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高达15亿的德云社,为何郭德纲坚决不上市?

荔枝大人V


第一没必要,第二负面收效可能更大。

德云社为什么能做到像今天这样的成就,主要原因有三个:

家族式集权管理,以郭德纲为大家长,王慧家族为核心操作的管理模式,没有任何外来势力可以渗入和干涉,这种模式对管理层能力要求极高,而且内部凝聚力必须足够强大,否则很容易就会四分五裂。但郭德纲和王慧家族完全能够胜任这个大摊子的管理,做的几乎滴水不漏。这种模式下任何决策和执行都简单粗暴,并且一步到位,效率高到可怕,比如要捧谁,几乎就是领导一句话的结果。

强大的公关管理能力,德云社虽然网上也有一些所谓的花边新闻,但根本没有一条能对德云社造成实质性影响,因为内部口风几乎彻底被封死,比如闫云达出走,江湖上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传闻,但只要内部人员不出来说明,任何传言都不会有实质影响。另外就是张云雷南京南站事件,同行的李欧因为紧张说错了一句话,很快就被内部处理了,影响还没来得及扩大就及时止损,这种公关能力大部分娱乐公司都做不到。

稳定的现金流,德云社只要几个大招牌还在,就根本挡不住资金蜂拥而至,郭德纲、岳云鹏、于谦、张云雷、郭麒麟等核心团队的商业号召力,直接就是吸金黑洞一般。最近于谦的新电影票房大卖,我都能看到那些资本排着号在德云社总部等收留的样子了。

而假如上市之后,这些优势全部会转化为威胁德云社这块招牌的炸弹。企业上市本质上是募集社会闲散资本,方便公司运转,提升公司资本体量。但德云社现在根本不缺资金流,老郭他们想的是如何能够把这些热钱用到更有回收效率的地方,往外释放都来不及,哪里需要去找更多的钱堆着发愁呢。

而且假如上市以后,会出现下面几个致命的弱点:

一、信息无节制的公开化,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化,几乎就是管理层穿着丁字棉裤上班一样,绝对没有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权利,而是假如你遇到外界质疑,你把嘴缝上,证券市场直接的反馈就是股价暴跌,资本蒸发。这点对于目前的德云社来说,绝对不可能容许。

二、管理层权利稀释,股票是在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的,如果有人想恶意收购你的公司,可以找到有你股票的人,把你公司的股票买下来。一旦持股比例超过郭德纲及王慧家族,那么德云社就改姓了,这点对于郭德纲的对立面来说,尤其是掌握了公权力的集团来说,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所以说假如上市,等于郭德纲自己给敌营送助攻。

三、负面效应会滚雪球,根本捂不住。比如张云雷南京南站事件,如果发生在一家上市公司,李欧的发言不但不会被内部处理,反而会成为媒体英雄一样的存在,他如果曝出更多黑料,他就会得到更多的正面收益,而德云社不但不能反抗,只能默默承受一切。另外闫云达事件也一样,如果有内部人员为了自己利益,跳出来说一些什么,直接就会对公司造成暴击伤害,股价刷刷的雪崩。

四、最后就是那本德云家谱直接就作废了,什么班主少班主,只有股东会和董事会。到时候曹云金何云伟只要豁的出去,也能大摇大摆重回德云社,并且作为管理层,甚至如果操作得到,把郭德纲一群人赶走都有可能,想一想都恐怖。

所以德云社上市什么的,还是当笑话聊聊得了,根本不现实。


咸鱼茶馆


感谢@张三 @李四 @王二麻子等好友的盛情邀请。

对于德云社上市不上市,估值多少等问题,我理解的还是有点片面,就简单说几句,权当抛砖引玉,希望有专业的财经博主来科普。

为何德云社不上市,因为没用,再多的钱也不能再造一个郭德纲。


一个公司,为什么上市?


举个例子,一个卖煎饼的,成立一公司,为什么想上市?

