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什么民族,口语的“爸爸、妈妈”的读音都很接近,这是否证明人类拥有共同的祖先?

艺术就是谎言


古汉语中的确没有直接用『爸妈』来称呼双亲的,但是我们有“父”“母”二字,这是通贯古今的用词,甲骨文里就有了。“父”现代汉语发音为【fù】,上古汉语没有唇齿音『f』,只有双唇音「b」、「p」、「m」,因此“父”字上古音大概是【pu】或【pa】或【ba】,“母”字上古音大概是【mai】或【ma】,这跟“爸妈”二字的发音非常相似,【父母】二字的与全世界的【爸妈】应该是同源的。据推测,【妈】字发音起源于婴儿饥饿时吧唧嘴巴的动作,同时发出呼唤,即近似于『ma』,而『爸』字可能起源于父亲哄婴儿时拍巴掌的声音【捂脸】


小卜冒葫芦丝课堂


人类确实是有共同的祖先,这个观点没问题。

但是例子举错了。世界上有4000种语言,并不都是用“爸爸、妈妈”来称呼父母。

例如,满语的父亲就是ama、母亲是eniye,日语的父亲平假名读作ちち、母亲是はは。

当然,婴儿确实更容易发出papa、mama这样的字音,这是由于p、m两个字母的发音都无需借助他们不发达的舌头。

但是,当婴儿发出这两个音时,并不知道他们在叫爸爸、妈妈,也许他们只是饿了、尿了。将这与父母联系在一起的,都是成年人在自作多情。

换言之,爸爸、妈妈这两个词的指代对象并不是婴儿定的,而是成年人定的。

最后,人类的共同始祖是数十万年前的非洲智人。

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代人类曾两次“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

第一次是在100万年前,非洲直立人(Homo erectus)离开非洲,向世界各地扩散;

第二次是在20万年前,非洲的直立人进化成智人(Homo sapiens),再次走出非洲,消灭了世界各地原本从非洲迁徙而来的直立人后代,最终繁衍出现代人类。

总而言之,问题的观点没错,但是例子错了。


HuiNanHistory


为了防止各种低智商平均,先陈述几个事实

第一 非洲起源说和现在的非洲人一毛钱关系没有,也和现在的中国人一毛钱没有。

人类起源是几十万年前的事情,智人走出非洲也是十几万前的事情,那个时候哪里有什么中国,欧洲,非洲?

那个时候只有远古人类,远古人类还出于毛茹饮血和状态,哪里有什么中国人,非洲人,欧洲人?如果你现在穿越到那个时候,看到是群直立行走的类人猿。

第二 人类非洲起源说已经基本上是事实了,你不相信就和不相信地球是圆的一样可笑。

因为首先, 我们的祖先叫做智人,而在欧洲大陆和亚洲,非洲大陆都发现了其他人类,比如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亚洲的直立人(北京猿人),从骨骼化石看,这些人种和现代人区别太大,不可能是我们的祖先。

而不管是欧洲人,还是非洲人,还是我们亚洲人,虽然皮肤,发色,个头各不相同,但是骨骼完全和智人化石一致。所以我们很显然是智人的后代。

目前只有在非洲能发现各种不同时代的人类化石,可以画出一条完整的进化路线

1 距今400~300万年前 南方古猿路西(发现于埃塞俄比亚),除此之外还有湖畔南方古猿,猿泉南方古猿等各种远古类人猿。

2 距今300万年前到270万年前,肯尼亚古猿,发现于肯尼亚

3距今300万年到120万年前 傍人,发现于肯尼亚

4 从200万年前到今天,各种智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能人等等各种不同的古人类化石。

只有非洲才有如此丰富的化石证据链,各个时期人类的化石一目了然。

而其他地区,欧洲,亚洲,美洲,只能发现如今十几万(或者几十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在这之前根本没有任何人类的活动痕迹。

所以,人类明显是在非洲一步一步进化到今天的。今天科学界对非洲起源已经没有任何疑义,唯一的争论的问题是智人究竟是什么时候走出非洲,走向世界的。

有的观点认为智人是在距今几万年前突然走出非洲,然后打败了当地的各种人类。还有的观点认为,智人很早以前就走出非洲了,然后在各地分别进化。

总之,我们都是智人的后代,智人是从非洲起源的,这个说法从目前的各种考古证据,基因证据,解刨学证据中,都找不出任何毛病。

不顾各种科学证据,不相信非洲起源只能显示出你的无知,愚昧。科学讲的是证据,逻辑,不是牵强附会,胡说八道。

最后,回到你的问题上,爸爸,妈妈并不是什么外来词汇,中文自古就有。

比如:

