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十大习俗,只知道祭祖扫墓你好意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最初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能够流传至今日足以说明其文化底蕴之深厚。在这一天人们回乡祭祖扫墓,当然,也有无数在外奔波的游子因个别原因无法回去,真是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啊。在许多人的认知中,都以为清明只有祭祖扫墓之一习俗,其实远远不止,下面,我就来做一个简单的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扫墓祭祖

清明十大习俗,只知道祭祖扫墓你好意思?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习俗传统。发展到今天便成为了人们在清明节最为熟悉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几天前在四川凉山大火中牺牲的30名消防员英雄,希望他们在天堂安好。

二:踏青

清明十大习俗,只知道祭祖扫墓你好意思?

清明之时,春回大地,正是踏青的好时光。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三:折柳、戴柳、插柳

清明十大习俗,只知道祭祖扫墓你好意思?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拿在手中把玩,或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还具有辟邪的功用。

四:牵钩

清明十大习俗,只知道祭祖扫墓你好意思?

“牵钩”是古称,翻译过来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常。

五:放风筝

清明十大习俗,只知道祭祖扫墓你好意思?

放风筝一直以来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于或画于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六:荡秋千

清明十大习俗,只知道祭祖扫墓你好意思?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朝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元明清三朝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七:射柳

清明十大习俗,只知道祭祖扫墓你好意思?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八:蹴鞠

清明十大习俗,只知道祭祖扫墓你好意思?

也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九:斗鸡

清明十大习俗,只知道祭祖扫墓你好意思?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十:蚕花会

清明十大习俗,只知道祭祖扫墓你好意思?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在当地更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

不知道各位看官朋友的家乡,在清明节这天有什么有趣的活动,可在下方分享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