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逼著四大和諮詢公司開始“不務正業”了?

四大已經不再是你認識的四大了!

諮詢行業也變了!

四大不僅僅把諮詢的活幹了(18年大頭收入43%來自諮詢和顧問服務),

投行的飯碗端了,手伸進了電商行業和娛樂圈。

如今連諮詢老大哥也開始賣內衣了!

四大諮詢業務賺的錢比MBB還多?

2018財年,“四大”的收入中有34%來自審計,而43%來自諮詢和顧問服務。

18財年諮詢和顧問業務(consulting and advisory)收入增速13.1%,而審計相關僅為7.5%。自2012年以來,諮詢和顧問業務收入增長了63%,而審計增速僅為11%。

如果說普華永道的審計是行業第一的話,那麼德勤的諮詢(DC)也毫無疑問是四大中最強的。它是全球最大的商務諮詢公司,也是第一大戰略諮詢以及第三大IT諮詢服務提供商,並仍以年增長率接近兩位數的速度擴張。

是誰逼著四大和諮詢公司開始“不務正業”了?

為什麼有投行了,四大的財務諮詢依然很有市場呢?答案其實很簡單。

科技大佬亞馬遜有能力向九大投行支付8,000萬美元的諮詢費,但是一個硅谷的初創公司卻無法承擔相同的費用。

所以四大和一些精品投行正在填補這部分的市場空白,並通過參與更多交易來彌補較低的諮詢費用。畢竟小型交易要比數十億美元的大型交易更頻繁。

既能做諮詢業務,又能幹投行的活,這樣的四大不賺錢,誰賺錢!

四大早已經不再是你認識的四大!


前段時間,四大又引起了一次騷動,原因是,選秀節目《青春有你》第二季與普華永道達成重要合作關係。

消息一出,網上一片譁然,網友們紛紛發出“一年後,四大變三大”

的警告。

是誰逼著四大和諮詢公司開始“不務正業”了?


還有人苦口婆心勸告普華永道說“這錢髒,別掙了”,擔心百年名企就此栽倒。

是誰逼著四大和諮詢公司開始“不務正業”了?


是誰逼著四大和諮詢公司開始“不務正業”了?


雖然很多話都是調侃,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普華永道風評被害”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選秀節目出的么蛾子真的太多了。

但這不是四大首次因“不務正業”而遭到調侃。

去年,德勤因做起了電商而受到大眾議論。

是誰逼著四大和諮詢公司開始“不務正業”了?



在德勤的官網上某個小角落,出現了“德勤商城”這個選項。

是誰逼著四大和諮詢公司開始“不務正業”了?


點開一看,從辦公文具,到運動裝備,再到巧克力,品類繁多,應有盡有。

是誰逼著四大和諮詢公司開始“不務正業”了?


除了電商,德勤還有更“高大上”的嘗試——人工智能。

早在16年3月的時候,德勤就宣佈將和Kira Systems聯手,將人工智能引入日常的會計、稅務、審計等工作中。

“天昏地暗的財務月結日”即將因為“7*24小時高效工作的新同事——小勤人”的到來而變得高效和輕鬆。

但當時誰也不曾料到的是,短短一年,德勤的“財務機器人”便橫空出世,再次在財務領域引起軒然大波。

之後的幾個月,財務人也三天兩頭被“財務人將面臨失業”的標題嚇到,惴惴不安。

諮詢老大開始賣內衣了


9月27日,美國最大的購物中心Mall Of America裡,麥肯錫歷史上第一家實體零售商店正式開業。


是誰逼著四大和諮詢公司開始“不務正業”了?


這家零售店是麥肯錫與 Eleve Cosmetics,Kendra Scott,ThirdLove 和 type:A 四大品牌進行合作,售賣內衣、珠寶以及美容護膚彩妝產品

·Kendra Scott 以具有遠見卓識的珠寶品牌而聞名,已經在 MOA 開設了商店;

·Eleve Cosmetics 和 type:A 是新興的美容美體品牌;

·ThirdLove 是一個已經擁有較多粉絲的內衣品牌。

作為諮詢行業的龍頭老大,麥肯錫最近竟然開始賣起內衣了,是開始“不務正業”了?還是開始為整個諮詢行業正名“我們諮詢不止能畫PPT”了?

答案呢,學長這就告訴你。

傳統的諮詢是這樣的:諮詢公司通常假定有一個企業管理的“最佳方案”,他們會研究各種公司,並從自己做過的案子中找到這個方案,然後由一些諮詢顧問來對企業做幾個月的調研和訪談,並對標方案製作一份精美的PPT,交給企業的內部團隊去執行。

諮詢公司大都不參與執行,因此這個報告的落地結果如何和他們基本上沒有關係。

而諮詢的尷尬就在這裡:懂理論和能落地之間有多少差距?永遠被人戳著後背質疑。

再加上如今互聯網崛起,新興技術如AI和大數據的崛起,諮詢公司的信息差的壁壘也有逐漸被打破的趨勢,於是網上有很多這樣的言論:

“隨著AI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很多垂直領域的企業在掌握深度洞察市場能力方面會不輸於專業的管理諮詢公司。”

“未來10~20年,各個公司的市場部將會非常完善發達,甚至代替諮詢公司”

……

如此的質疑和尷尬其實和諮詢行業在整個商業環境裡的分工有關,諮詢公司是“企業醫生”的角色,企業請諮詢就是期望它可以針對公司目前的問題以及期望達到的效果給出參考和指導,而並不是代替他們工作。

而如今,不落地的傳統諮詢已經不受歡迎了,諮詢公司也正在進行改變。

如今不論對於企業還是個人,都會在迅速發展更迭的科技革命裡感到惶恐。擁有發展的戰略眼光,不斷挑戰自我,轉型升級,才能在未知的“浪潮”中具備主動權。

爬不上去,就只會變成車輪碾壓過後深深淺淺的印記……

▎本文來源:FRM金融風險管理師,由高頓整理發佈,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聯繫後臺議定合作或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