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和郭襄是什么关系?

阿正看奇趣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最佩服最羡慕的人就是张三丰了。其洒脱的个性,高深的武功完美诠释了一个武学大宗师的形象。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年少时候,张三丰还不叫张三丰,唤作张君宝,每日里跟着杂役师父觉远干活读经,再学点呼吸吐纳的气功,也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九阳神功。这样的日子如果持续下去,张君宝可能跟觉远一样,在少林寺做一名杂役僧人,碌碌无为的过一辈子。

然而有两个恶人的出现却改变了张君宝一生,那就是尹克西和潇湘子,这俩偏偏跑少林寺偷武学秘籍,无意中偷走了夹杂九阳神功的《楞伽经》。觉远虽然是个杂役,责任心却很强,又认死理,就带着张君宝去追,这一追,他修炼九阳神功的好处就显出来了,居然练就了一声绝顶高强的内力。就这样一路追追停停,遇到了杨过他们一行人。要说人生机遇很重要,在金庸武侠小说里,主人公的奇遇是他们成为绝顶高手不可或缺的存在,张君宝虽然不是主角,却一下子遇到了当世武功最厉害的几个人,杨过,郭靖,黄药师,一灯大师,周伯通,黄蓉,这些人物,寻常武林弟子一个都见不到,张君宝却一下子都看到了,当然了,还有一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明艳动人又英气勃发的小姐姐郭襄。张君宝不仅跟这些人见过面,甚至还得到了杨过的指点,跟尹克西这样的高手过招。这次会面,从此打开了张君宝的新世界,原来世界这么大,原来还有这么多厉害的人物。



一次见面在年幼的张君宝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不过毕竟以前张君宝一直都是在少林寺生活,面对这种情况是懵圈的,他也不清楚以后会怎样。后来,郭襄光临少林寺彻底为他打开了新世界。当时昆仑三圣何足道上少林寺挑战,少林正牌弟子无人能及,结果觉远露了一手内力镇住了何足道,张君宝更是直接让何足道服气,本来这是为少林争光,但是少林寺因为几十年前火工头陀劫难严禁非正式弟子私学武功,要严惩他俩。郭襄看不过眼,拔刀相助,惹怒了少林寺,这种回护之情一下子让张君宝充满了儒慕之情。觉远就用一个扁担挑俩大桶装着俩人逃命,这份经历让张君宝内心起了波澜,莫非自己跟这个小姐姐真的有缘,觉远大师带着俩人逃跑累的够呛,竟然仙逝了。张君宝无依无靠,死了师父,万念俱灰,郭襄成了他唯一的依赖,但是郭襄一颗心全挂在杨过身上,怎么会理会张君宝这小屁孩的心思,她看张君宝内功扎实,品行优良,父亲一定喜欢,于是褪下了身上的金丝镯做信物,让他去襄阳。至于她自己,她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也许只有四处游走才能排遣自己对杨过的相思之苦吧。

张君宝一个人浑浑噩噩,想着先去襄阳以后再打算,却不想半路上听到一对夫妻吵架,女子教训男人要自力更生,不要靠别人。张君宝听了以后很受启发,既然郭姑娘都不在,自己又何必去襄阳寄人篱下呢,他当时正在武当山,觉得是一块风水宝地,就留下来自己参悟武功。他九阳神功知道一小部分,又得到过杨过指点,关键他自己天赋异禀,属于天生了不起的存在,一人在山里风餐露宿,不停修炼,十余年间就参透武学至理,成为一代宗师。

修炼期间,张君宝也时不时会想起郭襄这个漂亮的小姐姐,毕竟任哪个普通少年遇到一个漂亮高贵又维护自己的小姐姐,都是无法忘怀的。思念归思念,张三丰却很看得开,就算喜欢也不一定非要待在一起,一切随缘吧。

郭襄这些年过得远没有张三丰自在,她从小家学渊博,后来又经金轮法王和觉远两个大宗师传功,武功见识远超张君宝。浪迹天涯这些年,郭襄为了克制对杨过的思念,也在不停的修炼武功。经过这么多年,郭襄的武功越来越厉害,思念之情却也越来越浓烈了。