《廣雅‧釋親》: 「爸, 父也。」

《廣韻》莫補切《集韻》滿補切,音姥。《博雅》母也

可见在先秦两汉时期,就有爸,妈的叫法了。

并且,早就有语言学家做过研究,全世界人类语言,有70%以上的语种,父母的发音都是ba, ma.

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上古汉语种,"父"的发音也是ba,"母"的发音也是ma。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高度的一致性,现在很难说的清楚了,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这些词汇完全有可能是在人类语言形成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我们知道人类从南方古猿起,经历了400万年漫长的岁月才进化到今天。而人类第一次有文字也不过是最近一万年左右的事情。很显然,语言是一个慢慢进化的过程。

在语言形成之前,人类应该就有一些简单的发音来表达一些简单的概念。即使是狗,也能发出不同的几种声音来表达一定的意思。人类没有理由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妈,爸这样的词汇,应该就是原始人类用来称呼父母的,不管人类如何进化,父母是肯定不变的,所以这两个词就被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了。


shawn25


这扯哪里去了?题主太有想象力了,自愧不如啊。

还有些为回答而回答的装腔作势者,屁话胡扯一通,臭不可闻。

仅仅不到百年前,我们的称呼还是“娘”“达”“家父”“家母”“父亲”“母亲”等等,唯独没有那个地方,那个时代称呼“爸爸”“妈妈”。

这两个称呼纯粹是外来户,是近百年来才出现的称呼,他是对某外语的音译。而某外语又是欧美各国都有牵连的语种,在基础发音上有类似的地方不奇怪。

我想到一个邪教信徒,向我宣传,为了证明他们神的存在,和我例举了一个例子,“你看,中国人不信神,但是潜意识里,都会发出对神赞叹。我们常说的,我的神啊,就是潜意识里对神的向往。”

我顿时感到自己脑子都不够用了,今天见了题主问题,才恍然大悟,这是很多愚者,自以为是的信以为真。根本不经任何论证,拿来就用。

厉害厉害。


人生越留恋越痛苦


爸爸妈妈这些就是外来语,和吉普车一样,是谐音过来的,古代中国称父亲母亲爹娘等。

再说为什么妈妈爸爸(papa)为什么成为国际通用,这要从语言说起,语言一种是象形,古中国古埃及都是,还有就是拼音,古罗马古印度,拼音法由于简单,好学,利于不同人之间的交流所以迅速被传开,中国也是在1950年左右,参考苏联,统一整理了汉语拼音,全世界对于发音大体相同,元音,辅音组成,组合在一起发出不同的音标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元音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包括五个(a,o,i,u,e)中国的汉语拼音也有,而“a”

都排在第一,是由于“a”发音最简单,不需要舌头动,人只要张开口就是发出“a”的音,小孩子饿了冷了都是啊啊啊的叫,哑巴不会说话也是啊啊啊,而辅音里“m,b”也同样是最简单的几个辅音,所以人类最简单的辅音+元音能够发出的音就是“ma,ba,mi,mu,e,i”再改这些吧,由于母亲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人,所以用mama来发音,我们日常用语用来回答的也都是这几个音,比如“嗯”“咦”“哦”“厄”这些也是世界通用的,你去任何国家别人说什么你回答“嗯”对方都知道你的意思是明白了,把mama用来称呼母亲,这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做人也许你还不认字,不懂太多的表达,但是一定要会叫妈妈和爸爸


还不让我起名了


维基百科有个词条叫做mama and papa,列举世界上最常见的一些语言,父、母的口语几乎都是mama、papa。比如英语、法语、德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等。

世界上大部分语言中都存在的ma、pa的现象,学术上一般把这些词叫做伪同源词。



什么是伪同源词呢?

