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到底是哪人,你怎麼看這個人?

長安見聞錄


老子是現在河南省周口地區鹿邑縣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太上老君,尊為道祖。

是中國古代傑出思想家與哲學家、道家派創始人,世界歷史名人 著有五千言的《道德經》。

下面講述兩個廣泛流傳於鹿邑縣乃至豫東農村地區關於老子的民間傳說。

一、老子誕生

鹿邑縣古代叫做苦縣。縣城以東十里地是老子出生的地方,名叫太清宮。

相傳太清宮有一位老員外的女兒,一天在自家院子裡的一棵李子樹下面乘涼時打了一個盹。夢見從東南方向的天空中,飄過來一朵七彩祥雲,飄飄然飄到了頭頂的這棵李子樹上。她醒來後感覺口渴難耐,伸手摘了一個又圓又大的紫李子吃。剛把李子放到嘴邊,李子竟然自己整個的滾進了肚子裡。

過了九九八十一載,農曆正月十五,撞斷母親腋下的肋骨跳了出來。老子一出生就是八十一歲了,白眉毛、白鬍須、鶴髮龍顏,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出生時就會說話,他指著院子裡的那棵李子樹說:“那棵樹的名字就是我的姓”。又因為出生時兩耳垂肩,又被稱為李耳、老聃。

老子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被葬埋在太清宮。後來,老子母親被武則天冊封為“先天太后”。現在在佔地27畝,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太清宮內,有一個高大的土堆,那就是老子娘墳的聖母墓。

二、老子趕山的傳說

古代,在苦縣(現在的鹿邑縣)與苦縣東十里的太清宮之間有一座大山。這座大山高聳入雲,野獸經常出沒傷害苦縣一帶的老百姓和牲畜,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

老子手持趕山鞭來到這座山下,虔誠地禱告上天助力,揮起趕山鞭向山峰劈去。只見轟隆隆一陣巨響,天昏地暗,電閃雷鳴。整座山被陷進了地下,原來有山的地方變成了一馬平川。老子的趕山鞭也被震斷成兩截,一截被老子丟在了苦縣城內的老君臺上,另一截崩到了太清宮內。

現在,在鹿邑縣城東北角的老君臺上廟前和太清宮太極殿前面,都有一個碗口粗的鐵柱,深埋在地下,地上面露出來3尺多長,一人可以晃動,但10個人也拔不出來,據說這兩個碗口粗的鐵柱,就是當年老子趕山時使用的趕山鞭。

三、和平碑的故事

現在,鹿邑縣城的老君臺,為老子修道成仙飛昇之地,故名“昇仙臺”、“拜仙台”,已有2000多年曆史。臺高8.84米,山門下青石臺階共33層,與老子升33層青天之說相符。

在老君臺下,立著一個方柱,四面分別用日文、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刻寫“我們祝願世界人類的和平”。

這個和平碑是1938年侵華日軍炮兵梅川太郎等人所立。

1938年6月1日,侵華日軍攻打鹿邑縣城。日軍誤以為老君臺這個高大建築是國民政府的抗戰工事,就命令架起迫擊炮攻擊這個高大目標。一連發射十三發炮彈都沒有爆炸,指揮官和炮兵都驚呆了,個個呆若木雞。

日軍爬上老君臺,看到臺上大殿裡供奉著“太上老君”,得知這裡是老子昇仙臺時,日軍個個張口結舌,目瞪口呆。全體日軍不約而同齊刷刷跪倒在大殿門前,磕頭作揖,請求“老君爺”寬恕。

80年代初期,當年用迫擊炮轟擊老君臺的炮手梅川太郎,在隨同人員的攙扶下,步履瞞珊地爬上老君臺,虔誠地跪在大殿裡的老君像前叩拜。

1999年9月19日,梅川太郎把從日本空運過來的白色方柱太平碑,恭恭敬敬地立在老君臺前,虔誠謝罪,祈禱中日永無戰爭。

侵華日軍炮擊老君臺十三發跑彈未響這個故事,絕非空穴來風,亦非神話傳說,而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現在的老君臺上,還保存著當年侵華日軍發射未爆的、鏽跡斑斑炮彈,供前來遊覽、參觀的人們觀看。








守望寫作小園


老子故里是鹿邑,問問亳州市博物館老館長李燦李老,因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渦陽籍臺灣道士馬炳文以鹿邑老子故里太清宮破敗為由,騙取了鹿邑縣政府的授權,向海內外募,捐募捐了三百萬美金,馬感覺這些錢不白白給鹿邑太清宮,就讓自己的外甥馬*聯繫渦陽縣政府,經過渦陽官方一番運作,渦陽一高教師楊*在阜陽師範學院報上讓渦陽是“老子故里”第一次見諸報端,專家界從來沒有認可過!後來馬炳文還專門寫信給鹿邑縣政府和老子學會會長張景志,解釋受捐資金給渦陽的理由!歷史不是那個人可以改變的!這就是渦陽“老子廟、天靜宮”的由來!去你們新建的天靜宮附近問問,此地原來是不是天齊廟!把一個沒由來由的漢墓稱尹喜墓,把附近的尹姓族人稱尹喜後人,結果人家有族譜記載,尹姓清朝才由山東棗林莊遷移到渦陽的,還有更可笑的是,一個退休的汽車工程師,號稱“研老磚家”把渦陽縣官員忽悠的不知東西南北!希望噴子理性探討,勿噴,


文史小生虢覠棐


①老子(李聃)祖籍渦陽,出生於渦陽,祖居地。其母親孃家在不遠處的鹿邑渦陽交界處。

②有老子的時候,中華民族只有九州,不存在這個省那個省的區別,只有普通的地名。

③自李世民開始,就開始胡亂認祖宗,李世民少數民族契丹人,老子渦河岸邊人,似乎八代不連宗。這用我們安徽俗話說就是→摸不到墳頭瞎哭!只因他是一言九鼎的帝王,所以天下就以訛傳訛、謬誤千里也。

④河南人不必爭論,無論是渦陽還是了鹿邑,都是老子的故鄉,一個是父親的家,一個是外婆的家。河南安徽:同飲渦河水,同講一種言,更應該同繼承老子的學說,這才是老子的價值,只用老子故里的招牌搞文旅開發,就不符合《道德經》對後人的影響力!


