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伊朗有什么历史恩怨?

如梦依稀


其实美国和伊朗没有啥历史恩怨,是伊朗非要跟美国过不去

伊朗作为中东大国,在巴列维王朝时代曾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当时美伊关系非常紧密,完全不亚于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今天的美国因为“伊核问题”对伊朗进行了十多年的经济制裁,但是在当年美国可是主动帮助伊朗建造核电站。

巴列维国王早年曾在英美留学,接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在政治上非常亲西方。在他继位后就立即将境内苏军全部驱逐出境,转而全面倒向美国。(年轻时期的巴列维国王和王后)

巴列维上台之后推行了一些列改革,例如普及教育,司法独立,建立全民医疗,限制宗教权力,倡导西式生活,试图将伊朗变成一个世俗国家,这场改革被称之为“白色革命”。

在巴列维的统治下,伊朗经济虽然开始了高速发展,但操之过急的改革却引发了伊朗国内宗教势力的不满。而当时巴列维政府内部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政府腐败、王室生活奢靡、秘密警察肆意抓人等等,这问题让伊朗国民非常不满。

于是伊朗的宗教势力就利用这股不满情绪,在1979年发动了伊斯兰革命并取得成功,伊朗革命领袖霍梅尼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在革命发生之初,巴列维国王曾向美国求救,希望美国能武力干涉。但在最初的时候,美国卡特政府对这场革命的重视程度不够,后来局势到了不可收拾之时,卡特政府又不愿意武力介入伊朗国内事务。卡特认为当时巴列维已经大势去矣,美国还是不要得罪伊朗新政府为妙。

不过美国和巴列维毕竟是老朋友了,如果完全手袖手旁观,那么巴列维落入革命者的手中必然是凶多吉少,于是美国就同意了巴列维全家的避难要求。

美国收留巴列维的行为彻底惹恼了伊朗新政府,本来伊朗革命者就憎恨美国对巴列维的长期支持,如今美国还允许巴列维入境,这是赤裸裸地干涉伊朗内政。随后在伊朗新政府的纵容下,许多反对美国的伊朗人攻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押了馆内的美国工作人员,制造了著名的“伊朗人质事件”。

此后美国曾试图派出武装直升机前往伊朗,救出被扣押的人质,但因为半路出现技术故障,营救部队发生坠机事故,美国的救援计划宣告失败,而美国未经允许便进入伊朗境内的行为也进一步激化了美伊矛盾。

事情一直僵持到1980年年底,在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里根获胜。获胜之后的里根迅速向伊朗新政府发出了强硬信号,要求伊朗放人,后者后果自负。(里根总统向来非常强势)

常言道:“吃软怕硬”,眼瞅着里根如此“蛮横”,伊朗政府也不愿再在此问题上继续纠缠。而且当时两伊战争已经爆发,伊朗十分担心里根会借此事件攻打伊朗,于是便请求阿尔及利亚从中调解,希望能在里根举行总统就职仪式之前解决该问题。

最后在阿尔及利亚的斡旋下,被扣押的美国人质于1981年1月20日返回了美国。虽然这一事件的得到了较为完美的解决,但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却从此却跌入万劫不复之地。(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就是讲述的伊朗人质危机)

在随后的两伊战争中,美国对伊朗进行武器禁运并暗中支持伊拉克,试图颠覆伊朗政府。但是出乎美国意料的是,这场战争不仅没有打垮伊朗,反而是在外辱面前让伊朗国内更加地团结,这也巩固了伊朗伊斯兰政府在国内的统治。

如今伊朗伊斯兰革命已经过去40年了,但美伊两国的关系仍然没有解冻的迹象。虽然经过漫长的谈判,在2015年美国和伊朗达成了《伊核协议》,美国也解除了对伊朗的部分经济制裁。但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他立即废除了《伊核协议》,重新恢复对伊朗的制裁,搞得双方关系依旧剑拔弩张。

其实美国最初并不敌视伊朗新政府,虽然在霍梅尼的统治下伊朗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要颠覆伊朗新政权,因为美国的盟友中有好多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例如:沙特、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巴基斯坦,其中沙特等海湾国家至今都还奉行君主专制,而今天的伊朗起码还可以选总统,比沙特民主多了,因此制度并非美国与伊朗矛盾的主因。

反而是伊朗在革命之后就一直看美国不顺眼,并一直扬言要将美国的盟友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这才使得美伊关系迟迟得不到修复。


千佛山车神


1953年推翻莫萨德克

美国和英国的情报机构策划了一场政变,以推翻伊朗民主选举的总理穆罕默德·摩萨德。这位世俗领导人试图将伊朗的石油工业国有化。

1979年:伊朗革命

美国支持的伊朗国王巴列维,在经历了数月的示威游行和宗教反对者对其统治的罢工之后,被迫于1月16日离开伊朗。

两周后,伊斯兰宗教领袖霍梅尼流亡归来。公投之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于4月1日宣布成立。

