最动听的旋律。废纸败笔中,偶得一佳作,便邀来志同道合之人前来观看揣摩,分享收获的喜悦……这难道不是人生中的一大乐趣吗?所以我为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洗心斋”,后朋友为我改了一个字,成了“喜心斋”,我甚喜:一字之差,意境完全不同,其中玄妙,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

一文道尽学书的苦与乐,你有同感吗?

节临《兰亭序》

细想来,学书中无论是苦是乐,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均是为了探索通向书法艺术更高层次的道路。参透了其中苦乐,便也释然。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次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我说:学书者也有三重境界。“退笔如山,临遍百家,识得诸家诸体之妙,以拟、察求形质。”此第一境界也。“博观万卷,足行千里,丰富自身文化底蕴,向内心求性情。”此第二境界也。“心中造化,不为物驱,千笔万笔,复归于性情。”此第三境界也。

一文道尽学书的苦与乐,你有同感吗?

钢笔楷书练习《笔意赞》

一文道尽学书的苦与乐,你有同感吗?

中性笔楷书练习《鸟鸣涧》

一文道尽学书的苦与乐,你有同感吗?

中性笔楷书练习《夜泊秦淮》

一文道尽学书的苦与乐,你有同感吗?

中性笔楷书练习《宫词》

一文道尽学书的苦与乐,你有同感吗?

中性笔行书练习《青玉案·元夜》

一文道尽学书的苦与乐,你有同感吗?

钢笔行书练习《将进酒》

一文道尽学书的苦与乐,你有同感吗?

钢笔行书练习《岳阳楼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