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心魔”——感染性心內膜炎

走近“心魔”——感染性心内膜炎

近年來,感染性心內膜炎(IE)的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已從少見病轉變為較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但其診斷和治療仍是一個挑戰。本文將通過一個病例,與大家共同探討IE的診斷與治療。

病史簡介

年輕孕婦,幾天前因“勞累後氣促2月,加重7天,剖宮產術後2天”來我院就診。

2月前患者步行2公里後出現氣促,產檢心電圖提示頻發室性早搏,孕期血壓正常。近1月出現下肢明顯浮腫,7天前產婦夜間常有乾咳,無咳泡沫樣痰,夜間不能平臥,需坐位入睡。

後去當地人民醫院,查BNP 10100 ng/L,胸片提示右下肺感染,左心增大,生化提示尿素11.94 mmol/L,肌酐107 umol/L,K 5.37 mmol/L,ALT 75 U/L,AST 93 U/L。心臟彩超提示:左心顯著增大、室壁運動減弱、二尖瓣輕度狹窄,注意排除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重度、主動脈瓣重度、三尖瓣輕度、肺動脈瓣輕度返流,肺動脈增寬、肺動脈壓測值增高(輕-中度),左心收縮功能減低,心包少量積液。

當地醫院心內科考慮急性左心衰,當夜凌晨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術中娩一活嬰,胎盤自然娩出,術中因子宮收縮欠佳予行子宮動脈結紮+宮腔球囊填塞術。產婦術後轉入當地重症醫學科予高級生命支持治療,凌晨6時患者病情加重,表現為氣促、氧飽和度下降、雙肺囉音明顯增多,予無創呼吸機正壓通氣不能改善,複查血氣分析提示I型呼吸衰竭,10:40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插管過程中見粉紅色泡沫樣痰。後產婦心衰加重,病情危重,請我院會診後帶氣管插管轉我院重症醫學科進一步治療。

患者入室後接心電監護示:心率145次/分,血壓109/62 mmHg,呼吸35次/分,外周血氧92%。患者GCS評分3分(鎮靜狀態),APACHE II評分 29分,死亡風險係數 78.92%,體溫:39.0℃,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1.5 mm,對光反射遲鈍,雙肺呼吸音粗,雙肺可聞及溼性囉音,心率145次/分,心率快,律欠齊,第一心音強弱不等,二尖瓣聽診區可聞及4/6級收縮期吹風樣雜音。腹部膨隆,腹軟,腹部傷口敷料幹潔,無滲血、滲液。雙下肢對稱性中度凹陷性水腫。四肢肌力檢查不配合,雙側病理徵(-)。

複查心臟彩超:考慮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可能,二尖瓣瓣葉黏連增厚、二尖瓣輕度狹窄。二尖瓣瓣葉高回聲團,性質待定。極重度二尖瓣反流。主動脈瓣瓣口血流速度加快,考慮中度主動脈狹窄可能。重度主動脈瓣反流。輕度三尖瓣反流。肺動脈內徑擴張。左室收縮功能減退。微量心包積液。

診斷:(1)急性心力衰竭:風溼性心臟病? 感染性心內膜炎? (2)二尖瓣輕度狹窄並極重度返流 (3)主動脈瓣輕度狹窄並極重度返流 (4)中度三尖瓣返流(5)中度肺動脈高壓(6)MODS(7)妊娠期糖尿病A1級(8)孕1產1孕38+6周LOT單活嬰剖宮產 (9)臍帶扭轉

立即行CVVH、亞胺培南西司他丁+萬古黴素抗感染等對症治療,完善血培養、心臟彩超、經食道心臟彩超等相關檢查,嚴格控制液體入量及滴速,保持負液體平衡。

走近“心魔”——感染性心内膜炎

圖1 白細胞(WBC)動態變化

走近“心魔”——感染性心内膜炎

圖2 肌酐(Cr)動態變化

走近“心魔”——感染性心内膜炎

圖3 降鈣素原(PCT)動態變化

走近“心魔”——感染性心内膜炎

圖4 二尖瓣贅生物、二尖瓣狹窄及反流

多學科討論

該患者處於圍產期產後感染嚴重,基礎心臟病嚴重、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高凝狀態、凝血功能差、酸鹼電解質代謝紊亂病情危重,反覆血培養陰性,行經食道心臟彩超檢查危險性加大,診斷尚不明確。於是我們組織了多學科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 床旁心臟彩超提示有二尖瓣贅生物形成的可能,目前感染性心內膜炎診斷能否確診?是否需行經食道心臟彩超檢查明確診斷?

2. 患者目前房顫伴快速心室率,評估凝血功能及出血風險,是否有全身抗凝治療指徵?

3. 患者目前肺部感染合併心臟瓣膜病變,經驗性予“亞胺培南西司他丁聯合萬古黴素”抗感染治療,是否需要調整抗感染方案?

4. 患者目前病情危重,心臟瓣膜病變是否有擇期手術或者急診手術指徵?如何降低手術及麻醉風險?

