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子母镜

宋淳祐三年,鄂州有方姓大户迁祖坟于东郊白雉山。掘地时忽闻异响,似山体中空,再掘则陷一大洞,方圆丈余。有胆大者用绳子吊下去看,只见一枯骨坐靠在山壁上,旁边放着一个方形木匣,衣冠都已腐朽,看不出朝代,四壁没有入口,也不知人是怎么进去的。

木匣打开,见一白色圆镜覆陈其内,背有异文,状类蝌蚪。镜身薄如蝉翼,有日光照在正面隐然有动象,细看有粗木横梁,有红色布匹悬挂,有几人行跪礼,双手合十于胸前,似礼佛朝拜,因显示的是俯视的角度,人的面容都看不真切。方家人大惊,视作山精鬼魅幻化,以为不祥。

民间故事:子母镜

鄂州名士王子川听说后,以百金购得,遍请城中学士相验,但除了得到似乎为云母所制的结论外,其余都不知来历。两月后,有一宿儒登门,识出镜后异文为“韪书”,是西南夷族所用的文字,意为:子映母象,入水即亡。相传此镜原为古夷族纳苏部落所有,东汉时纳苏部一度被吞并,此后辗转于乌蛮国各部落之间,再未现世。镜分子母,子镜可映母镜之象,虽千里而不失。

王子川既得子镜,便想寻到母镜,以全其美。按子镜中显示的,是一座佛殿的景象,每日有僧人诵经,偶有男女香客,从呈象的角度看,母镜似位于大殿的顶端。王子川卜得母镜尚在西南乌蛮之地,便打点好家事,收拾行囊,先入蜀,再经五尺道由蜀入滇,遍历名寺,历十月而返,一无所获。次年再入蜀,又历年余。如此历七年,四入蜀滇,终于在滇境边陲找到了那座古寺。寺庙规模很小,不过十余僧而已,王子川道明来意,阖寺僧侣竟皆茫然不知其所指,原来古寺千年,历经数十代主持,又经战乱,已无人知晓殿顶之物的来历。王遂许以重金修缮寺庙,轻易换得了母镜。

王子川回鄂州后,常邀好友来品鉴玩赏。或身在酒肆,让家仆持母镜立于街口,向众酒客描述即将经过庭前的车乘马匹、行人服饰,令酒客大惊,以此为乐;或安坐书斋,令家仆携镜游览,从镜中看市井繁华,终日不知厌倦。一日,一个朋友对王子川说:“这样的玩法也没什么意思,真是糟蹋了你辛苦得来的宝贝。”王子川不悦的说:“那老兄有什么高见呢?”朋友说:“我常听人言,云上有天宫,住着神仙,可谁也没有去天上看过,如果能用这个镜子去探个究竟,也算不枉此生。”王子川笑说:“人和镜子,都是没有翅膀的,肉身尚且不能飞升,何况是无知无觉的镜子?”朋友说:“镜身既轻,倘若用风筝送上去,只要引线够长,未必不能成功。”众友齐声称是,王子川听完沉默不语,心思却也活络起来。

数日后,王子川拜访了城里的造风筝的名匠,委托了这件事。风筝历时两个月成形,仙鹤的形制,所画的羽毛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体量之大,仅翅膀微展便有两丈有余。绞轮立在地上,引线装满了二十多个稻筐,不知道具体长度。

王子川送神镜探天宫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鄂州全城。及至到了施放那一天,半个城的百姓都聚到了滩场,甚至还有不少从邻县赶过来的人,比赶集还热闹许多倍,都为了一睹究竟。焚香祝祷已毕,王子川将母镜镶入仙鹤的胸颈之间,然后交予经验丰富的风筝手操作。因为风筝体量巨大,放飞之初颇不顺利,一个时辰之后,在几个身大力壮的人的帮助下,仙鹤终于飞到了七八丈高。早已等的焦躁的百姓看到仙鹤稳稳的升起,人群里发一声喊,有人喝起彩来。仙鹤越飞越高,渐渐地只能看到一个细小的黑点,一眨眼就寻不见了。王子川捧着子镜看着鄂州城慢慢露出全景,看到城四面的围墙、田野沟壑,河流逐渐变成一条白练。

风筝渐入云端,一片白绒绒的景象。约莫两炷香的时间,远处白茫茫的云海上出现一片绿色,渐近,有了山峰、田野、屋舍村落,与人间景致相似。王子川十分惊诧,围在身边观看的朋友连大气都不敢出,只把眼睛盯着镜面。忽然风筝剧烈摇晃,镜中一闪,再一看,一只体量相当的巨鹤正围着风筝盘旋,猛然疾翔而至,以翅膀撞击着风筝,又用巨喙撕扯着绳子。不过弹指一瞬,风筝一轻,王子川抬头望,只见绳子自云端垂了下来,没一会便堕在百米外的地上,而风筝却久久不见。

民间故事:子母镜

人群里嚷动起来,有的说是私探天庭,神镜被神仙摄走了,众人又望着天空,等了一会,便都觉无趣,很快三三两两的都散了。只有王子川不移寸地,目不转睛的盯着子镜。风筝在云中忽上忽下,随风飘荡,随后落到一颗大树的树冠上,有许多树叶滑过镜面,透过茂密的树叶,隐约见到一个人影背立着,面向的山壁书了“大足潭”三个字,忽然母镜一阵翻转下落,镜身一顿,水纹蔓延合拢,镜像全无。

这件事发生后,王子川大病数月。开庆元年,蒙古军欲南下兵围鄂州,王子川携家眷西入蜀地,至渝州重庆府。渝地多山,蒙古铁骑不能及,遂隐居于河谷地,建茅屋草舍,勤治农事以自足。

如此历二十余年,天下初定。一日王子川入山采药,山气氤氲,一时竟迷失了道路。沿着溪流下山,见一深绿水潭,旁有山壁,上刻“大足潭”。隐约觉得似曾相识,不知哪里见过。忽觉身后一阵风过,转身见一个巨大的风筝打在树上,一块镜子落了下来。

民间故事:子母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