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的石匠(民間故事)

今人比車,古人比馬;今人房子比平方米,古人宅院比拴馬樁。

拴馬樁,拴馬的石柱。拴馬樁位於院子大門兩邊,是臉面之臉面。拴馬樁多,馬多客多日子好。胭粉臉上搽,錢往樁上花,拴馬樁還講究雕琢。傳說,母猴經血能防馬瘟,拴馬樁頂頭上多雕猴子——弼馬溫即避馬瘟。按人的審美,猴挺難看的。可是猴兒活潑,活潑就可愛。活潑勝過美麗,於是人人喜愛猴子。



小悶兒比猴稍高那年,以刻石富裕聞名的小悶兒爹,一手撫小悶兒細細黃黃的頭頂毛,一手撫拴馬樁頂頭的蹲猢猻,問:“這東西,像不像真的?”

小悶兒一躥高:“像!”

爹就把小悶兒抱到石猴上,還撒了手。小悶兒爹左看右看,笑著說:“這不算最好的。聽說,有人雕出過猴上猴——大猴後背個玩耍的小猴崽。”

小悶兒拍手跳:“好玩,好玩!”一閃掉了下來,落在爹手上。

多年後,以刻石富裕聞名的小悶兒爹死了,臨死遺言:“用過的鑿、錘、鏨,全跟著走,裝進棺材。”

爹的用意是不許後代再出石匠。小悶兒爹留下的是遠見,不久,汽車取代馬車,電磨取代石磨,石匠成了廢人。可是,猴上猴的故事,在小悶兒心上鑿下了印記,他大了,他費勁地置下大鑿二鑿掏耳鑿、小錘大錘繡花錘、方鏨扁鏨梅花鏨,幹起了石匠。

悶石匠已是多餘的人,更可怕的是,實行了火葬,墓碑也不用了。悶石匠窮,不但窮而且很窮,窮上窮,窮壓窮,窮摞窮。窮是窮,悶石匠還是石匠。石頭塊子把悶石匠磨成了老悶子,道道深紋刻上臉,連鼻樑骨都有褶子。

一條青石,滑溜,光亮,老悶子天天拿手指頭摸它。最後,他在青石上鑿出了雲紋框,勾出了通草邊,在青石頂上,鑿出了一隻嬉皮笑臉的猴子。

這天晚上,有人大叫:“鎮裡進了猴子,正蹲老悶子門口吃東西。”眾人打手電一照,嗐,老悶子雕的石猴!

收藏熱了,藝術可玩了。有人出了價錢,老悶子賣了拴馬樁,得了錢又購得一條更好的青石條。

老悶子說:“成敗最後一回,我軟了,石頭更硬了,打不動了。”

颳風下錘,下雨打鑿,有勁兒多打,生病少打,鑿出猴腿是過節,鑿出猴頭是過大年。大猴完成,小猴還差兩隻眼睛。老悶子怎麼也不敢下傢伙了,怎麼也想象不出一雙令他滿意的眼睛。

聽說,意大利有個龐貝城,轟隆一響,火山灰將一城人全定了身,其中就有個舉錘石匠。

老悶子正在端詳石猴,轟隆一響,房塌牆倒,埋沒了老悶子。——地震了。

一個七八歲的男孩子發現石猴從水泥磚堆中支出。災難也滅不了好奇心,男孩爬上磚堆去看石猴,他發現了老悶子,就大呼大叫喊來了人。

壞在拴馬樁——石條壓死了老悶子的雙腿。幸也靠拴馬樁——石條支出的空間,保了人的命。搶救者看明白了,只要將石條弄折,老人就得救了。這不難。正要用工具,孔隙內的老悶子喊:“別動,別動我的猴兒!”

“猴兒?哪來的猴兒?”

男孩子指著條石頂上喊:“這兒!”

這是救命,餘震說來就來。可是,老悶子就是喊,就是不讓動拴馬樁。搶救者只能舍下老悶子去聯繫機械救援,並讓男孩子守準位置,不能讓老人睡過去,一睡就醒不過來了。

男孩子探縫看老悶子,老悶子說:“孩兒呀,找家人去,甭在我老頭子這兒。”

男孩子說:“我不!我得守著你。我有任務。”

老悶子說:“孩兒,去,去,找家人去,甭管我老頭子。”

男孩子說:“我不!我得守著你。我是有任務的人。”

老悶子說:“你靠近點兒,讓我看看。”

男孩子搬開一塊水泥,湊近了臉。

老悶子說:“你摸摸小石猴腦袋,看傷沒傷。”

“沒壞,沒壞,好玩,好玩——像真的。”

老悶子嘻嘻笑上了。

男孩子:“你笑啥?爺爺你咋還能笑呢?”

老悶子說:“你也笑笑,眨眨眼睛給我看。”

男孩子一笑,老悶子笑得更歡了。

因為笑,老悶子沒有睡過去;因為小石猴,一老一少說了許多話。

救援隊來了,大型機械到了,老悶子得救了。可是,由於壓的時間太長,老悶子雙腿黑了,壞死了,截肢了。

沒有腿的老悶子,雕成了小石猴的眼睛。人人說像,像真的。男孩子拿手撫摸小石猴,有人說:“哎!咦!那眼睛,像這孩子的眼睛,真像,真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