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放我們的老年?——小記母親的退休生活

如何安放我們的老年?——小記母親的退休生活

1

母親要過生日了。

送您什麼禮物?我問。

啥都不要!母親斬釘截鐵地說:每次你們給我買的東西,亂花錢不說,還沒有幾件是合適的!

看到這兒,很多朋友肯定露出了會心的笑: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母親永遠是那個最心疼你,最捨不得花你血汗錢的人。

母親一貫不講究吃穿,退休後的愛好就是攝影和旅遊。一番考察比較之後,我給母親買了一個單反。雖然是那種最基礎的型號,母親還是連呼太貴了。我只好陳列出兩條理由:一、我剛剛補發了工資;二、等我退休以後,我們可以一起出去拍照!

母親終於收下了禮物,又問:那你打算什麼時候退休?

我:……

2

兩年前,在老年大學報了攝影學習班之後,母親開啟了終身學習之老年版。每週上課兩次,交作業一次,還有不定期的外拍。

不管風吹日曬,只要是“能出好片子”的天氣,母親就會背上相機,說走就走,一跑至少半天。拍完回來,開始坐在電腦前處理圖片,一坐又是半天。

剛開始,母親經常一手拿著筆記本,一手拿著相機問我:這個符號是什麼意思?或者指著電腦問:這一步應該怎麼操作?每次給老師發郵件交了作業,母親又會念叨:這次老師會不會批評我?好像一個忐忑的小學生。

光圈、快門,白平衡、構圖,看著母親天天手捧相機唸唸有詞,我笑:媽,您就是玩一玩,沒必要那麼認真。

可是很快我就發現,母親可不是在玩攝影,而是在踏踏實實地學習攝影!後來她提出的很多問題,我已經回答不了了——新聞系親愛的攝影老師如果看到這一段,會假裝當初沒有教過我。

冬至前的一天,母親跑到頤和園去拍金光穿洞,回來興奮地說:人山人海啊!終於被我拍到了!我一看照片,不論是構圖還是用光,都相當不錯,於是把它們分享給大家看,果然得到了幾位專門從事攝影的朋友的稱讚。

母親開心地說:為了搶拍這幾張照片,我的帽子被擠掉兩次,手機被擠掉一次。我旁邊一個女同志被擠倒了,掉到了冰面上,摔了一臉血。

我咧嘴,跟著母親笑,默默地在腿上擦著手心的汗。

3

看到別人用美篇文圖並茂地發作品,母親動心了,說:難不難?你也教教我。

做圖、配文、發送,母親寫了改,改了刪,再做,再改,再發,不厭其煩,當然,還有不恥下問,追著問我各種問題。

有時候我看母親著急,就說:算了,這個我幫您做吧!

母親斷然拒絕,說:不行,那我怎麼學得會?讓我自己來!

一天,母親感慨道:我們幾個老同志在一起交流,都覺得自己要被社會淘汰了。買東西不會掃碼,人家不收現金;打車打不到,只有網約車;看病排大隊,不會網上掛號……我們老年人,是不是以後只能待在家裡,連門都不敢出了?

您不會。我笑道:您是活到老學到老!會用微信,會用翻譯軟件,會網上掛號,會K歌小程序,還會做美篇……

母親也笑,又說:那你教我用打車軟件,還有用微信支付!

看著母親認真的樣子,忽然想起,我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不斷地發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寫?媽媽,那個叫做什麼?一問幾十遍。作為母親,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回答。現在,為了奮力追上這個時代,母親成為了那個小小的孩童,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不斷地學習挑戰新的生活技能。而我,可否做到母親當年的耐心?

4

有資料顯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老齡化社會到來得猝不及防, 人口老齡化不再只是媒體關注的“極為嚴峻的社會問題”。

如何安放我們的老年?身邊的中年朋友們,有的在憂慮父母的晚年生活,有的,已經開始籌劃自己的退休生活。

倘若老之將至,我們該怎樣養老?如果幸運,身體健康,又有退休金和醫療保障,那麼,我們更關注的,是精神需求該如何滿足?情感寄託將寄身何處?

在老年大學網站幫母親報名新學期的課程時,我發現除了攝影,還有書法、繪畫、詩文、計算機各種課程,很多都是爆滿,妥妥地手慢無!母親說:一個學期學費幾百塊,都是政府補貼的公益性質辦學,很受歡迎,我們有的同學已經學了十期了!

看母親學習熱情高漲,我說:要是有時間,我也想找個地方學學繪畫、舞蹈什麼的,可惜是零基礎。

母親說:那你也報名老年大學吧!

媽!我捂著胸口做扎心狀。

母親笑:我們班上也有像你這個年齡的學員。

真的,老,其實並不遙遠。想起紀錄片《四個春天》裡的父親母親,鏡頭下,時光雖然流淌緩慢,但歲月的殘酷依然纖毫畢現,父母走著走著,頭髮就白了,目光混濁了,步履也蹣跚了。

5

今天給母親祝壽,我們一起出去吃飯。母親難得穿上了鮮豔的衣服,略作修飾。

一上車,母親“哎喲”一聲,頭不小心碰到車框,繼而大笑道:未敢翻身已碰頭!

媽,您還記得這些詩呢!我讚歎道。思維活躍,金句頻出。真是很服氣母親這一點。

記得有一次,女兒問我:媽媽,什麼叫絞盡腦汁?

我還沒來得及回答,母親搶著說:腦汁就是腦子裡的水,絞乾了,就變聰明瞭。

我們三個立刻笑成一團。

雖然七十多歲了,母親還保持著愛憎分明的性格。坐公交車,經常頂著一頭白髮給孕婦和孩子讓座;單位給災區募捐,每次在老幹部裡面都是捐得多的,雖然自己出門輕易捨不得花錢打車。

一次,遇到一個開車不講公德的年輕人,母親直接把他攔下來,一通批評教育。我得知後,很有幾分擔心,說:現在有很多不講理的人,您一個老同志,可千萬別和他們置氣!

母親說:對,那個人就是不講理,所以我又報警了,警察來了,把他好好教育了一下。

我:……

連我,一箇中年阿姨,但凡做錯了事,也會被母親毫不留情地批評。女兒在一邊看完熱鬧,悄悄跟我說:你媽真厲害,幸虧不是我媽。

我:……

6

過年的時候,全家團圓。去吃飯的路上,女兒和侄兒搶著上前攙扶著母親,左右一邊一個,我趁機抓拍了一老兩小前行的背影。

發給母親,母親動情地寫下:孫子說,我是奶奶最結實的柺棍,外孫女說,我是姥姥最溫暖的扶手。我雖然沒有那麼老,卻感受到了世界上最純真的愛,幸福的眼淚滴落在衣襟上……

如果老之將至,希望我們每一個都能活得有尊嚴、有質量、有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