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書店,越來越“不務正業”

你還讀書嗎?在這個時代,傳統書店越來越少,網紅書店卻越來越多。


電子時代的書店

2012年之前的書店,是貨架式的,講究的是書全而多。圖書大廈裡每層都有一個主題,一個一個的櫃檯上都碼好了書,過道有點狹窄,兩個人擦肩而過的時候需要側身。

2012年,傳統圖書零售業銷售額首次出現負增長。而隨著政策和資金的扶持,體量小很多的獨立書店品牌逐漸發展了起來。與傳統書店教室式的裝潢不同,新書店都在走網紅店的路線,甚至成為了大型商場的顏值擔當,拍照打卡人數眾多,文藝功能、標誌功能已經遠遠大於它為熱愛閱讀的人所提供的閱讀功能。

現在的書店,越來越“不務正業”

這是因為,網紅書店正在轉向小眾,對泛讀書人群並不太友好。進去一看,書店佔據絕大多數書架的,是《西方美學史》這樣的高逼格書籍。燃鵝,願意讀這樣的書的人,有多少呢?泛大眾人群,就只能點杯飲料坐一坐了。

賣書,真的是不賺錢

書的毛利率有多高呢?曾經有一家以書籍為主打的電商網站,透露出圖書的毛利率為19%。貌似還可以是嗎?但問題是,因為圖書種類全的關係,週轉率非常低。


現在的書店,越來越“不務正業”

比如說,同一個面積的店鋪,擺一個書架能放幾十本書,但是可能一天都賣不出一本。相對於開餐館,一平米的小桌每天可以翻檯5、6次,而且餐飲業的毛利率可以達到40%。在以前看書多、而且沒有其他渠道購書的時候,書店靠走量就能活下來。但是在電子時代,流量已經不夠傳統書店活下來了。

網紅店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書店在現在已經發展成了朋友交流和親子活動的場所,有點逼格、能閒聊兩句、但不正經吃飯的地方就貼合了這種需求。咖啡館越來越多也是一個道理。

說是網紅,其實古人都玩過

這也是一種復古。在古代,即便是有了印刷術,買書也是一般人家很難負擔的事情,不然孔乙己便不必在酒館漲紅臉爭辯“竊書”了,當時的書店也不是靠圖書走量賺錢的。實際上,當時就已經有了小眾的書店。

比如說北京琉璃廠的來薰閣,一方面掌櫃親自到各省收書、主打古籍珍本,店內也常設茶座,為顧客提供熱茶和點菸的服務。這個書店逼格有多高呢?用一兩黃金收了按明萬曆刻本在清康熙五年重修的《忠義水滸傳》,現藏國家圖書館;還有現今發現最早的《西廂記》完整刻本,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現在的書店,越來越“不務正業”

在這種情況下,來到來薰閣看書、買書的都是有知識的文人,這些人都是常客:魯迅、錢玄同、劉半農、胡適、鄭振鐸、老舍、趙萬里、向達、陳夢家、傅惜華、吳曉鈴……。

海外也是如此。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聚集了大批法國文學家和藝術家,經常舉辦一些由作家自己朗讀還未發表作品的活動,因此成為了巴黎文化地標。讓莎士比亞書店一戰成名的,是為詹姆斯·喬伊斯出版了鉅著《尤利西斯》。

所以說,書店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賣書的地方,現在的書店在做的,都是曾經先賢們玩爛的梗。或許不務正業,才是書店的正業。

現在的書店,越來越“不務正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