再后来,张君宝已经成为张三丰,创立了武当派,郭襄本是好事之人,听说了也去道贺。再相逢时,张君宝已经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了一个邋里邋遢的中年人,胡子拉碴,衣服似乎洗不干净,不过目光内敛,一派宗师的气度怎么也遮不住。郭襄也的确邪性,她不愿白天人来人往的嘈杂,而是晚上从天而降。张三丰面对这位年少时艳羡的对象,居然出现了久违的慌乱,这位大小姐说来就来,也不提前打个招呼,好歹自己换件新衣服整理一下胡子啊,不过张三丰性子豁达,稍微慌乱也就不当一回事了。比起张三丰,郭襄就大不一样了,这么多年过去了,郭襄的打扮几乎没什么变化,岁月似乎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郭襄由于总是幻想着自己有一天再遇杨过,所以对自己容颜十分在意。看着少年时期的伙伴已经完全的长大成人,郭襄忍不住百感交集,又有着说不出的亲切。也许是压抑太久,郭襄找张三丰诉说了这些年对杨过的思念之情,张三丰这才知道原来郭襄心里一直住在杨过。杨过张君宝不仅见过,还跟他学过几招,印象中杨过虽然断臂,但是相貌英俊,还有几丝邪魅忧郁的气质,后来他也听说一些江湖传闻,当年郭襄十六岁生日,杨过发动整个江湖好汉为她祝寿,难怪郭襄对他念念不忘。对于郭襄的思念之情,张三丰表示十分理解,但这份感情的枷锁,却只有郭襄自己可以化解。张三丰突然想到自己对郭襄的感情,也许就是一份单纯的喜欢吧,张三丰知道,如果这时候郭襄有危险,他一定会拼死相救,但是如果跟郭襄从此不再相见,他也不会难过,天地万物,各有各的情缘。



后来郭襄在四十岁创立峨眉派,虽然她说是大彻大悟,实际上是心死了,她始终没有放下杨过。比起张三丰豁达自在,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可同日而语。也许正因为如此,张三丰活过百岁依然体健如飞,郭襄虽然武功高强却早早过世吧。


一览众河小


金庸书中最痴情的男人是谁?答案你绝对想不到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第二期

金庸的书中,痴情男人多如牛毛。但最痴情的是谁呢?诸位绝对猜不到是谁?听萨沙说一说吧。

萧峰,一生只爱阿朱。

黄药师,愿意和亡妻一起死。

杨过,等了小龙女18年没有变心。

这些人很痴情?不算什么。

他们都比不了这小子。

这个小子可谓是金庸作品中最痴情的男人,他就是 百岁处男张三丰。

大家都知道,张三丰暗恋郭襄。

两人第一次相见,是在华山顶上相见。张三丰叫做张君宝,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郭襄也就十六七岁,两人算是同龄人。

郭襄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她的容貌不亚于姐姐郭芙和母亲黄蓉,是超级小美女。同时,她又聪明机智,善良温柔,人见人爱。

这样一个青春少女,估计瞬间就让张三丰倾倒了。

话说张三丰一直在少林寺打杂,估计也没见过什么少女,更没有见过少女侠。突然见到一个小女神,从此迷上郭襄这么优秀的女孩也是必然。

第二次见面是二三年后,郭襄十七八岁,已经成人,不再是少女了。

张三丰也十五六岁,在古代就是小伙子,可以成家了。

第一次见面两人没有什么交流,第二次就不同。

书中写:二人并肩下坡,走过一苇亭后,只听得身后脚步声响,回首一看,只见张君宝远远在后跟着,却不敢走近。郭襄笑道:“张兄弟,你也来送客下山吗?”张君宝脸上一红,应了一声:“是!”

看看,送客就送客,为什么脸红?就是害羞吗。

书中写:只听得树林中一声驴鸣,那头青驴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张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声,招呼青驴近前,张君宝颇为依依不舍,却又没甚么话好说。

郭襄将手中那对铁铸罗汉递了给他,道:“这个给你。”张君宝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这……这个……”郭襄道:“我说给你,你便收下了。”张君宝道:“我……我……”郭襄将铁罗汉塞在他的手上,纵身一跃,上了驴背。

再看看,依依不舍是什么意思?就是张三丰爱上人家了。

郭襄这么聪明,怎么能不知道张三丰单相思,赶忙送了他一个高档的分手礼物。

郭襄心里只有杨过,是不可能爱别人的。

再看下面,觉远禅师死了以后。

书中写:郭襄道:“张兄弟,少林寺僧众尚自放你不过,你诸多小心在意。咱们便此别过,后会有期。”张君宝垂泪道:“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

郭襄听他问自己到哪里,心中一酸,说道:“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张兄弟,你年纪小,又无江湖上的阅历。少林寺的僧众正在四处追捕于你,这样罢。”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儿,递了给他,道:“你拿这镯儿到襄阳去见爹爹妈妈,他们必能善待于你。只要在我爹妈跟前,少林寺的僧众再狠,也不能来难为你。”

看看,张三丰显然是想跟着郭襄一起走江湖。

聪明的郭襄直接拒绝,不给张三丰留下任何机会,还安排他去找郭靖黄蓉。郭襄走江湖是很少回家的,也就不会和张三丰见面。

张三丰好惨哎!

