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倍群Q系人群——中國的鬼方、倗國、匈奴

Haplogroup Q主要分佈在中西伯利亞,中亞和美洲原住民,在中國有少量的分佈,例如倗國,他們的父系基因經過鑑定,屬於

Q1a1a。

單倍群Q系人群——中國的鬼方、倗國、匈奴


大約90%的前哥倫比亞土著美國人屬於單倍群Q,並且全部來自分支Q1a2a1(L54),包括Q1a2a1a1(M3)和Q1a2a1a2(Z780)的各種子類。在歐洲,單倍群Q主要出現在瑞典南部(5%),在德系猶太人(5%)中,在中歐和東歐有各種孤立的口袋,如法國羅納 - 阿爾卑斯地區,西西里島南部,克羅地亞南部,北部塞爾維亞,波蘭和烏克蘭的部分地區。Šarić等。(2013)還發現克羅地亞南部赫瓦爾島的412個樣本中有6.1%的單倍群Q(伴有2%的東亞mtDNA單倍群F)。

Q的系統發育

Q1a(L472,MEH2):在匈奴墓地、東西伯利亞的Koryaks中發現

Q1a1(F1096)

Q1a1a(F746):

Q1a1a1(M120):在中國(倗國)、蒙古,日本和印度觀察到

Q1a1b(M25):在中國、蒙古、西伯利亞,印度北部,中東,意大利和愛爾蘭觀察到

Q1a1b1(L712):在中歐和東歐(可能是匈奴和/或蒙古)發現

Q1a1b1a(L713)

Q1a2(L56,M346):在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亞美尼亞和匈牙利發現

Q1a2a(L53):在蒙古人中找到

Q1a2a1(L54)

Q1a2a1a(CTS11969)

Q1a2a1a1(M3):美洲原住民的主要分支

Q1a2a1a2(L804):在德國,斯堪的納維亞和英國發現

Q1a2a1a2a(L807):在英國觀察到

Q1a2a1b(Z780):在美洲原住民中發現,特別是在墨西哥

Q1a2a1c(L330):蒙古人的主要分支,在哈薩克人和烏茲別克人以及烏克蘭,土耳其和希臘(可能是蒙古人和突厥人)中也有發現

Q1a2b(L940):發現於中亞,阿富汗,印度,俄羅斯,格魯吉亞,匈牙利,波蘭和德國

Q1a2b1(L527):幾乎完全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維京人定居的地方發現

Q1a2b2(L938):在安納托利亞,立陶宛,英國和葡萄牙觀察到

Q1a2b2a(L939):在英國觀察到

Q1a2c(M323)

Q1b(L275):在俄羅斯的韃靼人,中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中發現

Q1b1(M378):在哈薩克斯坦,印度和德國觀察到

Q1b1a(L245):發現於中東,猶太人,中歐和西西里島

Q1b1a1(L272.1):在西西里島發現(可能是腓尼基人)

起源與歷史

Haplogroup Q被認為起源於末次盛冰期後不久的中亞或北亞(LGM,26,000至19,000年前)。Q來自單倍群P,它也是單倍群R1a和R1b的祖先。Haplogroup Q迅速分為兩個主要分支:Q1a和Q1b。隨著LGM之後氣候變暖,Q1a北部部落在西伯利亞上空擴張。有些Q1a在16,500到13,000年前的某個時間穿越了仍然冰凍的白令海峽到美洲大陸。Q1b部落留在中亞,後來向南遷移到中東。

在倗國,我們發現了9例Q1a1a1(M120),大多屬於貴族。3000多年前的倗國人是典型的Q系。倗國橫北遺址位於山西南部,有27個人體樣本被識別,9例是

Q1a1a1(M120),對應母系M*。而M*成分在現代漢族呈現大幅度下降的趨勢。

單倍群Q系人群——中國的鬼方、倗國、匈奴

另外,商朝的鬼方又是什麼品種呢?根據史料的推測,鬼方有兩個可以參考或者比對的古代遺址數據,一個是橫北倗國墓,一個是寧夏彭陽墓,這兩個墓地都在鬼方的活動範圍內。

可以比較肯定的是,鬼方的主要Y是Q1a1a-M120,橫北墓和彭陽墓都是證據,也就是說Q1a1a-M120進入黃河流域不會晚於3500年。

經過最近的檢測發現,匈奴貴族也屬於Q系,匈奴王庭的Q1a為未知下游單倍群的Q1a*,與漢族中Q1a1a1-M120並不相同。

根據吉林大學的華北古DNA數據(參見:中國北方古代Y-DNA研究的分析與歷史時期漢族Y-DNA變遷),匈奴的黑溝梁墓地位於新疆巴里坤盆地東部,毗鄰哈密遺址,年代約為西漢前期,傳為匈奴王庭所在地。其中6例Q1a*, 4例Q1b,另2例也為Q,但未能測定下游類型。這裡我們再一次看到Q1a,但匈奴王庭的Q1a為未知下游單倍群的

Q1a*,與倗國、漢族中Q1a1a1-M120並不相同。

單倍群Q系人群——中國的鬼方、倗國、匈奴

西伯利亞和美洲原住民Q1a

許多單倍群Q1a的分支被認為是由匈奴人,蒙古人和土耳其人帶來的,他們都來自阿爾泰地區和現代蒙古周圍。Petkovski等人在蒙古Hunnic遺址的鐵器時代遺存中發現了Haplogroup Q. (2006)和Kang等人在新疆。(2013年)。現代蒙古屬於Q1a的各種子類,包括頻率Q1a2a1c(L330),Q1a1a1(M120),Q1a1b(M25)和Q1a2a2(YP4004)的順序。

