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惔的祈禱 《世說新語》德行 35

劉惔的祈禱 《世說新語》德行 35

35、劉尹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請殺車中牛祭神。真長曰:“丘之禱久矣,勿復為煩。”


劉惔為丹陽郡尹,臨終時病情危重,一息僅存,聽到有祭祀神靈鼓樂舞蹈的聲音。嚴肅的說:“不要搞過分的祭祀!”外面又有人請求殺掉駕車的牛來祭神。劉惔說:“丘之禱久矣,不要再麻煩了。“

劉惔字真長,沛國相縣(約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人。娶晉明帝廬陵公主,三十六歲即去世,官至丹陽尹,所以劉尹就是指劉惔。被視為永和名士的風流之宗,與王導、蔡謨、何充、桓溫、謝安、王羲之等均有交往,是當時清談的主力干將。

此篇後的箋疏用大量篇幅考證了關於牛車與殺牛祭神。

大意是先秦時牛車為庶人所乘,漢以後馬少,天子以下皆用牛車。魏晉時,官至王導,富至石崇,王公士大夫甚至皇帝具乘牛車。那時極珍視重馬,而且馬負重其實不如牛,所以只供人騎。

殺駕車牛祭神也是晉人常事。


劉惔的祈禱 《世說新語》德行 35


陶牛車

直到唐太宗之後,牧政興盛起來,馬的數量激增,馬價便宜,才有士大夫無不騎馬,駕車亦用馬。

而且我們知道,根據王維的記載,普通的咸陽少年俠士也是騎馬的。哈哈!

前幾天看紀錄片《人間風味》,才知道原來牧區還有吃馬肉的?感覺好奢侈啊!


劉惔的祈禱 《世說新語》德行 35


“丘之禱久矣。”出自《論語•述而》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孔子病重,子路請求為他祈禱。孔子說:“有這樣的事嗎?”子路說:“有的。《誄》文中說:'為你向上下神祇祈禱。‘”孔子說:“我已經祈禱很久了!”

天曰神,地曰祇(qí)。

孔子不信鬼神,他是”罕言利與命“的,他說過要“敬鬼神而遠之。”也說”吾不與祭,如不祭。“

子路卻提出來要為他向天地鬼神祈禱,這顯然不符合孔子的一貫言行。所以第一問”有諸?“,已經是在拒絕而不是真的詢問。

朱注裡說孔子並不直接拒絕或訓斥子路,而說”有諸?“,說”丘之禱久矣“,是念及子路為他擔心的真切情意。

我倒覺得不如說是孔子知道子路不懂他,也就懶得多言了。

像孔子、劉惔這樣的人,又怎麼會不安於天命之短長,去刻意請求鬼神的幫助?(同理,我認為”惔“字在這裡應該讀dàn,表淡泊的意思;而不是像有些書上注的tán。)

所謂”丘之禱久矣。“

當然不就真的說自己已經日日祈禱。

實際是說:我的日常言行已經盡合於仁義孝悌,無愧乎天地,還有什麼可祈禱的呢?別再麻煩了。

祈禱是各種宗教裡的主要事務,而我一直認為宗教的出現與傳播皆有賴於人們不願意或者不敢面對真實的世界。

不能面對生死成敗中的偶然因素。

賢聖之人能夠坦然接受這一切,“盡人事而聽天命。”既無愧於天地,同時也不責怪上帝,不討好鬼神,不期求他們的分外恩寵。

但願我們在遇到不順心的時候,也能說得上一句“丘之禱久矣。”

當然,偶然轉發個錦鯉也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