人家是十动然拒,郭襄连一动都没有。

张三丰出家当了道士,清心寡欲活到100多岁。

而郭襄早在七八十年前出家做了尼姑,开创了峨眉派,五六十年前就死了。

两人一道一尼,一人一鬼,又过了这么多年,张三丰肯定忘了郭襄了吧?

遗憾的是,没有。

赵敏安排一个和尚打伤张三丰后,张做了一件事。

书中写:张三丰从身边摸出一对铁铸的罗汉来,交给俞岱岩道:“这空相说道少林派已经灭绝,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连他也投降敌人,前来暗算于我,那么少林派必遭大难无疑。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侠赠送于我。你日后送还少林传人。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说着大袖一挥,走出门去。

大家注意,张三丰是将这个铁罗汉贴身藏着的,而不是放在哪个柜子里。

这说明什么?100岁了,张三丰还是没有忘情,时刻贴肉放在身上。

张三丰整整痴情了一百年,谁能赶得上?

还不是最痴情的男人嘛?


萨沙


我们就金庸笔下的张三丰和郭襄而言。

郭襄一见杨过误终生,张三丰一见郭襄误百年。

初见

张三丰和郭襄第一次见面,是在《神雕侠侣》的结局。杨过一行人上华山祭拜洪七公和欧阳锋,觉远大师带着那时还是张君宝的张三丰追赶潇湘子和尹克西。那年,张三丰十三岁,正是懵懂的年纪,郭襄十六岁,情窦初开的年纪。郭襄碰上了神雕侠,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

再见

已是百岁高龄的张三丰,这天听闻少林派遭难,而武当派也是大敌压境,他从身边摸出一对铁铸的小小罗汉,交给弟子俞岱岩道:“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侠赠送于我的。你日后送还给少林传人。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

再一次见面,已经是三年后,郭襄上少林寺找无色禅师打探杨过的消息。同时送给了张三丰一对铁铸罗汉,这对铁铸罗汉是郭襄十六岁生日之时,无色禅师看在杨过面子上给郭襄贺寿之时送的。而张三丰,也保存了这对罗汉百年,在少林寺遭遇劫难的时候,张三丰才将此送还少林,希望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

终见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来得很快,郭襄与何足道上少林,何足道与少林发生冲突。张三丰用从铁铸罗汉悟出的罗汉拳对敌,却被误认为是偷师,觉远大师带着张三丰与郭襄逃跑后,在睡梦中,念着《九阳神功》圆寂。

途中俞莲舟与他二人分说武当派与峨眉郭襄渊源,殷素素快人快语:“这一位郭襄郭女侠,怎地又不嫁给张真人?”
俞莲舟道:“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后,此后再也没见过面。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边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

至此,少室山一别,不再相见。郭襄寻找杨过未果,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出家为尼,创下峨眉一派。而张君宝也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为张三丰,创下武当一派。


郭襄用二十四年去寻找一个人,从青丝到白首,大彻大悟,峨眉山的烟雾,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盛放的烟花,郭襄放下未放下未可知。张三丰用百年去等待一个人,从少年到期颐,他或许不再等待,也或许已经习惯了等待,一百年了,无所谓爱不爱了。


悠然岁月


觉远大师圆寂,张君宝大哭一场,郭襄也流了不少眼泪。两人捡些枯柴,将觉远法身焚化了。郭襄道:“张兄弟,少林寺僧众尚自放你不过,你诸多小心在意。咱们便此别过,后会有期。”张君宝垂泪道:“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郭襄听他问自己到哪里,心中一酸,说道:“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张兄弟,你年纪小,又无江湖上的阅历。少林寺的僧众正在四处追捕于你,这样罢。”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儿,递了给他,道:“你拿这镯儿到襄阳去见爹爹妈妈,他们必能善待于你。只要在我爹妈跟前,少林寺的僧众再狠,也不能来难为你。”张君宝含泪接了镯儿。