因为上市了,就能融资卖股票了啊,股票卖了,就有钱了,有钱了,就能买更多的煎饼锅,买更多的鸡蛋和油条,雇佣更多的人,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以前是一辆三轮车一个人摊煎饼,上市以后拿到钱,立马可以开分店,就有两辆三轮车两个人摊煎饼,理想条件下,无形之中,收益增加一倍,个人风险却降低一半,之后三辆,四辆,三百辆,四百辆,全国开花,甚至可以请明星代言,开到国外。



话糙但理不糙。


而德云社这个公司不同。


虽然德云社现在的经营模式和企业管理与主流公司是一模一样,但是德云社的主体产业和竞争力不是相声这个表演商品,而是郭德纲这个人名。

有郭德纲于谦,就有德云社,就能开门卖门票赚钱。


但德云社上市以后,收到再多的钱,郭德纲还是只有一个,短时间内不可能再造一个郭德纲,所以,德云社想发展,不是钱的事儿,而是人的事儿。


钱多能买来更多的场地,能买来大的空间,但没办法再复制一个同样的德云社,同样的郭德纲。


更别提在创立第三个,第四个,第三百,第四百个同样的德云社了。


煎饼摊可以裂变翻倍,郭德纲不行。



郭德纲不缺钱,德云社的现金流动比较健康的。


随着德云社声名鹊起,剧场的门票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个大型专场,现金流水轻轻松松破百万,随着岳云鹏、张云雷这些演员慢慢的出名,慢慢的走出去,这些收入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而且不涉及大型风险投资,德云社只能说少赚,不能说全赔进去就是了。


剧场演出的优点就是收入稳定,风险比较小,缺点也有,就是来钱慢。

同样是喜剧团队,开心麻花一部电影就能赚几个亿,这几个亿德云社得累死累活赚几年年。

德云社由于没有上市,没有公开的财政报表,具体一年赚多钱大家都不知道,非常神秘,但德云社毕竟成立这么多年,家大业大,虽然不算富得流油,但也不至于缺钱。


既然不缺钱,着急上市干嘛?




还有一点,德云社算是半个家族企业,老板郭德纲,老板娘是媳妇王惠,德云社一切都把在这家人手里,上市以后,股份制,股东那么多,郭德纲就不能有百分百的独裁话语权了,对于郭德纲一手创立的如同自己儿子的德云社公司来说,有点难以接受。


四斤



20多年的时间,郭德纲的出场费翻了10000倍,从一个出场费只有80块的人,成为了出场费超过80万的相声名角。更是将一场演出只有几个观众的德云社,打造成400多名演员的第一相声社团。

有人估值,如今的德云社高达15亿,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德云社如果现在上市,郭德纲分分钟身价几亿。可是,郭德纲却明确给出答复,不考虑上市。


德云社不考虑上市的最主要原因,是郭德纲自己在商业运作上,感觉不到快乐!郭德纲作为一个相声演员,一个曲艺艺人,最喜欢的就是说相声、唱戏曲,对于上市这种事情真的不感兴趣。

另外郭德纲并不是特别重视钱,他曾经教育郭麒麟“钱财应该珍惜,但不可过分看中”。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德云社有99%的股份都在王惠手里的原因之一。


不过分看重钱财,不代表老郭没有钱。如今的郭德纲身价暴涨,每年的个人收入高达3000万,也就是说郭德纲根本不缺钱!而公司上市融资,除了那些为了圈钱的,更多就是因为公司缺钱,想要尽快的通过上市来融资,缓解公司的困境!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德云社不同于其它公司。作为一个相声演艺公司,德云社最重要的始终是有才华的相声演员,最重要的始终是优秀的相声作品。这与那些流量明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德云社不能完全依托资金来完成自己的商业拓展,需要的是扎实的推进!