同源词的概念: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具有历史渊源关系而发音相近、意思相通的一组字或词。

伪同源词的意思是,虽然音义相近或者相同,却没有同源和关系,它们完全是相互独立,没有任何关系的。

而papa、mama就是人类的学习过程中语言造成的伪同源词。



著名的语言学家罗曼·雅格布森,发表过一篇在语言学界非常有名的论文《Why Mama and Papa》,探讨分析过这个问题。

插入一个简介:

罗曼·雅格布森是美国、俄罗斯等九个国家的院士,拥有二十五个博士学位(神一般的人物)。

他的论文大致讲述了一下内容:

m和p是人类最容易发的音,咿呀学语的婴儿无意发出,最容易成为父母的指称。

哺乳期的婴儿,在最开始学发音的时候,发出的是辅音+元音这样的简单音节。

因为人类都有相同的发音器官和相同的人性。

下面详细论述这个问题。



从发音方式上分析,婴儿出生时开口啼哭——即自然长音“a”,而吸吮母乳时由于口腔封闭,气流经由鼻腔冲出,发出了“m”,这几乎婴儿最早学会的两种发音方式。而许多不会说话的孩子在学说话的时候,经常说出pa\\ba这样的发音,因为这个爆破音也很容易发,不需要长时间才能习得。所以,婴儿最先学会的发音就是ma\\pa\\ba这几个音。



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婴儿们一直用这几个音和父母交流,这几个音渐渐与父母联系起来,这种沟通方式则通过基因遗传了下来。

所以,各种语言中妈妈、爸爸发音都基本相同,原因在于:人类发音器官和人性相同的原因。


文创极客


似乎东汉的《说文解字》中没有“妈”字……而且“孃”也不做“母”解读。

似乎南北朝时期,梁《玉篇》,“孃”有“母”的解读的。“妈”也有了“母”的解读

“母”是文,“妈”是字。先有文后有字。“妈”字很明显是后产生的。汉族的古典称呼该是“母”才对。

满族满语也不发“ma”。汉语“母”读若

“ne ne...”

我觉得“妈”这个字与读音应该属于比较“年轻”的汉字与汉语。

对儿童来说,“ma”这个读音似乎比“mu”这个读音更容易发音(不必发鼻音?)。似乎是“ma”更盛行的原因。

当然,以上分析是基于,用现代语言读音比较“母”“孃(娘)”“妈”读音。至于古代读音如何。否“母”有“ma”音就不好说了。

另注:似乎常听说“祖国母亲”“母亲河”“母校”……未听说“祖国妈”“妈河”“妈校”:)

也许正式场合,中国的成年人都称“母”不称“妈”吧?

父——爸 文字产生顺序 以文字产生顺序与 母——妈 同理。先文后字。“爸”似乎最早出现于《廣雅》据说成书三国时期……晚于《说文》……以先文后字论,会不会是方言呢?

另注:户口本都写“父子”关系。填简历时。社会关系大多数人都写“父亲xxx哪哪哪工作……”,小学生填写“爸爸……”好吧,我可以理解小学生的语言逻辑。

另注:满语父亲读若“a ma”

也许欧洲世界称“ba(pa)”“ma”。并非“全世界”。


凤鸣and朝阳


那么多答案,都是从婴儿发音上说,感觉挺新鲜,但与我所知不同。

西方主流的文明史、人类学认为:亚欧文明(其实他们认为是整个世界文明)的起源地为近东地区,有两个文明源头或言之祖先:

一、闪米特人,简称闪族人,思维特点及信仰:信奉一神教,禁止偶像崇拜,不相信生死轮回,不信鬼魂,认为历史像一只射出去的箭一样是笔直发展,直至终点及世界末日的最后审判。

多认为,其是近东地区游牧民族演化而来的文明,由古闪米特人→亚述帝国→古犹太国→阿拉伯帝国,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起源于该文明,现在的以色列人、阿拉伯人为其后裔及文明传承。

二、印欧人,思维特点及信仰:信奉多神教及万物皆有灵,热衷于偶像崇拜,相信生死轮回,认为有鬼,认为历史是螺旋向上发展且没有终点,没有世界末日一说。

多认为,其是近东地区农耕民族演化而来的文明,由古埃及→古波斯→希腊文明→古罗马→中世纪欧洲文明。因罗马帝国后期定基督教为国教,欧洲地区基督教化(现在基督教与古基督教有很大区别,比如喜欢偶像崇拜、圣父圣子圣母及圣人等变相多神崇拜等,实际上是印欧化的基督教),而波斯及印度地区全部或部分伊斯兰化。现在的欧洲、北美、印度、伊朗的地区的人为其后裔,现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为其文明传承。