关键词,金丝手镯。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女饰》:“饰於臂曰手镯。镯,钲也。《周礼·鼓人》以金镯节鼓,形如小钟,而今相沿用於此,即古之所谓钏,又曰臂钗,曰臂环,曰跳脱者是也。”手镯最早是指挥战争的敲打乐器,后来演变为装饰品。"跳脱"是一种臂环,如弹簧状,盘拢成圈,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这种"跳脱"式臂环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郭襄送给张三丰的金丝手镯,就是宋代女子非常流行的佩戴于手腕上的“跳脱”。

“跳脱”有个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就是定情,相当于现在的戒指。汉末诗人繁钦有首乐府《定情诗》,讲述一位女子在无意中邂逅了一位男子,彼此相爱私定终身,女子送给男子“跳脱”为定情信物的故事。摘录如下: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篇《白于玉》,讲述了一个名叫吴青庵的书生遇到仙女的故事。“(二人)既而衾枕之爱,极尽绸缪。生索赠,女脱金腕钏付之。”金腕钏就是金手镯。吴书生与一紫衣女子一夜缠绵,第二天还问人家要定情信物。女子身无他物,就把手腕上的金手镯脱下来送给了他。

因此郭襄送金丝手镯给张君宝,让张君宝去找郭靖,还叮嘱张君宝要给郭靖留个好印象,要跟郭破虏和郭芙搞好关系,存了多少爱,傻逼都明白。其实就是让张君宝去跟郭靖提亲。但是张君宝却不明其中深意。因为他不谙世事,从小跟着觉远和尚在少林寺长大,觉远又是个迂腐疏阔的书呆子,更不懂得男女情事,所以张君宝跟着他只会念经练武,对世间之事一窍不通。所以他并不明白郭襄送他金丝手镯的良苦用心。也是阴差阳错,他已经快到襄阳了,恰好武当山下遇到一对小夫妻吵架,于是对投奔郭靖心存恐惧,遂上武当山隐居起来,刻苦修炼。当然事后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他投奔了郭靖,只有两个下场。第一像杨过一样,被郭芙欺负的半路跑掉,不一定也得被砍断一条胳膊。第二就是战死襄阳,成为一个无名之鬼。

过了二十年,张三丰三十七岁,武功大成,出武当山扬名立万,正好赶上郭襄在峨眉山开宗立派。此时张三丰世事洞明,当然已经知道了郭襄送他金丝手镯的良苦用心,只可惜已经物是人非。郭襄都出家当尼姑了,还有何言可语?于是他来到峨眉山下,没有上山,托人将金丝手镯还给了郭襄,二人从此没有再见面。又过了五十多年,殷素素听说了郭襄和张三丰的往事,就问俞莲舟,为啥郭女侠不嫁给张真人。俞莲舟说,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只有杨过,找遍天下没找到杨过,于是出家为尼,开创了峨眉派。其实张三丰在撒谎。郭襄对张三丰是动了心的,还把定情信物给了他,只可惜他当时没明白。唐李商隐一句诗可证张三丰心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张三丰就是当时“惘然”了。你说都“惘然”了还能咋地?因此张三丰至死都贴身藏着郭襄送他的一对铁罗汉。郭襄死后,他给门人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照顾峨眉派弟子。可能就是对郭襄的一种变相补偿吧。

参考书目:《倚天屠龙记》《聊斋志异》《乐府诗》


唐风宋月


张三丰与郭襄的关系不简单,江湖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便是张三丰一生恋慕郭襄,创立武当派以及各种武术绝学,也与郭襄离不开。

郭襄到少林寺找无色禅师询问杨过的下落时,碰见两个人,一个是觉远,另一个便是张君宝。当时,张君宝只是俗家弟子,一看郭襄,不禁被其美貌所吸引,于是便送郭襄下山。觉远死的时候,郭襄前来祭拜,哭了一场,并将十六岁时,觉远送她的一对铁罗汉,送给了张君宝。张君宝便要跟着郭襄一起走。郭襄觉得不妥,便给了张君宝一个金镯子,让他去找郭靖。张君宝便欣然前往。后来在途中,反复想着:我一个男子汉,想要有出息,怎么能靠老丈人呢?于是到了湖北,便没有找郭靖,而是上了武当山。

