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槓桿之下的砥礪前行,比亞迪2018年年報點評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銷量數據,2018年全國乘用車累計共銷售2235.1萬輛,同比下滑5.8%,這也是中國車市連續增長28年後迎來首次同比下滑。

是因為消費降級人們買不起汽車了嗎?

其實根源在於人口紅利消耗殆盡。

數十年來,中國的企業都以做大增量為己任,認為市場空間是無限的,自己的產品可以無休止的擴張下去。

終於有一天,中國移動等被消費者戲稱為“老用戶不如狗”的企業首先發現,無論怎麼促銷,新用戶的增量竟然到頭了。

十幾億的用戶存量,竟然也有用完的一天。

汽車行業也是如此,當汽車價格降到足夠低,大部分城市居民都買得起車了,也就終於有一天,增量市場變成了存量市場。

不少上市公司近年來開始出現的“多元化轉型”之痛,其實根本原因就在於城鎮化進入後半程以及人口紅利的結束。

汽車行業還有一個好消息,新能源汽車行業逆勢成長,產銷量分別達 127.0萬輛和125.6萬輛, 同比增長59.9%和61.7%。

一、比亞迪的營收困境

3月27日晚間,比亞迪發佈2018年年報,實現收入約人民幣130,055百萬元,同比增22.79%,其中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的收入約為人民幣76,007百萬元,同比上升34.23%;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收入約人民幣42,230百萬元,同比上升4.34%;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為人民幣8,950百萬元,同比上升2.09%。

三項業務佔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分別58.44%、32.47%和6.88%。年內,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為人民幣52,422百萬元,同比增長34.21%,佔集團收入比例進一步提升至40.31%。

重槓桿之下的砥礪前行,比亞迪2018年年報點評

公司營收持續穩健上升,但是淨利潤在補貼提高的情況下,仍有較大幅的下滑。

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毛利下降了,據公司年報,2018年,公司的毛利率為16.4%,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61個百分點。2018年,公司的淨利率僅為2.73%。

重槓桿之下的砥礪前行,比亞迪2018年年報點評

從營收構成看,公司核心業務包括三大部分,二次充電電池、汽車和手機部件組裝。比亞迪給人的印象是一家汽車製造廠商,而實際上,公司還是一家電池廠(老本行)和手機組裝廠(小號的富士康)。

重槓桿之下的砥礪前行,比亞迪2018年年報點評

最近一直有傳聞,比亞迪將剝離電池業務單獨上市。

但是從比亞迪的年報數據看,電池業務並不怎麼樣,2018年共實現收入89.5億元,佔總收入的6.9%。毛利方面,電池業務貢獻毛利8.47億元,佔總毛利的4%。比亞迪電池業務的收入,已經連續第二年同比下滑。

而實際上,比亞迪的電池業務是被低估了的。因為公司的電池產品主要供應自家人,報表上的89.5億的銷售收入其實是抵消後的純銷售,內部銷售166.1億元。

比亞迪電池,是國內僅次於寧德時代的第二大電池廠商,2018年電池業務的收入高達255.56億元。

二、吞噬利潤的兩大費用:研發費用和財務費用

1、研發費用

2018年,比亞迪的研發費用接近50億,甚至超過了淨利潤。技術是新能源的生命,公司可謂“不惜血本”搞研發。

而公司的研發投入更是高達85.36億,其中有41%的研發支出進行了資本化的處理。

一般認為,41%的資本化率相對比較高了,所以公司的利潤雖然下滑了,卻還有“水分”。

高研發投入的成果如何呢?

公司在5月至9月相繼推出「元EV360」、全新一代「」、全新一代「宋」及「秦Pro」等車型,可謂廣受歡迎。

重槓桿之下的砥礪前行,比亞迪2018年年報點評

新系列的設計非常時尚,幾乎可以和國際品牌一較高下。

從而帶動了銷量。

2、財務費用

2018年7月,出了一個和比亞迪有關的離奇的案子。

7月12 日中午,比亞迪在官方微博發表了一則聲明,稱近期有個叫李娟的人,通過偽造公章的形式,冒充比亞迪的名義與多家廣告傳媒公司進行了合作。比亞迪對此並不知情,並且已經報警。

這家公司甚至以比亞迪的名義,贊助了著名足球俱樂部阿森納。

這就比較有趣了,幫比亞迪贊助國際知名足球俱樂部,是雷鋒嗎?

這個案子背後撲朔迷離,但有一點很清晰:比亞迪非常缺錢。

缺錢到什麼程度呢?

短期借款378億,應付票據211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75億,長期借款68億,應付債券70.76億… …從公司負債情況看,這筆鉅額的廣告費,很可能是真的出不起。

鉅額負債的背後,是難以承受的融資成本,公司2018年利息支出31.19億,和淨利潤不相上下。

作為一家營收1300億的公司,短期內需要償還的借款差不多6、700億,佔營收的一半,為什麼融資額度如此之大呢?

三、轉型之痛,從磷酸鐵鋰電池到三元鋰電池

表哥發現,公司的借款是在2015年開始飆升的,但公司的業績並沒有發生如此大幅的變化。因此,借款的增加大概率和經營關係不大。

重槓桿之下的砥礪前行,比亞迪2018年年報點評

2015年發生了什麼?

2015年,國家開始認可三元鋰材料用於車用電池的安全性,政策鬆綁後,三元鋰電池開始統治乘用車市場。北汽新能源的EX與EU系列、吉利帝豪EV、上汽榮威ERX5,特斯拉,基本都是採用了三元鋰電。

國內三元鋰電的王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寧德時代。

躺在磷酸鐵鋰技術上的比亞迪,開始瘋狂的投入,投資性現金流連年增加,研發支出也不惜血本。

方向選錯了,越努力越失敗,為了向三元鋰電池技術轉型,公司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比亞迪斥巨資進行轉型的同時,還考慮到新的贏利點—雲軌。

不過從公司實際生產經營情況看,雲軌可能也是個錯誤的決策。

公司用了五年研發的雲軌技術,截止目前,僅有銀川一個小景區使用。雖然年報提到積極拓展“雲巴”業務並取得良好的進展,考慮到公司一貫的宣傳方式,應該是並沒有很確定的客戶。

四、押注未來

如果比亞迪不能改善資產負債結構,公司將被長短期借款壓得透不過起來,甚至淪為給銀行打工的。公司的淨利潤甚至不如利息支出。

公司押注幾款新能源車,期待它們成為現金奶牛,然後一句翻身解決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

2018年是比亞迪新產品週期的開啟之年,換代車型和新車型密集上市,開啟了全新一輪強勁的產品週期。集團於5月至9月相繼推出「元EV360」、全新一代「唐DM」、全新一代「宋」及「秦Pro」等車型,均延續「Dragon Face」家族設計,產品吸引力大幅提升,廣受消費者歡迎,銷量屢創新高。其中,全新一代「唐DM」車型採用全新的外觀及內飾設計並全面提升產品性能,甫一上市即贏得市場一致的好評,迅速成為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月度銷量冠軍。秦Pro作為全球首款搭載「比亞迪D++開放生態」的車型,以DiLink智能網聯繫統為平臺,通過整車OTA智能遠程升級,秦Pro可衍生出無限可能的車載應用,成為一個可以自進化的AI新物種。年內,比亞迪全新一代「唐DM」,全新一代「宋DM」及「秦DM」車型包攬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銷量前三甲,連同「e5」、「元EV」位列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前10名,進一步鞏固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軍地位。

從公司目前發佈的一季度產銷快報數據看,公司的策略是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