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南夜雨晚來風,嫩柳輕點妙無窮”為引,如何作成七言絕句?

三月二十


江南夜雨晚來風,嫩柳輕點妙無窮。

冷案燭光誰搖曳,香箋字底已春紅。

(中華新韻)

江南的早春,無花無香,夜來風雨,嫩柳成煙,而清冷的燭光裡,一個孤寂的身影,隨風晃動,不管是遠方的他(她),還是自己,案臺上新寫下的詩詞裡卻已經是春花爛漫,香紅滿園……


三顆沙子


如何用"江南夜雨晚來風,嫩柳輕點妙無窮"為引,如何作成七言絕句?

首先我們應當知道什麼是七言絕句?七言絕句就是每句七個字,共四句話。七絕屬於律詩範疇,當然要遵守律詩的格律。律詩有平仄,對仗,粘連等規律。律詩首,尾兩聯可入可不入聯。也就是說七言絕詩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視情況和個人水平而定。

作七言絕句續寫不是難在平仄應對,因為那是死規定,好掌握。而是難在起,承,轉,合上面。首先說起,起興者,觸景生情矣。就是看物而生髮的個人感情認識。承,承接,繼續的意思,可以引申原意,也可次層層遞進。可以擴大空間範圍。轉,轉變之意,可以由物及人,也可以寄發奇想,設問一句。轉做的好,全詩頓時生輝,精彩皆在轉上。再說合,合即沒有遺憾,漏洞,把詩中全部問題都處理好,合即完美!

現在再來分析上面兩句詩。

江南夜雨晚來風,這句平仄格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這是平起平收首句入韻式,其格式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來看上下兩句是句對仗。我們只要找到一組不對仗即否定它不是對仗聯句。大家可以看到夜與輕同處一句第三位置。它們詞性不屬於同類詞,夜是名詞,輕是形容詞。從這點就可斷定這兩句不應對。

這首詩首句起,點明瞭位置在江南,時間在夜裡,天氣特點是有雨有風。下一句承接發展到,嫩柳,輕輕點頭致意,品其味妙無窮。從嫩柳可知是初春時節,第三句可以轉變到多情的燕子迴歸,說明人間有情有愛。第四句是合,合就是接思想上的問題或其它事件,做到完美無缺。去年在桃花園裡的那個美人,今天又重逢。

江南夜雨晚來風,

嫩柳輕點妙無窮。

紫燕春歸歸原舍,

桃花玉面再相逢。











新浪陽春白雪


一、此兩句純寫景,按照詩“起、承、轉、合”的規律,應當為一、二句。且要求是絕句,就得分析格律了。近兩天也瞭解了下格律詩,應該還是一知半解,姑且作答,就當考試,錯誤處敬請精通者指正。🙏

二、格律分析(不包對啊)

江南夜雨晚來風,

平平仄仄仄平平

嫩柳輕點妙無窮。

仄仄平仄仄平平

(好像不對呀?不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嗎?按照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第四個字應該是平聲,莫非“點”在古韻裡是平聲?求指點🙏)

按照格律詩的句式,三四句應該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立意

找不管什麼格律,寫自己的,求意為首。🤗

一、二句寫景(物),三、四可接著寫景(物),也可以寫景(人),也可以直接抒情或發表見解,不能說哪種一定好,哪種一定次,關鍵得看你立意和駕馭字詞的功力。這個只能來源於平時的積累和人生閱歷,還有感悟和想象力,我也沒有快捷的方法可保證立馬見效。我只能寫我自己,我選擇發表見解,以小見大。

四、成詩

江南夜雨晚來風,

嫩柳輕點妙無窮。

但有東君無私照,

山河何處不春濃?