在西方,上述文明起源分类有多种学科的依据,除上述的哲学宗教思想史的分类依据外,还有人类学、考古学等证据,其中之一就是人类语言学证据。

一般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如同个体成长一样经历不同阶段,而人类个体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无疑是母亲(依赖→家庭)、父亲(权威→神),因此共同起源的民族或文明,尽管今天的语言已千差万别,但上述词语的发音总是相同的。

上述观点认为,今天的印欧语民族或其文明后裔均是妈妈、爹爹、爸比的发音。

在此,印欧语系或印欧民族这样发音,不代表其它语系或民族不能这样发音,典型的如中国人(汉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但上述发音也是如此。按语言学分类四大语系(九大分类太细,另五个语系较小)中,印欧与汉藏上述发音相同,阿尔泰通古斯语系与闪语系则不同。这里,语言学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人类语言学,其只是相关证据之一而非全部。

上述观点仅为西方视角的一家之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再多一嘴,中华文明本土起源说是官方正统,但民国时及西方现在学术界的文明西来说也有其证据及市场。其实,人类的迁徙、征服伴随着文明的进化与语言的变迁,今天的语言也许早已不是民族原来的语言了。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今天的印地语成了印度最大的语言,而满族人建立了大清一统中国,满语却消失了。


张律师23187560


现在在研究火星,未来可以证明人家是火星上移民过来的!火星以前跟地球一样有生命,但是火星内部的燃料耗尽了,火星要死要亡,那里的人类就找到我们现在的地球,把人种发射到了地球!

随着人类标本像细菌一样撒在地球,在地球的慢慢成长和适应也的进化成了无毛猿猴相似!也就是今天的人类!必定猴子进化论从猿猴到人中间几百万年的断层无法证实!如果人是猴子进化来的,那人猴醒醒就是一家,种类肯定很多!就像狗一样,小到茶杯,大到藏獒,几百种狗相互串,能串后代来,狮子老虎都能串出来,但是人跟任何动物都不能串出生命,可以证明人类最初就不是地球生物圈的!

还有地球生物圈中,海里有的,陆地上也有!基因都有相似同祖之处!然而人类就孤单了,仅仅在大陆才有!水里找不到任何近亲!人类可以在短短几千年来就能破解无数宗教上未知的东西,而当初恐龙统治地球几亿年都未使用过工具,也就只有人类才有这智商改造自然,可见人类不在地球生物圈里!

还有就是宗教,整个地球没任何联系的原始部落的宗教最初基本上很类似!我认为就是火星当初播种地球生命时,火星上的不同国家留下的不同认知,给我们留下的统一的基因信号!所以我得人类就是火星移民地球的“侵略者”,或者说都猿猴动了火星人基因手脚的


改名字已经纯再了


首先,我非常认同人类非洲起源说,因为基因分析结果非常明确。但我不认同各种民族语言的口语中“爸爸、妈妈”的读音都很接近,而且这种接近也并不能证明人类的祖源关系。因为语言不一定跟血缘和种族完全重合,一次文化大流行就可以把无数词汇传递给另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是非常可能的。

我们先来说说“非洲起源说”

上图:由西德尼·波拉克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罗伯特·雷德福等主演的爱情电影《走出非洲》的海报,这里只是借一个标题——不算标题党吧。O(∩_∩)O~

根据遗传证据,现代人类的传播有两种主导模型:

  • 第一种是多区域进化假说——人类仅包含与现在一样的单一互联群体(不是单独的物种)并且人类的进化过程在过去的几百万年中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发生。


  • 另一种是走出非洲模型,该理论提出,人类于大约20万年前在非洲进行从其他人科物种中分化成为单独的种,然后通过向欧亚大陆的迁徙几乎完全取代了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科物种。

化石证据不足以让考古学家解决关于非洲现代人类最初出现的确切位置的争论。但近年对从世界各地土著居民中抽取mtDNA和Y-DNA序列的研究,显示了人类各族群父系和母系的祖源信息,强化了“走出非洲”理论,削弱了多区域进化论的观点。在将上述祖源关系在遗传树中进行排列之后,对族群间的差异的解读非常强烈地支持人类的单一起源理论——分析显示整个非洲的DNA模式更加多样化,这意味着这里的进化历史更久远。这与非洲是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的家园这一观点一致,并且可以推算出现代人类走出非洲并散布到世界各地只发生在过去的55000年中。