行者顧勇詩書原創


【老子出生在河南鹿邑縣】鹿邑縣,古代叫做苦縣。縣城以東十里地是老子出生的地方,名叫太清宮。

相傳太清宮有一位老員外的女兒,一天在自家院子裡的一棵李子樹下面乘涼時打了一個盹。夢見從東南方向的天空中,飄過來一朵七彩祥雲,飄飄然飄到了頭頂的這棵李子樹上。她醒來後感覺口渴難耐,伸手摘了一個又圓又大的紫李子吃。剛把李子放到嘴邊,李子竟然自己整個的滾進了肚子裡。

過了九九八十一載,農曆正月十五,撞斷母親腋下的肋骨跳了出來。老子一出生就是八十一歲了,白眉毛、白鬍須、鶴髮龍顏,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出生時就會說話,他指著院子裡的那棵李子樹說:“那棵樹的名字就是我的姓”。又因為出生時兩耳垂肩,又被稱為李耳、老聃。

老子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被葬埋在太清宮。後來,老子母親被武則天冊封為“先天太后”。現在在佔地27畝,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太清宮內,有一個高大的土堆,那就是老子娘墳的聖母墓。

在鹿邑縣,還保留有和老子有關的古蹟,比如明道宮、昇仙臺等。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發現周口


老子誕生在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太清宮鎮,在老子誕生的時代此地名為陳國(淮陽)苦(hu)縣賴(li)鄉曲仁裡。那時的太清宮隱山茫茫,賴鄉溝東南而去 ,山水相依,風景如畫。在曲仁裡東還有一片空曠的牧牛場,上面生長著李棗樹,這就是那個時代的老子家鄉。在1997年和2000年的兩次考古發掘,太清宮遺址,隱山遺址,洞霄宮遺址,發現了上至仰韶文化的人文部落,及商周諸侯國,商周大墓,漢唐宋金元宮殿建築群,唐宋金元皇帝立下的古代巨石碑刻等。以及現存的太極殿,三聖母殿,娃娃殿古建築,唐柏兩株,古井數眼,充分說明這裡的歷史文化底蘊比較豐厚,具備誕生老子這樣的大思想家,哲學家,道教鼻祖。


笑一笑很少煩惱


今天,說說老子簡歷。

老子,外人都知道他又叫李耳,又叫老聃,字伯陽。當過東周守藏史,後來退休了西出函谷關,收了個徒弟叫尹喜,然後就一起不知所蹤了。

這裡有幾個問題,需要交流下。

其一,就是《道德經》是出關的時候寫的嗎?顯然不是吧,因為不合情理。出關時,被尹喜發現,不可能說你要走,得給我留下什麼吧?最合理的就是崇拜老子的才華德行,然後不幹了,跟著老子去,然後過程中,才得到老子的這部《道德經》。

其二,老子為什麼要出走函谷關啊?其實《道德經》裡面有講過,說是他的學說,不被認可,人家不鳥他,還譏笑他,說他老糊塗了。所以,很可能老子應該是被革職了,才不得不走了。

其三,身世問題,老子應該自己也不知道他爸爸是誰。自小就是媽媽帶大的,所以他姓什麼,還是跟媽媽姓的。怎麼生的他,就只有天知道和他媽媽知道了。這個事情,其實《道德經》裡也有講過。只是大家沒讀懂,所以不知道而已。

有空的時候,這些事情,我都會公開給個交代的。本人命理師陳一宏,汕頭人士,歡迎關注交流。


命理師陳一宏


從時間上來講是春秋人,從空間來講是河南人。

從後世影響來說,得區分看待,道教徒眼裡:一萬年前太上老君生一切,先化身廣成子輔助黃帝,又化身老聃留下《道德經》,後來還化身河上公,給漢文帝傳道,開闢了文景之治。從文化角度來講,老子的道學開闢了中國古典的樸素唯物主義,他的“道法自然”對神主宰天地是有革命意義的,無論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道”都是終極信仰。道生神,沒有什麼神可以操控“道”的客觀性。

從世界影響來說,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如何評價老子,得看你的瞭解程度,老子故里把世界名人對老子的讚譽專門打印出來掛了一屋子。人家說好,你也說好這就沒意義了,還是去讀讀《道德經》,就能知道具體好在哪裡了。


極簡國學


在河南的周口鹿邑,那裡成立了老君臺,常年有人去燒香,好像是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準備炸掉老君臺,連發了13枚炮彈,結果全變成啞炮,後來日軍將領以為是炮彈有問題,然後再把炮彈拆出來到空地引爆,結果炮彈沒有問題,炮彈發射到老君臺,連牆壁都穿不過去,後來上報日本天皇,從東京海運了一塊碑,上面刻著世界人民和平萬歲,現在老君臺成立館裡還放著那幾枚炮彈


情感999電臺


你是哪裡人你自己心裡沒點 數嗎?想不起來自己看自己個兒身份證去!




豬騾稽


老子怎麼會是渦陽的,渦陽縣政府還是想想怎麼改善民生吧!別爭來爭去的,有毛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