郭襄四十岁的时候,出家为尼。当时,对身边人说:“心中人让我太过思念,只能出家。”张君宝知道以后,同样是四十岁,便随其出道。

郭襄送张君宝的铁罗汉与金镯子,张君宝便一直保存着,知道百岁,张无忌小时候,给他玩过,别人都没有碰过。但是在郭襄的心里,那么聪明的人,早就知道张君宝的想法,可是,心以许给了杨过,又怎么能给第二个人呢。就这样,真爱一场,早就了武侠千古,也早就了两位开山立派的大圣人。

倚天屠龙记中的黄衫女子,大家还记得吗?“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说的是杨过与小龙女的后人。可是,这个孩子并不是杨过带大的,的确是郭襄带大的,所以黯然销魂掌,九阳真经等。小龙女何尝不是个聪明的人,活死人墓被伊志平白睡了,便通了江湖世道,好像是个女的对杨过就很倾心,但她最认可的便是郭襄。杨过最后找小龙女,跳下蜂谷,杨过忽见郭襄也跟着下来了,便问道:“你怎么下来了?”郭襄说:“我见你跳,便跟着跳下来了。”这样的对话,难道还比不上“过儿,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小龙女武功心法了得,自是听在心里。

杨过父亲也是痴情种,杨过的爷爷也是痴情种,郭襄的娘是痴情种,姥爷也是痴情种。小龙女看杨过不肯都娶,所以生下孩子,便留给了郭襄,自己与杨过浪迹江湖去了。

张君宝以前不知道,但是想到既然给了铁罗汉,便是告诉我,还我佛心,她对我只是同道中人的仁心。所以自己只好同道陪同,却不近前。


第二种说法,便是什么关系也没有。

历史中有张三丰,没有郭襄。张三丰不爱说话,但是论起儒释道,便滔滔不绝。

张三丰是北宋人,朱元璋曾派人到处找张三丰,一直没有找到。知道永乐时,张三丰才回信,民间说,也许不是张三丰回的信,是下面人实在受不了皇帝的任务。但是也有说张三丰当时却在河南出现过。


所以如果大家看不了郭襄孤独终老,你们想想让她最后碰见谁?我来写!


简文主义


在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喜欢峨眉派创始人郭襄,郭襄聪明伶俐,乐于助人,并且漂亮,在《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的一幕,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想起跟郭襄一百年前的事,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张三丰对郭襄一直记挂在心。


在《倚天屠龙记》中描写张三丰回忆郭襄的情节有很多处,其中就包括俞莲舟给殷素素和张翠山讲张三丰和郭襄的故事,殷素素好奇张三丰没和郭襄在一起,俞莲舟解释:因为郭襄心里装着一个人,其余的人再也装不下了,现在说起张三丰和郭襄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张三丰年轻的时候对郭襄有爱慕之情就是这个道理。

观众只知道郭襄为杨过孤独一生,张三丰比杨过厉害很多,为了郭襄孤独了百年,郭襄出生在武林世家,名门之后,上有大姐郭芙,下有小弟破虏,郭襄从小天资聪颖并且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家里没有压力,犯错有大姐郭芙顶着。

郭襄作为峨眉派开山祖师,她和张三丰、无色和尚一起听过《九阳真经》,在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中郭襄遇到杨过耽误自己的婚姻终身大事,而张三丰是遇到郭襄耽误百年。


文化指路人


郭襄和张三丰的关系:

按历史来说他们两个没有什么关系,张三丰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武当派始祖,内拳始祖、太极始祖、武学泰斗、龙行书法始祖。郭襄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人物,她只是金庸小说中的人物。

在金庸小说中张三丰只见过两次郭襄,但是他喜欢郭襄,可是郭襄喜欢杨过。郭襄的一生,是神雕一书的终结,也是倚天一书的开始。

扩展资料

小说关系

父母:郭靖、黄蓉

先祖:郭盛

祖父母:郭啸天、李萍

外祖父母:黄药师、冯衡

世兄/偶像/倾慕之人/心上人:杨过

世嫂:小龙女

姐姐:郭芙

龙凤胎弟弟:郭破虏

姐夫:耶律齐

好友:鲁有脚、朱子柳、山西一窟鬼、史家兄弟、无色禅师、人厨子、百草仙、圣因师太等,三教九流,遍及天下。

友好动物:豹子(因小时候喝过豹奶,所以豹不咬她,而且很喜欢她)