1979-81美国大使馆人质危机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大使馆被占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的一次危机。这场人质危机始于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续到1981年的1月20日,长达444天。

1985-6伊朗反政府丑闻

美国秘密向伊朗运送武器,据称是为了换取德黑兰帮助释放被黎巴嫩真主党劫持的美国人质。

这些利润被非法转移到尼加拉瓜的叛军手中,给里根总统造成了政治危机。

1988年:伊朗客机被击落

1988年7月3日,美国军舰文森斯号在海湾击落一架伊朗飞机,机上290人全部丧生。

美国称空客A300被误认为是战斗机。

大多数受害者是前往麦加的伊朗人。

1997-2005年哈塔米担任总统

改革派穆罕默德·哈塔米于1997年当选伊朗总统。

第二年,他在接受美国电视频道采访时呼吁“与美国人民进行对话”。关系解冻的前景令人振奋,但没有突破。

2002年:'邪恶之轴'

在他的国情咨文演讲中,乔治布什总统谴责伊朗是伊拉克是“邪恶轴心”的一部分。

这一讲话引起了伊朗的愤怒。

2002年起:核恐惧和制裁

2002年,一个伊朗反对派团体透露伊朗正在开发核设施,包括纳坦兹的铀浓缩厂和阿拉克的重水反应堆。

美国指责伊朗实施秘密核武器计划,伊朗否认该计划。

随后伊朗与联合国的核监督机构和外交活动间歇性地进行了十年。

联合国批准了2006年至2010年期间就核问题对伊朗实施的四轮制裁。


走进伊拉克


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恩怨,就是一个从老铁变成仇敌的故事。
转折点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在这之前,双方如胶似漆情投意合,在这之后,双方势成水火不共戴天。

一、伊朗曾经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关系最铁的两个盟友之一(另一个是以色列)

美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伊朗,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因为丰富的石油资源,更因为伊朗紧靠苏联的地理位置,从1950年前后开始,伊朗逐渐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关系最铁的盟友之一。

石油是20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二战之前,伊朗所拥有的巨量石油蕴藏一直被英国所独霸。

二战以后,伊朗国内要求收回石油资源,驱逐英国势力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二战后国力严重衰退的英国,迫于压力不得不退出伊朗。

新兴的超级大国美国乘虚而入,先后帮助伊朗驱逐苏联势力,废黜亲苏的首相摩萨台等,从而与伊朗国王巴列维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友谊。

此后一直到1979年,伊朗获得的美国援助仅次于以色列,尤其是军事援助更是如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问伊朗期间,曾经承诺不限量地向伊朗出售任何常规武器。1977年,伊朗进口美国武器的金额高达57亿美元,当时美国刚刚装备的F-14雄猫战斗机,伊朗也能同步装备。

二、美伊双方从老铁变成仇敌只因为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

巴列维国王统治下的伊朗,曾经是中东地区最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借助石油资源带来的巨额财富,伊朗在1968-1978年GDP年增长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6%-17%,到1978年时,人均GDP为2250美元。(中国为385元人民币)

不过,巴列维国王推行的“白色革命”导致了政权崩溃。他试图让清真寺等大土地所有者把超过限量的耕地、果园交给国家,由国家分配给无地农民。

结果得罪了宗教人士,并宗教界的普遍反对和抵制。

1979年2月,流亡国外15年的什叶派精神领袖霍梅尼,返回伊朗并推翻巴列维王朝。

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霍梅尼为了强化统治,指称美国为“大撒旦”(撒旦就是魔鬼),并宣称“美国在伊朗的统治是我们一切不幸的根源”,引导民众走上极度仇视美国的道路。

三、从1979年到现在,美国伊朗互相捅了对方若干刀

1979年11月4日,在霍梅尼支持下,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并扣留52名使馆人员作为人质。(电影《逃离德黑兰》讲的就是这个事)

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冻结了伊朗政府在美的95亿美元资金,并于1980年4月宣布与伊朗断交。

这场人质危机一直持续到1981年的1月20日才结束,长达444天。

就连美国总统卡特也因为营救人质失败而下台。

此后的1983年,伊朗政府授意黎巴嫩真主党,对位于贝鲁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发起自杀式卡车爆炸袭击,当场炸死美国海军陆战队241人,另有160人受伤。

上一次能让海军陆战队在一天之内损失这么多官兵,还是太平洋战争期间的硫磺岛战役。

从那以后,美伊双方的仇恨以螺旋速度交替上升。

美国击落伊朗客机,袭击伊朗波斯湾采油平台,伊朗则继续扶持资助对美国的恐怖袭击等等。

进入21世纪以来,伊朗不惜代价大力发展核能,并公开宣布要消灭以色列等,更是不断激化双方敌意。

于是,对美国来说是不停加码地制裁,对伊朗来说则是毫不示弱狠话说尽。随着特朗普总统的上台,美国亲以打伊的政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很难见到松动。

谢谢阅读,欢迎顶赞,并在文后分享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