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神店的由來

我的家鄉是淄博市博山區。博山一說因南部有山名博山而得名,一說取多山之意。古稱顏神鎮。

顏神鎮因顏神店而名。顏神店位於山東淄博市博山區。春秋戰國時期屬於齊國馬徑邑,稱做“弇中”。秦代屬濟北郡嬴縣。西漢至魏晉,北境屬濟南郡般陽縣,東南境屬泰山郡萊蕪縣,南北朝劉宋時屬泰山郡嬴縣。北魏中興元年(公元531年)劃歸般陽縣,屬清河郡齊州,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0年)改屬貝丘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屬齊郡淄川縣。唐初改制,設河南道,隸淄州淄川縣,貞觀經五代至宋代歸屬基本未變,這時候的顏神已成為魯中重鎮。金代屬於山東東路淄州淄川縣,稱顏神店。元代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置顏神鎮,屬益都路益都縣。明代屬青州府益都縣。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博山首次設立縣的建制,在原有的顏神鎮基礎上,又把益都縣的孝婦鄉、懷德鄉,淄川縣的大峪等個村莊、萊蕪縣的樂疃等個村莊合併過來,取名於城區東南方的博山,叫做“博山縣”,縣政府就設在顏神。

博山有河名孝婦河,相傳北周某年間,文姜女嫁顏氏受公婆虐待,囑其用尖底水桶翻山挑泉水回來沏茶。

顏神店的由來

顏文姜像

文姜任勞任怨,孝心感動上蒼,太白金星贈其一鞭,懸於甕沿,甕中水遂用之不盡。婆婆窺之產生疑念,趁文姜回孃家之時,將鞭提起,頃刻大水如注。幸而文姜速回,以身堵水,避免一場水患。從此,泉水湧注不窮,流溢成河。因源頭在此,孝婦河由此而得名。文姜歿,在其地草廟為神,後人於北周時在此建廟,即顏文姜祠。

宋神宗熙寧年間,被朝廷封為“順德夫人”,顏文姜祠也被賜額曰“靈泉廟”。到了元代,顏文姜又被封為“衛國夫人”,

清初博山名士趙執信有碑記《重修順德夫人墳院記》,現存於靈泉廟大殿之南牆側。

驚天地感社稷莫大於孝,配江河揭日月至誠如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