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鬱江河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鬱江河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鬱江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鬱江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鬱江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鬱江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鬱江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鬱江,勇士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鬱江,河畔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鬱江

發源於利川的鬱江,自東向西流淌,沿途流經佛寶山、忠路、沙溪、文鬥,在重慶彭水注入烏江。鬱江是地球上罕見的倒流河,號稱“倒流三千八百里”。

為挖掘、整理鬱江流域歷史文化內涵和自然旅遊資源,7月26日至8月4日,利川市組織了由18位各界人士組成的考察隊,開展以“鬱江倒流天下奇觀”為主題的鬱江流域旅遊資源科學考察活動。考察隊歷時10天,沿前江河、後江河、革井溪鬱江三大源頭,順流而下,經過佛寶山綜合開發區、忠路鎮、沙溪鄉、文鬥鄉、重慶彭水鬱山鎮,最終將勝利的橫幅拉在了重慶彭水縣城鬱江與烏江交匯處。

自然風光 美不勝收

鬱江在利川境內就有二泉、三池、四寺、五峽、六灘、七塘、八洞、十六橋、十七渡和三十六溪澗。鬱江主要支流前江和後江均由美麗的佛寶山發源,開啟神奇的3800裡向西倒流之旅,這裡不僅有泉水叮咚的前江源頭月泉壩、後江源頭五道子河,還有優雅恬靜的佛寶山水庫,而已經營業的佛寶山景區更是集瀑布、森林、峽谷、棧道等各種景觀於一體,讓人流連忘返,心醉神迷。

越過佛寶山進入忠路鎮,前江河就成了木壩河,兩岸居民踏著河上的石跳墩彼此往來,自成一幅世外桃源的田園畫卷;而後江河在經過7公里的伏流之後,也在彩蝶翩翩的洞腦殼露出地面,形成獨特的河谷風光,而那後江河碼頭上的老船長,就是河流最忠實的守護者和義務宣傳員。

另一支流革井溪也翻過高峰山,經涼霧入沙溪,沿途衝擊出大片良田,田間農人忙碌、鶯飛燕舞;唯美浪漫的鴛鴦峽裡鴛鴦雙飛、猿啼猴叫;群英洞千萬年沉澱的神秘魅力,各種各樣的石盤、石筍、石鐘乳等著遊人前去觀賞。

三大支流最終在沙溪江口勝利會師,一路浩浩蕩蕩向利川海拔落差最大的文鬥奔去,河谷低處,五里峽、百丈峽、毛灘河、老鷹河等絕壁千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峽谷景觀驚險奇絕;岸邊坡地,稻浪滾滾、生機勃勃的梯田直達雲霄。

鬱江中游,灘沱相間,灘地落差大,各式灘地物產富饒、景觀殊異;鬱江下游,河谷稍開闊,岸邊田地豐收在望;在重慶彭水縣城兩江大橋之下與烏江交融,共赴長江之約。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鬱江流域風光絕美

人文古蹟 底蘊深藏

鬱江流域不僅自然景觀優美,其人文古蹟、歷史傳說也十分豐富,生活在這裡的土(家)苗兒女,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無限的智慧,建造出一棟棟美麗的吊腳樓,譜寫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革井溪上游海洋村的浦家院子,建於清朝末年,距經約有120年曆史,傳統的吊腳樓樣式,雙層綵樓、飛簷高翹,院落前綠樹成蔭、雞犬相鳴,登上彩樓遠望,遠峰逶迤、良田千頃,宛如世外桃源。納水溪邊的納水老街,曾是舊時的豐樂場,其集場由古驛道發展而來,明代就設立集場,到清代達到鼎盛,四周客商雲集,是利川著名的陶鄉,生產的碗、杯、罐、缽等陶器行銷縣內外。忠路鎮的老屋基,是目前利川保存最好的老街,清乾隆年間,土著馬、黃、覃等姓在此造房安居,漸漸形成街坊;清光緒年間,邑人用麻條石鋪成長1100米、寬6米的魚背脊街面。現存木質吊腳樓66間,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沙溪鄉的“中國傳統村落”張高寨,共有70多戶人家,44棟土家、苗族古民居吊腳樓,寨子的東南頭是石盤老街,過去是古鹽道上一個小集鎮,是鹽夫和客商投宿的地方,也是附近山民趕集的場所,同時還是賀龍紅軍獨立團在沙溪打游擊時的駐紮地。

鬱江流域居民的寶貴財富還遠不止這些。坐落在佛寶山上的白雲寺是遠近聞名的佛家聖地,老屋基對岸的公母寨則流傳著關於愛情的美好期望,木壩河邊的三元堂也同樣讓當地人焚香信仰,還有忠路土司和沙溪土司的地方政治歷史流傳至今。這些宗教信仰與地方文化,豐富了鬱江人民的生活,而忠路花臺的賀龍前委會遺址張爺廟、小河全家壩的賀龍紅四軍指揮部、大沙溪賀龍腳印、文斗的十字路會議舊址和文鬥烈士陵園等重要的紅色抗戰歷史遺蹟,則展示了鬱江流域人民不屈的意志和對民主自由的嚮往。

恩施土家人文地理:鬱江倒流繪就天下奇觀

沙溪堰水峽內的鴛鴦戲水

物產豐富 獨具特色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靈,得鬱江水滋養,鬱江流域之物產也極為豐富。

在鬱江源頭佛寶山,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蓴菜成片生長,其味鮮美嫩滑、清香爽口,富含豐富的膠原蛋白、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在國內久負盛名,唐代詩人杜甫有“聞香錦帶羹,羹者為蓴滑”的詩句用以讚美蓴菜。

忠路鎮的霧洞茶,自然環境得天獨厚,風格獨特;楊家坡有機茶葉基地更是採用無公害方式精耕細作,利用傳統技術和現代工藝精製出優質的無公害有機甘露。

忠路小河擁有植物界活化石水杉母樹二號及獨特的成片水杉林。

沙溪鄉大面積種植的山桐子,不僅可用以煉製食用油、植物潤滑油以及提純醫學原料,還可以有效保護鬱江上游生態,實行退耕還林,維護生態平衡。

文鬥是湖北菸葉第一鄉,其菸草種植面積覆蓋全鄉1/2的土地。文鬥還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製作口味獨特的地方小吃泡米花,這一歷史悠久,深受土(家)苗兒女喜愛的特色小吃,在這裡得到推廣。

鬱江因流經重慶彭水鬱山鎮而得名,鬱山鎮歷來就是產鹽重鎮,漫長的鹽丹開發史,逐漸形成了一整套鹽井挖掘保護、滷水採集提煉、鹽水濃縮蒸煮、食鹽包裝運輸的獨特技術、煉丹工藝和製鹽煉丹工具製造技術,同時留下了許多與鹽丹有關的遺蹟遺址和優美的傳說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