师父:金轮法王(被迫拜师)

徒弟:风陵师太

徒孙:灭绝师太、孤鸿子等

曾徒孙:静玄、静虚、静慧、静迦、静照、丁敏君、纪晓芙、贝锦仪、周芷若等


逗小宁


首先说年龄问题,郭襄和张三丰第一次在华山见面,当时郭襄16,张君宝13,张君宝也就是后来的张三丰。个人感觉,13岁正直情窦初开的时候,张君宝又从小在少林寺长大没见过什么女孩,第一次和这么聪明伶俐还漂亮的女孩接触,肯定会有一见钟情的感觉。而在两年后的少林寺,郭襄送给张君宝一只金丝镯,虽然不是定情信物,但对张君宝也是非常珍贵的。其次,张君宝肯定也知道郭襄的心思,不喜欢小鲜肉,而是喜欢大叔型的杨过。两人虽然到死也是一个未娶,一个未嫁,但从百年之后,郭襄圆寂,张三丰对峨眉派关照程度,就晓得张三丰对郭襄的感情。郭襄40岁创立峨眉派,而张三丰70岁才创立武当派,不是张三丰没能力,在武学方面的能力上,张三丰的武学造诣一直要比郭襄高,但张三丰为了爱情,选择了保护郭襄和峨眉派,直到张三丰70岁,郭襄早已圆寂,才创立武当派。至于郭襄对杨过的感情,因在风陵渡和杨过相识,将自己的徒弟取名风陵师太,可见用情至深。


用户61367112532


提及张三丰与郭襄,的的确确隐藏了一段极不透明的关系,在蛛丝马迹中另人体会到了两个人的关系比较特殊,从两小无猜契机,到青梅竹马磨砺,都另张三丰一见钟情,说郭襄是他心中的“女神”偶像一点儿也不过。 而郭襄也对张三丰有好感,但杨过的出现,给郭襄带来色彩更鲜艳,所以,郭襄的心里更浓的影子是杨过,在情感的漩涡中,彼此之间弥漫着山峦叠嶂情感纠结…

红尘滚滚中人的能力,不过是“沧海“一粒尘埃,在封建思想、习俗的熏陶下,张三丰与郭襄都双双选择了“回避“现实,任人生苦短的岁月“沉淀“,浸泡…

多年后郭襄创办了”峨眉“的圈子,暗地里也无时无刻不“关注”心中的”影子“。

“暗恋“中的张三丰也建立”武当”,时时刻刻守候着心中的向往…

人生苦短,沧海桑田的演义中,另人总是有岁月中情感的”无奈”,红尘滚滚中飘浮着一粒粒纠结中发出的呐喊,蓦然回首,有谁没在感慨万千中,播下遗憾,…?







苍海拾贝35




郭襄一生的情结为爱而活,造化弄人,郭襄的情感到底未能如愿。24岁那年,嫁给天下第一剑独孤求全。



当年的独孤求败,一剑镇武林,再无敌手,中年以后游历大漠,相遇成吉思汗的亲妹成吉思思,美女爱英雄,二人沙漠情深,身怀旷世绝学的独孤求败,在58岁与成吉思思生下铁木真。从此独孤求败移民蒙古。



独孤求败与洪七公的父亲洪六公桃园结义,成为生死相依的兄弟。洪六公生二子,洪七洪八。郭襄26岁经洪八作媒,嫁铁木真。【元朝秘录】记载,郭襄生三子,长子继承皇位,最小的儿子铁三丰,不务正业,喜唱二人转,认当时著名戏子张红玉为义母,后随其姓,改名张三丰。



郭破虏看到外甥成为唱戏的,觉得有辱门风,把张三丰带回桃花岛。张三丰不爱武装爱红装,自己创造出一套娘炮柔姿戏。



郭襄思念父母,想到其父一生叱咤江湖,与郭破虏商议,创建了峨眉派。郭破虏一生懦弱,妻子被称为母夜叉孙十娘,一心要支掌峨眉派,郭襄不想郭破虏夫妻闹离婚,就把峨眉派交给郭破虏之妻孙十娘,孙十娘也成了后来的灭绝师太。



张三丰自己开了柔姿戏培训班,专为人做道场。后来干脆发展成道教,郭襄看着儿子张三丰也不是个干大事的,就给了他一片封地,让他作怪去了。张三丰怪走峨眉派弟子周芷若时,孙十娘三顾武当,张三丰逃之夭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