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先生的藝術特色,需要您來細細咂摸

京劇旦角中的荀派是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所創立的流派

。我覺得他和其他三位名旦有著很大的不同。我最開始聽荀派是百代公司灌製的荀慧生的唱片,這也是荀慧生所灌製的第一批唱片,大概是二三十年代的唱腔。後期的唱片我也聽過不少。慢慢的 ,我對荀派藝術越發的喜愛。其實對於京戲來說,很難做到公允的評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評述中不免帶有一些主觀色彩,希望戲迷朋友們多多諒解。

大家 | 荀慧生先生的藝術特色,需要您來細細咂摸

荀慧生

荀慧生剛開始是以“白牡丹”的藝名登臺唱戲,年輕時期的荀慧生扮相很漂亮,在所留劇照中既可觀其一二。荀慧生灌製的二十年代的唱片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玉堂春》、《釵頭鳳》、《小放牛》、《穆天王》、《羅香帶》等,到了三十年代後,所灌製的唱片就更多了。這時期有《杜十娘》、《埋香幻》、《貴妃醉酒》、《柳如是》、《十三妹》、《荀灌娘》、《魚藻宮》、《棋盤山》、《販馬記》等等。

大家 | 荀慧生先生的藝術特色,需要您來細細咂摸

荀慧生“白牡丹”

梅派大青衣的特點是雍容華貴,看的是“火候”。程豔秋先生大都是正旦,規規矩矩,很標準,丫鬟戲很少,後來也不怎麼演了。個人很喜歡程派,看的程派戲很多,聽的也不少。尚小云先生以“剛健勇敢”著稱,我看的尚派戲不多,聽的也少,但總感覺尚派的演員不演過癮是不會罷休的。荀派此時的特點就更顯而易見,沒有尚派的淋漓盡致,亦沒有梅程的端莊大方。但就是介乎兩者之間,獨具其魅力

荀派所刻畫的人物主要是十七八歲的小姑娘的舞臺形象,如《紅娘》、《金玉奴》、《荀灌娘》等。我們經常稱之花旦。懂京劇,瞭解京劇旦角荀派藝術的人,自然不用多說。其實荀派的戲路並不窄,主線是在封建社會中處於中下層的勞動婦女。但荀派至今,總感覺給人獨善小家碧玉的特點。這也是後學者未能繼承完全之原因。

大家 | 荀慧生先生的藝術特色,需要您來細細咂摸

荀慧生和尚小云

吳小如先生形容荀派是:

“梧桐更兼細雨,點點滴滴,葉葉聲聲,都帶有淒涼哀怨之情”

其實人們總關注荀派喜劇的特點,如紅娘。但不知荀派悲劇更為出色。梅蘭芳的《貴妃醉酒》,無人不知,它體現了上層貴婦人的悲哀。程硯秋先生的《荒山淚》、《碧玉簪》、《青霜劍》則體現了中層良家婦女的苦痛。而荀慧生的戲最則能體現最底層女性們悲劇,說到這我想起了一句話,“打掉牙,和著血往肚子裡咽”,說的就是這種感覺。

我昨天看到一首詩,大致意思如下:“我的悲哀,如同瓷瓶上的倆條背對的金魚,永遠無法相見”,這是腦癱詩人餘秀華的一首小詩,細細咂摸,何其悲哀。我想用它來形容京劇荀派悲劇藝術也不算過分。

大家 | 荀慧生先生的藝術特色,需要您來細細咂摸

四大名旦

我想荀慧生先生這種源於底層的藝術特色,是極其細微的,但也是最能打動人的。這可能與他出身梆子演員有關,梆子腔就是基於社會最底層。荀慧生高音不好,但他將男性粗獷的聲音化作極細膩,極柔細的嗓音,加之嫵媚,外表華美,內部筋骨,讓人聽起來纏綿悱惻,直觸心底。

大家 | 荀慧生先生的藝術特色,需要您來細細咂摸

荀慧生《繡襦記》

荀慧生的唸白也是極具特色的,雖然梅尚程荀四位大師的唸白各有特點,但荀先生的唸白可謂一時無兩。在聽荀先生的唸白錄音時,總能被他打動,尤其京白,細心之人可以發現荀先生的唸白如同唱腔一般。我們形容孟小冬1947年的《搜孤救孤》實況錄音是“念即是唱,唱即是念”,其實荀慧生的唱唸也是如此。(轉載自頭條號-戲苑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