對照來看,三、四句基本符合格律吧?😂



五、說明

我一貫的觀點是:不排斥格律,只反對“唯格律論”。對待格律,能依則依,但前提是不能損害詩意。否則,就當無視。畢竟詩歌還是應該以意為重,以意取勝。



過客春


出題君大概是出於想考一考答題的朋友們吧?既然是要求用"江南夜雨晚來風,嫩柳輕點妙無窮"為引來作【七言絕句】而不是古絕,那麼出題君給出的第二句“嫩柳輕點妙無窮:”平仄為“仄仄平仄仄平平”,很顯然是不適用起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平起入韻”格式。不好意思出題君,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在不影響“您”第二句的情況裡稍稍修正如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江南夜雨晚來風, 嫩柳青裁妙語窮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韻)

最懂一年時不待, 煙籠十里把春爭。



“花有花香,茶有茶話”,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您的關注和交流就是對我最給力的鼓勵)。請不要吝嗇您的滿腹經綸來一起互動吧!發表你的想法和建議,讓我們共同蕩起方塊裡的漣漪裡,豐富彼此……



人文鏡


格律詩有格律詩的規矩。題主既然提出了要寫成七言絕句,那就要守七言絕句的平仄。而絕句的平仄是看首句來定的。“江南夜雨晚來風,”平仄為“平平仄仄仄平平”。根據平仄的“對”,“粘”,整首詩的平仄該當如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那麼要寫成這首七絕,意境上承前句再進行精巧構思,按照字的平仄對應安排即可。至於意境高低,那就是詩的好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好強求。以自己喜歡就行。

但是我們現在來看,題主給出的第二句“嫩柳輕點妙無窮”平仄為“仄仄平仄仄平平”,很明顯並不適合這個起句的平仄關係,需要進行調整修改。當然也可以不改,那麼寫出來的就是古絕,不能叫七絕。

囉嗦了一些規則,只是希望大家心裡還是要有格律詩的規矩,寫詩要自由隨性,但是更好的狀態是“隨心所欲不逾矩”,不要還沒學規矩就隨心所欲,這樣對自身的審讀能力和提升詩詞創作能力是沒有好處的。

試著和一下,儘量不動前兩句的意思。意境上很明顯是春天,江南,夜晚,細雨,微風,嫩柳,心情也是不錯,妙無窮。續寫的話,自然要跟上並進行起承轉合中的“轉”,轉到哪裡去呢?那就看寫作者自己了。

個人水平有限,喜則喜,不喜則不喜,沒關係的。

江南夜雨晚來風,嫩柳輕搖妙意濃。素手流光傾玉液,思君月下水朝東。

下雨嘛,喝點小酒,想明月了,也想你了。

大概就這意思,將就看吧。


梧桐樹邊羽


題主出句意在置身景中,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古人寫詩時,以打節拍,甚至搖頭晃腦,所寫出的作品,讓人讀起來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朗朗上口。這就要求寫作人掌握寫詩的基本功。這裡我們不妨把上述詩的第二句作以改動,往下無論是從意境上,還是從格律上,可能會更好接一些。江南夜雨晚來風,柔柳婆娑樂無窮。原句嫩字有點俗,柔字具擬人化。此句改後意為,早春,柔嫩的柳枝象婀娜多姿的姑娘,快樂在風中翩翩起舞。詩人置身於此景中,情油然而生。由於作者起韻用的是中東轍。接句的韻腳汕要落在中東轍上。不才續兩句,供參考。江南夜雨晚來風,柔柳婆娑樂無窮。月下漫步長堤上,卷軸盡收攪懷中。


用戶1143162655340


七言絕句,難,按照詩“起、承、轉、合”的規律,且要求是絕句,就得分析格律了,格律詩在創作時格式音律等方面應遵守的準則,特意查閱格律詩的手法,還是一知半解,本人不才,湊個熱鬧,就當考試,不當之處敬請益友指正。

