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對武則天有提攜之恩,武則天卻恩將仇報,她為何要這樣做?

在封建盛唐時期,出現了一位讓後世銘記的傳奇女子武則天,雖然她是女兒身,不過大唐在她掌權期間,卻比嫋雄李世民在位期間發展的還要昌盛。她做事手段狠辣,凡是阻礙她實現大業的“絆腳石”都會她狠心除掉了,就連對她有提攜之恩的王皇后也被她設計打入了冷宮。王皇后幫助她二次入宮,最終她卻選擇了恩將仇報,她為何要這樣做呢?

王皇后對武則天有提攜之恩,武則天卻恩將仇報,她為何要這樣做?

很多人都比較佩服武則天的心機和手段,雖然在唐朝之後的多個封建朝代也有很多後宮女子想要成為另一個武則天,然而她們都沒有做到,所以武則天不僅是盛唐時期唯一的女皇,也是整個封建時期唯一一位有名有權的女皇。在14歲那年,李世民下了一道聖旨,天真浪漫的武則天被接入了皇宮,初次入宮的武則天既不懂爭寵,也不懂怎麼遮掩自己的鋒芒,所以她在後宮中的日子並不好過。

王皇后對武則天有提攜之恩,武則天卻恩將仇報,她為何要這樣做?

直到遇到了太子李治,武則天才找到了希望的寄託者。當她看到李治如此懦弱的時候,她也根本就不敢將希望全部都放在李治的身上,當武則天被送到尼姑庵,身為帝王的李治不敢忤逆群臣,所以他只能看著心愛的武則天被馬車送出了皇宮。武則天看到已經貴為帝王的李治還是如此懦弱的時候,她也不再對李治抱有太多的希望了。後來,若不是皇后王氏爭寵時鬥不過蕭淑妃,王氏也不會將武則天從尼姑庵中接回皇宮。

王皇后對武則天有提攜之恩,武則天卻恩將仇報,她為何要這樣做?

若不是王氏給了武則天二次入宮的機會,武則天也根本就毫無辦法和能耐離開尼姑庵。可以說,王氏對武則天有提攜之恩,也是她的再造父母,然而武則天卻沒有感激她,而是踩著她的肩膀成功成為了皇后。在武則天剛被接回皇宮之後,那時的武則天對王氏還是十分尊敬的,畢竟武則天當時想要利用王氏在後宮中站穩腳跟。然而入宮沒多久後,武則天心中覺得命運不公,她開始覬覦王氏的後位。

王皇后對武則天有提攜之恩,武則天卻恩將仇報,她為何要這樣做?

即便王氏曾經是她的恩人,若不是王氏,她一輩子也不會有機會成為李治的妃子,然而當武則天看到皇后的寶座一直在向她招手的時候,此時的武則天也不再顧及忠義的做人原則,她只想使用計謀將後位從王氏的手中奪走。所以在小公主因病夭折後,武則天直接將小公主的死嫁禍給了王氏,毫無心機的王氏根本沒有辦法為自己辯駁,即便朝中很多老臣都力保王氏,然而李治最後還是廢掉了她的後位。

王皇后對武則天有提攜之恩,武則天卻恩將仇報,她為何要這樣做?

對於武則天而言,雖然王氏的確是她的恩人,然而武則天先是在身為李世民的妃子之時被欺壓多年,在被送到尼姑庵後她也被住持和其他尼姑打壓多次,即便武則天曾經的心性多麼善良,經歷了這麼多的磨難,她也不再像最初14歲剛入宮時那般單純,所以武則天就想要握有更多的權勢。奪走皇后王氏的後位只是她稱帝大業的第一步,因為王氏的存在阻礙了她奪取皇權和皇位的進度,所以最終武則天才會狠心設計除掉王氏。

王皇后對武則天有提攜之恩,武則天卻恩將仇報,她為何要這樣做?

在充滿勾心鬥角的深宮中,如果後宮中的妃子沒有任何心計和手段,她們很難得寵,也難以為家族帶來福利。武則天在年輕的時候吃苦多年,她早已經看清了世間的情意,她知道李治專寵她只是一時,等到她年老色衰的時候,那時李治自然會寵愛更加年輕的妃子,所以武則天心中很清楚,唯有得到皇后的寶座才能讓她在後宮中長久立足。

王皇后對武則天有提攜之恩,武則天卻恩將仇報,她為何要這樣做?

如果王氏只是後宮中一個普通的妃子,武則天自然會念在昔日她對自己有恩情的份上而給她留下一條活路,然而現在王氏掌管皇后寶冊,她是後宮之主。此時武則天也想要當皇后,所以她只得恩將仇報的對待王氏。武則天心中明瞭,只有趁著此刻李治一直專寵著她,她才能夠順利得到後位,不然等到後宮中有其他貌美的妃子入宮,到時候李治也會有新的專寵之人,到了那時若是武則天想要為後,也會難如登天。

王皇后對武則天有提攜之恩,武則天卻恩將仇報,她為何要這樣做?

武則天為了能夠上位成功做盡了壞事,就算對待有恩之人,若是恩人阻礙了她的大業,她也會毫不留情的將恩人除掉,比如,王皇后。王皇后到死才意識到自己幫助武則天二度入宮為妃就是引狼入室,若是當年王皇后在和寵妃蕭氏爭寵時沒有將武則天接入宮中,她的皇后寶座也不會易主武則天,她的結局也定然不會是被打入冷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