上图:人类走出非洲的迁移路线图

“走出非洲”假说得到了使用女性线粒体DNA和男性Y染色体相关研究的强力支持。在分析了由133种线粒体DNA类型构建的谱系树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所有这些族群都是来自非洲共同母系祖先——线粒体夏娃的后代。非洲人群中线粒体遗传多样性最高的事实也支持“走出非洲”模型。Y染色体DNA和线粒体DNA中的单倍群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非洲起源,而来自常染色体DNA的所有证据也支持最近的非洲起源说。

上图:线粒体DNA族系迁移地图,方块中的字符代表的是线粒体的类型。

上图:Y染色体DNA迁移地图

此外,最近有许多研究表明,整个欧亚大陆的现代人类以及非洲的现代人群也都有与其他古人类杂交的证据。最近对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基因组的测序表明,人类与这些群体有杂交。非洲以外的现代人在其基因组中有2-4%的尼安德特人等位基因,而一些美拉尼西亚人还有4-6%的丹尼索瓦人的等位基因。这些新结果与“走出非洲”模式并不矛盾。

真的是不论什么民族,口语的爸爸妈妈发音都很接近吗?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这无法解释汉文化圈口语中“娘”、“爹”的呼语用法,不少少数民族语言也承袭了这两个音或其中之一。而据我所知成都地方客家话中爸爸的呼语一般发音是“阿牙”,苗语称妈妈为“niam”(应该是“娘”的音)——这只是汉语言圈的反例。我们再看看其他语言的例子(列举的尽可能包含口语昵称的爸爸、妈妈,也包含正式称呼的母亲和父亲,正式称呼和昵称是相似的):

妈妈——

  • 蒙古语 —— eej

  • 印尼语 —— bu

  • 越南语—— mẹ

  • 阿拉伯语 —— 'umi al'umu

  • 匈牙利语——anyuka anya

  • 韩语——eomma eomeoni
    (下面是印欧语系)

  • 俄语——mamochka

  • 德语——Mutter

  • 法语——maman mère

  • 希腊语——mamá mitéra

  • 拉丁语——mater

  • 意大利语——mamma madre

  • 印地语——ammee maan

爸爸——

  • 蒙古语 —— Aavaa aav

  • 印尼语——ayah

  • 越南语——cha

  • 阿拉伯语——alab

  • 匈牙利语——apuapa

  • 韩语——abeoji abeoji
    (下面是印欧语系)

  • 俄语——otets

  • 德语——Vati Vater

  • 法语——papa père

  • 希腊语——pateroúlis patéras

  • 拉丁语——tata pater

  • 意大利语——papà padre

  • 印地语—— pita pita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实际上各个语言间爸爸妈妈的发音差异是相当大的。而只有在印欧语系中的各种语言比较趋近,但从普通人看来差异还是比较大。

上图:欧洲各国对妈妈的称呼有多么相似(妈妈的欧盟)!

上图:欧洲各国对爸爸的称呼就不那么相似了,不过比起其他语系的语言来说也是很相似了!

所以,认为全世界各族语言爸爸妈妈发音很类似,那只是对现实不了解造成的刻板印象(你以为世界就是你在电视电影里看到听到的那样?)。而近代的欧洲殖民主义带来的文化影响可能是这种刻板印象的根源。可能不少语言都引入了英语、法语、荷兰语和西班牙语这些印欧语系殖民者的语言当中爸爸妈妈的发音,但同时它们也保留了原有的口语发音。在汉语中的爸爸妈妈可能也是受到殖民文化的输入影响(注意这个影响不一定是在清末,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因为传教士对中国的影响远早于清末)。我不大相信孔子叫她妈“妈”管他爸叫“爸”,继续往后推到明清可能都不一定是这么叫的(这只是个人的猜测,没有考证过哈,欢迎探讨)。其实,考证下粤语、客家话、闽南语、吴语等地道的方言前殖民时期的称呼就知道古代人是怎么称呼父母的,此外还可以参考下少数民族的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