此外,德云社作为以郭德纲为班主的一个相声社团,老郭作为师父目前是有着绝对的控制权的。一旦公司上市,演员身价暴涨,都会占据一定股份,加上外来资金的介入,到时候老郭的话语权必然将会削弱。这对于这种传统的相声社团并不是一件好事,很可能完成德云社破裂。


其实,德云社如今的发展并非没有问题,但问题的关键绝对不在资金,而是在演员和内容上。只要不断的推出优秀的演员,不断的呈现优秀的作品,德云社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雨天论娱乐


首先 相声是一门传统民间艺术,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能够将前人所创经典民间技艺一直薪火相传的留给子孙后代才是相声行业从业者应该做的,而不是把它当做一种赚钱的工具进行资本运作,再说了,这几年德云社发展非常不错,国内国外都有好多剧场,德云社真正的骨干没几个是差钱的,除了小岳胖子没什么背景,其他人又有几个是简单的?他们要想挣钱途径多的是!何必非要上市圈钱呢?他老郭一个人当老大不好吗?别到时候来几个外行股东在那里鸡鸡歪歪反倒影响德云社发展,对吧各位?

觉得说的在理的还请您顺手给个赞\\(≧▽≦)/









流氓说电影


咱们换个说法,估值高达15亿的德云社,郭德纲为什么要上市?他缺钱么?他需要融资么?他需要扩大规模么?

在这里我有必要科普一下估值与上市的意义:

估值:公司估值其实就是对公司内在价值的一种评估,一般都是即将上市或实业公司对公司本身的内在价值评估。

一般对企业进行估值,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话,有机构或个人对该企业进行投资、融资,或者想要卖掉该企业时,就需要对该企业进行评估。如果经常看财经新闻的话就会听到“溢价收购”这个词儿, 即花费高于企业估值的价格收购某企业。

上市:简称IPO,即首次公开募股,企业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而上市算是公开募集资金的一条捷径。一般企业再有人投资、融资时,企业想要大量资金时,就会对公司进行估值,然后准备一系列的材料,之后进行申报、审核、发行等流程。

德云社的经营性质不适合上市

虽然有很多类似的社团、机构上市了,但相较于德云社这类专业相声社团,我觉得不上市的优势要大于上市。德云社的全称是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可以说德云社能有15亿这么高的估值,郭德纲功不可没。

再说的直白些,这德云社实际上可以说是郭德纲一个人说的算,那如果上市之后,这德云社是有可能易主的,最后可能这德云社就不是老郭家的了。

最重要的一点,德云社虽然属于相声社团,迄今为止也出现很多商演性质的活动,但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德云社是以弘扬北方民族文化、培养曲艺人才、服务大众为主旨的曲艺演出团体,它并不是单纯的一家公司或者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如果德云社真的上市了,那么德云社以后的所有活动可能就会更加倾向于变现与盈利,我觉得这与老郭的理念有些相冲,虽然老郭赚到了很多钱,但那只是为了生计。归根结底,到了老郭这个岁数,我觉得他更在意相声的传承,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先不说小岳岳、于谦、孙悦这些著名相声演员,就拿孔云龙、张云雷、李云杰等相声演员来说,几乎可以说是因为他们,中国的相声才再次的走向舞台、走出中国。

所以,我觉得德云社估值15亿我不意外,老郭坚决不上市我也不意外。


实体店老王


德云社不上市还是郭德纲的,上市了就是别人的了。

上市有好处也有坏处。很多公司做大之后之所以想上市,是因为靠内部的资金已经很难支持公司再扩大发展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外部的资金力量来扩充规模。然而这样做不好的地方在于,一旦上市之后经营不善,郭德纲很有可能会被送出德云社,到时候自己辛苦创下的东西就拱手送人了。

大家可以去看看别的行业,有多少老板是在公司上市之后被挤走的。这里面虽然有老板的过错,但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凭什么就要让别人来接手呢。我想郭德纲绝对不会干这种傻事的,他宁愿少赚点也不会冒这个风险。

