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池会影响鱼的产量,那如设计或改造鱼塘呢?这些方面需考虑好!

池塘是养殖鱼类栖息、生长、繁殖的环境场所,在养殖过程中许多增产措施都是通过池塘的各种环境来影响鱼类的。因此池塘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的高低。通常情况下池塘环境条件包括池塘位置、水源与水质、面积、水深、土质以及池塘形状与周围环境等。所以在生产养殖过程中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采取措施改造池塘环境,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以提高池塘鱼产量和产值。那么在生产中我们又将怎样来改造或是新挖一个鱼池呢?踏火以为应从以下方面来做:

鱼池会影响鱼的产量,那如设计或改造鱼塘呢?这些方面需考虑好!


1、位置: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电力使用方更的地方建造鱼池。这样既有利于注、排水,也便于鱼种、饲料和食用鱼的运输和销售。最重要是周边人文环境要好,同时四周无高大建筑和树木,这样便于鱼池采光。

2、水源和水质: 池塘应有良好的水原条件 ,便于经常加注新水。由于精养池放养密度高,投饵施肥量大,池水溶氧量常常会出现不足之情况,水质容易恶化,这样很易引起鱼类缺氧甚至是大批量的死亡,所以好的水源至关重要。

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湖水为好,这种水容氧高,水质良好,适宜鱼类生长。当然池塘水源也可以井水作为水源,但这类水源的水,水温和溶氧量均较低,但有个好处是水质中的有机质和病源含量少。如果是使用井水来作为水源的话,最好让水流经较长渠道或设晒水池较好,这样可起到增加水体溶氧的作用,也可在进水口处设置接水板,待水落到接水板处溅起后再流入池塘,这样也可起到增氧的效果。另一个要尽量避免有工厂、矿山排出的发污水的河水做为水源。

鱼池会影响鱼的产量,那如设计或改造鱼塘呢?这些方面需考虑好!

3、池塘面积:在生产中尽管一些面积较小的池塘(2~3亩)也能取的高产,但毕竟这种塘因水体小而水环境不太稳定,并且占用太多的面积用来做塘堤了,从而减少了养殖水面的面积,这样来看的话并不划算。而大水面鱼不仅鱼的活动范围广,同时在风力的作用下,能对水体能起到增氧的效果,可借助风力来促进上、下水层不断地进行对流(混合),从而改善下层水体的环境,使水质更加稳定,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宽水养大鱼"的原因所在。正因如此在能因地制宜的情况下,踏火建议单个池塘的养殖面积在10亩左右为宜。如果太过于大(30亩以上)的话投喂也不是很方便,易造成鱼吃食不均的现象同时也不利于拉网操作所以一般采用的也不多。

鱼池会影响鱼的产量,那如设计或改造鱼塘呢?这些方面需考虑好!

4、水深:饲养食用鱼的池塘需有一定的水深和蓄水量,以便增加放养量提高产量。池塘水深、水量大的塘通常水温和水质变化较慢,这样对鱼类生长有利。因此在生产中有"一水,一寸鱼"的渔谚。但池塘也不是愈深愈好。如池水过深(特别是精养鱼地),水的透明度很低(精养鱼池般均在25~40厘米),这样深层水中光照很弱,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量极少、底层的浮游生物也相对会少,并且受风力所形成的对流作用也很小,而有机物残渣的分解大量耗氧,因此深层水经常缺氧。据测定精养鱼池水深在3米以上的水体,其底层水体的溶氧量一般均在 1毫克/升以下。因此精养鱼池水位不要超过3米,以常年可保持在2~2.5米为最好。

5、土质:饲养鲤科鱼类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差。一般养1-2年后的鱼池,由于积存的残铒、鱼类粪便和一些微生物的尸体与泥沙混合后会形成淤泥,代替了原有的土壤。淤泥过多,则其中所含有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易造成缺氧,而且缺氧后有机物厌氧分解还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从而影响鱼类生存或生长。通常应在鱼种放养时池底保持5厘米厚度的淤泥,这对补充水中营养物质和保持、调节水的肥度有很大的作用。

鱼池会影响鱼的产量,那如设计或改造鱼塘呢?这些方面需考虑好!

6、池塘形状:原则上鱼池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池为好。这样的池形的优点是地埂遮荫小,水面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并且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南风,这样水面容易起波浪,池水在动态中能自然增氧,可减少鱼类浮头。通常长方形池塘的长宽比以5: 3为最好。这种长方形不仅外形美观,且有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注水时也易造成池水的流转。

此外, 鱼池的底部要中间略高,向四周倾斜形成龟背状,而整个池底又向出水口倾斜。这样干塘时鱼和水都会集中于出水口附近更于捕捞,另外周边低也利于鱼池淤泥的清理。

7、排、供水系统:一般来说单个鱼池的进水口与排水口以呈长的对角形状为好,这样有利于水体的流动,以保证整个池塘水体的活度。而整个鱼场的排水口与取水口的位置最少要相距150米以上,取水口应在水源的上游,排水口要设在下游,这样才有利于鱼池的鱼病防控。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