其中,M25亞片位於北高加索(1000歲BZ640亞葉片),波蘭和匈牙利(1750年齡BZ1000亞葉片),愛爾蘭北部(YP1669亞葉片),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 Y16840 subclade)和阿拉伯(F5005 subclade)。

Q1a也是美洲原住民的主要父系。來自美國克洛維斯文化的12,600歲男孩(稱為Anzick-1)的基因組測試證實,在最後冰川結束之前,單倍群Q1a2a1(L54)已存在於美洲大陸。現代美洲原住民的大量資源屬於Q1a2a1a1(M3)子葉。由於這個分支是美洲大陸獨有的,並且Anzick男孩對M3變異是負面的,所以M3很可能在Q1a2a1到達美國後出現。

斯堪的納維亞Q1a

迄今為止存在單倍群Q的最古老的證據是歐洲是Mathieson等人測試的來自中石器拉脫維亞的Q1a2-L56樣品。(2017年)和Khvalynsk文化(公元前5200-4000),在伏爾加河中部地區發掘並由Mathieson等人測試。(2016)。Khvalynsk文化是Yamna文化的祖先,代表了Proto-Indo-European演講者的晚銅時代和青銅時代早期的家園。Q1a2可以與單倍群R1a-Z284(通過波蘭)或R1b-U106一起旅行(通過多瑙河)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或者自中石器時代以來一直在那裡,如在拉脫維亞。這兩種情況都是可能的,因為現代斯堪的納維亞人屬於L56的兩個不同分支:Y4827和L804。在任何一種情況下,每個分支的所有現代載體似乎都來自於僅在大約3000年前生活的單一祖先,在當時的北歐青銅時代。

史前東歐的西伯利亞Q1a2的母體等價物可能是mtDNA單倍群C4a和C5,它們在烏克蘭的新石器時代第聶伯河 - 頓涅茨文化中發現了中石英卡累利阿(俄羅斯西北部),以及青銅時代的地下墓穴文化。 Pontic草原。如今,mtDNA C主要存在於西伯利亞人,蒙古人和美國原住民中,他們碰巧在父親一側分享Y-單倍群Q1a2。對來自東歐的史前基因組的分析證實了存在一小部分美洲印第安人相關的常染色體混合物。

奇怪的是,L804分支機構來自與美洲原住民M3相同的東北西伯利亞分支,現在專門在日耳曼國家,包括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德國,英國和法國北部。與其他斯堪的納維亞分支(L527> Y4827)一樣,其遺傳多樣性表明,這種血統從大約3000年前生活的單一祖先擴展,大概是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本來就是北歐青銅時代。目前尚不清楚Q1a2-L804何時以及如何首先到達歐洲,但可能是很久以前,在晚冰期或中石器時期。它可能與Q-Y4827同時到達。或者,L804可能是伴隨來自蒙古的單倍群N1c1的一個次要血統,直到它在大約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到達東北歐。

中亞和印度伊朗Q1b1

單倍群Q系人群——中國的鬼方、倗國、匈奴

雖然Q1a更多是蒙古人,西伯利亞人和美洲原住民,但Q1b1(F1213)似乎起源於中亞,並早期遷移到南亞和中東。歐洲Q1b1的最高頻率發生在Ashkenazi猶太人(5%)和Sephardic猶太人(2%)之間,這表明Q1b在2000年前猶太人的disapora之前存在於Levant。事實上,猶太人Q1b都屬於Y2200分支,它是在2600年前形成的。Q1b1的其他子類在整個中東地區都有發現,包括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拉克,黎巴嫩(2%),以及由歐洲南部的腓尼基人(克里特島,西西里島,西南伊比利亞)定居的偏僻地區。這意味著Q1B必須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出現在黎凡特,這是Hunnic遷移前很長一段時間。一個假設是Q1b 在青銅時代晚期與單倍群R1a-Z93一起到達中東,而印度 - 伊朗從中亞遷移。中東Q1b1a(L245)分支的年齡估計為4500年,大致相當於原始 - 印度 - 伊朗向中亞擴張的開始。另一個分支Q1b1b(Y2265)位於中亞,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這一分佈也同意印度 - 伊朗的分散。

Q1b1可能不是Pontic-Caspian草原的Proto-Indo-European揚聲器的原始譜系之一,因為它幾乎完全不存在於Balto-Slavic和Germanic國家。儘管如此,可以合理地假設Q1b1是烏拉爾山脈或中亞的土著,並且在青銅時代被印度歐洲人的印度 - 伊朗分支吸收,無論是在辛塔什塔還是安德羅諾沃文化期間,然後隨著印度 - 雅利安人到印度,伊朗和近東。Q1b1可能與R1a-Z93同時在黎凡特定居,因為在猶太人和黎巴嫩人以及歷史上被腓尼基人殖民的地方都發現了兩個血統。常染色體分析證實,所有黎凡特人(猶太人,黎巴嫩人,巴勒斯坦人,敘利亞人)擁有約0.5%的東北亞(蒙古人)混合物。由於這些種群缺乏蒙古人mtDNA,東北亞混合物的存在只能通過Levantine男性中Q1b1的2%來解釋,這是該地區唯一的蒙古族血統。

南亞Q1b2

與Q1b1相比,Q1b2(Y1150)幾乎全部位於印度次大陸。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大約15000年前,這兩個Q1b分支相互分離。關於這個分支的數據仍然很少,但是可以合理地假設它至少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結束之前就已經在南亞,早在印歐轉移之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