解答1:感染性心內膜炎(IE)是指由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直接侵襲心內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並在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表面形成贅生物。在一般人群中,每10萬人中就有3-10例患者受到IE的影響,其院內死亡率高達15%-30%,可以說是心中的魔鬼,讓人防不勝防,危害極大。

按病程,IE可分為急性和亞急性IE。急性IE的病原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等;亞急性IE的病原菌主要為草綠色鏈球菌,還有牛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腸球菌等。真菌性心內膜炎常由白色念珠菌引起。

IE最常見的表現是發熱,其次為心臟雜音,其他表現包括血管和免疫學異常,腦、肺或脾栓塞等。推薦使用改良Duke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主要標準:

①血培養陽性

➤2次獨立血培養檢測出IE典型致病微生物:草綠色鏈球菌、牛鏈球菌、HACEK族、金黃色葡萄球菌、無原發灶的社區獲得性腸球菌;

➤持續血培養陽性時檢測出IE致病微生物:間隔12 h以上取樣時,至少2次血培養陽性;首末次取樣時間間隔至少1 h,至少4次獨立培養中大多數為陽性或全部3次培養均為陽性;

➤單次血培養伯納特立克次體陽性或逆相I IgG抗體滴度>1:800。

②心內膜感染證據

➤心臟超聲表現:贅生物、膿腫或新出現的人工瓣膜開裂;

➤新出現的瓣膜反流。

次要標準:

①易發因素:易於患病的心臟狀況、靜脈藥癮者。

②發熱:體溫>38℃。

③血管表現:重要動脈栓塞、膿毒性肺梗死、黴菌性動脈瘤、顱內出血、結膜出血或Janeway損害。

④免疫學表現:腎小球。腎炎、Osier結節、Roth斑或類風溼因子陽性。

⑤微生物學證據:血培養陽性但不符合主要標準或缺乏IE病原體感染的血清學證據。

贅生物是診斷IE的主要標準,超聲心動圖對贅生物的檢出有相當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經食道超聲心動圖能檢出更小的、直徑在1~1.5 mm的贅生物,不受機械瓣造成的回聲的影響,可作為判斷預後和確定是否需要手術的參考。

當患者符合2條主要標準,或符合1條主要標準和3條次要標準,或符合5條次要標準,可進行明確診斷。當患者符合1條主要標準和1條次要標準,或符合3條次要標準,只是疑診。由於本病例多次血培養均為陰性,故只能疑診。

2015年ESC指南強調當超聲心動圖無法清晰劃定解剖範圍時,可輔以心臟CT。對於符合Duke診斷標準“陽性”的IE患者,結合CT行經食道心臟彩超檢查能更加明確瓣膜病變情況,但本病例因心功能差且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檢查相關風險較大,故未行經食道心臟彩超檢查。

走近“心魔”——感染性心内膜炎

圖5 201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IE診斷流程

解答2:患者有高凝因素並伴有快速心室率性房顫,為避免血管栓塞等併發症,在排除出血風險等禁忌證後建議全身抗凝治療。

解答3:經驗治療策略:①輕症(亞急性)患者:可選用青黴素、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聯合慶大黴素(青黴素過敏者可使用頭孢曲松);②重症(急性)患者:可選用萬古黴素+慶大黴素+利福平,萬古黴素無效、不耐受或耐藥株感染者:可選用達託黴素。

本病例考慮急性IE,心內科會診建議使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萬古黴素,前者是非常廣譜的抗生素,特別適用於多種病原體所致和需氧/厭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而後者對革蘭陽性菌有效,如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及腸球菌等均敏感,對耐藥金葡菌尤為敏感。

(1)感染難以控制:①未能控制的局灶性感染(膿腫、假性動脈瘤、瘻、不斷增大的贅生物);②真菌或多重耐藥菌引起的感染;③規範抗感染、控制膿毒血癥轉移灶治療下仍有血培養陽性。

(2)存在心力衰竭併發症:①主動脈瓣或二尖瓣伴有急性重度返流、阻塞或瓣周瘻導致難治性肺水腫、心源性休克(緊急手術:24小時內);②主動脈瓣或二尖瓣伴有急性重度返流、阻塞引起伴有症狀的心衰或超聲心動圖提示血流動力學異常。

(3)預防血栓栓塞事件:①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的IE在正確的感染治療下出現過≥1次的栓塞事件,且贅生物>10 mm;②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的贅生物>10 mm,嚴重瓣膜狹窄或反流;③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的IE伴有單個巨大贅生物(>30 mm);④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的IE伴有單個巨大贅生物(>15 mm)。

小結

ICU的IE臨床表現不典型,葡萄球菌、鏈球菌、真菌是最常見的病原體,這種危重症患者的決策制定具有挑戰性,心臟手術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並存,應該由多專業、多學科團隊共同制定。2016 AATS專家共識認為,IE患者可能出現腎衰竭,急性腎小管阻塞、抗生素不良反應等都會導致腎衰竭。這些是促使早期手術的因素,而不是推遲手術的因素。一旦手術指徵明確,手術就不應該再拖延。

本例患者符合感染未控制、二尖瓣急性重度反流、心衰症狀、血流動力學異常等條件,已請外院專家手術治療,行開胸人工生物瓣膜置換術。專家建議,活躍期手術患者可能獲益更大,一味延長術前抗生素治療在最終結局上沒有顯著影響。手術可以儘早獲得血培養陰性的病原結果,更有針對性地應用抗生素。故應該對活躍期手術持積極態度。該患者手術成功,現患者病情好轉。

參考文獻:

[1] 梁峰, 沈珠軍, 方全, 等. 201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關於感染性心內膜炎指南的解讀[J]. 中華臨床醫師雜誌(電子版), 2017(6).

[2] 陳禹志. 感染性心內膜炎-2016年AATS專家共識與2015年ESC指南對比閱讀[J]. 吉林醫學, 2018, 39(07): 1353-1356.

[3]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成人感染性心內膜炎預防、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4, 42(10):806-8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