关键是,一旦德云社上市之后,还要接受别人的指手画脚。现在德云社是郭德纲说了算,一年怎么演出怎么安排都可以,可是一旦上市之后,就得听取各大股东的意见了,郭德纲的一言堂也不好使了。让那些外行人来指导内行人工作,这滋味想想就不好受,郭德纲更是不愿意被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德云社现在的发展还远远没达到需要上市的规模。现在郭德纲虽然带着德云社走出了国门,在国外也开了一些分社,但是可以说,现在都还在慢慢发展的状态,相声行业也一直是处于发展复苏的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巅峰时期。

所以郭德纲现在慢慢扩张自己的版图挺好的,有多少人做多少事,绝不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关注头条号“星途迷影”,看更多精彩点评!

星途迷影


我们来想一想上市为了什么?

上市是为了让企业更好的盈利,而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上市只是通向财富的工具之一,而不是最终的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上市都是为了:

1 融资

2 扩大影响

而德云社并不需要,因为名声已经打出来了,不需要通过上市来获取,也不需要融资。

相反,上市也有很多坏处,会导致股权分散,决策权分散,杂事增多,信息披露增多等等。

艺术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与传统的经营是不一样的。他过度依赖于个人,而不是集体。在管理方式上也与传统的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不确定性非常高,往往依赖于一两个艺术家本身。

这是艺术行业的特点所在,所以纵观国际股市,能上市的艺术类公司几乎很少见。


以股易金


不请自来,我是叨叨。

说到“上市”,这个词可是真亮眼啊,请看看我的回答:


根据现在社会大众的言论看法,很多人对“上市”的看法都很不一样~

我们只说郭德纲的德云社,我个人感觉德云社根本没有必要上市;

上市的一个目的是募集资金用于企业公司的发展,德云社现在这么壮大、名气这么旺根本不缺钱的好吧;

再加上上市之后好像是股票模式的还要分股,这怎么分?

真要分股的话!个人感觉相声这个行业里面的相声演员都是非常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的,之前德云社就因为各种原因除名了好几个人,要搞上市分股那不半年一月都是德云社的热点了?

郭德纲已经把德云社管理的很有章法了,德云社肯定有像公司一样有着自己的管理制度,不说别的就尊师重道这一点就不能上市德云社;

上市之后还怎么尊师重道,一切牵扯到利益就都变质了!感觉就像是把一个学校搞到上市那种感觉~

可能德云社上市之后能一下子赚到很多钱,但是个人感觉上市之后德云社最终也会变得支离破碎!

再说德云社现在靠培养也是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像岳云鹏、孙越、郭麒麟、烧饼都是在娱乐圈中的名气非常大了,还有很多相声演员也是让大家熟知,这些人为德云社带来的不只只是金钱还传播了相声的名气!

再者说了,相声不仅仅是民间艺术还是我们国家国粹啊,把国粹搞到上市!是不是不太好听了,太奇怪了啊!


文章最后,补充一下:

叨叨只是个娱乐答题的小编,很多高层面的东西可能讲的不到位,希望大家可以留言指正!

如若喜欢回答,也希望您点赞支持一下~


代代爱叨叨


这个问题如同郭德纲为什么不担任中国曲协主席一样滑稽,德云社上不上市,郭德纲当不当中国曲协主席,郭德纲说了算吗?因为郭德纲不中国证监会主席,自已的公司想上市,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的了的,中国曲协主席也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他有很多硬指标及繁杂的审批手续!讨论这种话题毫无意义和价值!


公仪阅


为什么上市,郭德纲缺钱了吗?!为什么上巿,郭德纲缺名吗?!不缺钱不缺名,人家为什么上市?!郭德纲于谦只要开心关注自己的徒弟把相声说好即可,几年几十年后,相声说的好的大家都是郭德纲的徒弟,谁还敢说郭德纲的不好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人现在打压郭德纲,郭德纲大可不必理会,只消管理好徒弟们,十年后可以预言,天下无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