江南夜雨晚來風,

嫩柳輕點妙無窮。

春回大地百花香,

晨起出門見彩虹。



謙卑不醉


此為平起首句押韻七言絕句的前兩句。平起首句押韻的七絕的格式(格律)有兩種,一種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種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第二種與第一種相比,在對原有格律的寬容上共有七處。其中的四處在每句的第一個字上,另外的三處都在有“三連仄”或“三連平”平的句子裡,即在一、三、四句的句子裡。有人會說,這是不是和對聯的“一三五不論”的平仄要求一樣?本人的回答是“不一樣”!因為對聯裡避免用三連仄,也避免用三連平,而絕句中卻有。在有三連仄或三連平的七言絕句的句子裡只能實行“一三不論”,如果實行“五”不論,就會出現一句話中最後三個字為三連仄或三連平的破壞了詩歌旋律的另一種“失律”。

題主給出的前兩句的平仄是:

江南夜雨晚來風,

平平仄仄仄平平,

嫰柳輕點妙無窮。

仄仄平仄仄平平。

第一句嚴絲合縫,第二句按照: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標準模式,以及(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二種模式來看,都有兩處失律:第一處是第四字應為平聲字,此處用了仄聲的“點”字,形成了第三個字“輕”字的“孤平”。另一處是第六個字的位置上應當是仄聲字,而此處用了平聲的“無”字,就與第一句中的“來”字不該粘的粘了,同時在此處出現了“妙”字的“孤仄”。

考慮到在遇到格律的要求與作者的情感表達發生矛盾,需要作出取捨的時候,可以考慮“意境優先”的原則,這個“無”字以及“無”字前面的這處“孤仄”只能容納。但請注意,“容納”,並不等於按照格律的要求,此處沒有缺陷。只是說這個缺陷與作者想要表達的“妙無言”的意境相比,不那麼重要罷了。

但從格律的要求來看,那個“點”字卻是要改的了。愚以為改為“搖”字亦可吧?現將續接後的全詩試寫如下:

江南夜雨晚來風,

嫩柳輕搖妙無窮。

偶見游魚出水面,

歸舟駛過隱燭紅。

注:“隱燭紅”者,隱約可見船艙之內的燈燭之光也。


杜新1


平聲是現代漢語的一二聲;仄聲是現代漢語的三四聲。

平仄韻律是中國詩詞中的用字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䪨》、《廣䪨》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他三種聲調有高低變化,故統稱仄聲。

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是指語言的高低、升降、長短。平仄是在四聲的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的是平。

普通話入聲消失,入聲歸入仄聲中的上去兩聲和平聲中的陰平、陽平。這就導致用普通話判別詩詞中的平仄是有錯誤的。

平仄的目的,是讓詩詞中的意境給讀者美感,可以取悅於讀者,或可以傳情達意,給人以啟發和力量。讀起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平仄之說就由此誕生。

隨著平仄之說的刻意發展,到後來反而限制了詩詞的氣勢和意境的發揮和拓展,成了詩人的蹩腳鞋和包袱,大大地誤入岐途,有違初衷。特別是平仄之說,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眾說紛紜,難以統一,難以規範,讓學習的人無所適從,無所運用,無所發展。這是對詩詞文化的自我封閉,對詩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其不利。

李白、王維、蘇東坡、辛棄疾等大家都有過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現代人無論是創作或是評判詩詞的好壞,都不應過於拘泥詩詞的格律和平仄之說,當以詩詞的氣勢、意境為重。

好了,嘮嘮叨叨這麼多,希望能給現代的詩詞愛好者一點啟發。

江南夜雨晚來風

嫰柳輕點妙無窮

推窗望月滿目畫

磨硯揮墨一夜情


荖朽尋禪


要寫好這首七絕,首先需改變第二聯的平仄關係,這樣才能繼續寫下去,按你出聯寫七絕,則無法繼續,所以改了你的第二聯,改後接聯如下:

江南夜雨晚來風,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嫩柳輕搖碧水中。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不勝相思人寂寞,

仄仄平平平仄仄(白腳)

韶華染盡白頭翁。

平平平仄仄平平(韻)

最後一句亦可寫成:

歸來已是白頭翁

平平仄仄仄平平,怕有不懂者說這個來字犯復,所以用了韶華句,其實這二個來是一個意思,不算犯復的,犯復指字同意不同才算是犯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