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詞,唱出來很唯美,但是有多少人讀懂了它?

提起唐朝的詩人,大家就會想起李白、杜甫等人,提起宋詞,最先想到的就是蘇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名氣可以說是很大。與其對應的是他的作品,所寫題材很廣,其中也有很多的道理與人生態度。

蘇軾有名的作品很多,今天要說的也是其中一首,即我們很熟悉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可以說是中秋時分的經典之作,當時蘇軾在作這首詞時,大概也是因為覺得中秋佳節適宜團圓,所以他在序中說到是寫給弟弟蘇澈,所以可以說他在寫中秋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弟弟的思念之情。這首詞傳唱千年,很多人都能背誦而出。更是經過了現代人的演繹,將它譜曲之後唱得很唯美,但詞中暗含的蘇軾的人生態度,不知道你究竟有沒有真的懂。

蘇軾這首詞,唱出來很唯美,但是有多少人讀懂了它?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唐有李白對酒當歌,宋有蘇軾飲酒望明月。這簡單的一個動作,也代表了蘇軾的豪放性情。但是問過月也不清楚,所以好奇天上是何年,表達了蘇軾對美好的嚮往與憧憬,和對明月的一種讚美之情。

蘇軾這首詞,唱出來很唯美,但是有多少人讀懂了它?

蘇軾對明月的讚美並沒有結束,他想乘風歸去,去到天上的明月中去。可是那明月太高,他又擔心那裡太冷。這不僅僅是讚美明月,其實也是蘇軾對美好空間的追求,因為明月美好,所以他想飛去。但是也暗襯了人間不完美,才想讓他追求別的地方。

有月,也自然能讓人想到團聚。所以上片寫了月亮,下片就在表達蘇軾的情感。在這個美好的時候,自己不能和親人團聚,美景之下更令人心傷。所以他也問月亮,為什麼偏偏要在兩個人沒有在一起的時候圓月,襯托了對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蘇軾其實是一個豪邁豁達之人,他還是能夠想通,知道月亮有圓有缺,正如人有合有分,這種事不能強求。這也是蘇軾的生活態度。

蘇軾這首詞,唱出來很唯美,但是有多少人讀懂了它?

最後一句就比較有名了,經常被我們拿來用。這也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蘇軾希望自己能夠和家人長久相伴,同時也希望世人都是如此。可以看出蘇軾雖然難過,但是對未來還是充滿了希望。

蘇軾的這首詞,倒像是很多人的生活狀態,因為覺得人生不美好,所以想逃離到舒服的地方去。但是世事其實就如同月亮一般,有圓有缺,不必過於執著。這是蘇軾的人生態度,也是他想要教給世人的人生哲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