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奸臣江充的结局如何?

吧吧娱姐


巫蛊之祸,是汉朝最惨烈的一次内乱,光长安城因为巫蛊之乱而无辜死亡的百姓,就要超过十万计,而士兵死亡也有数万人之多。

在这场大动乱结束后,受到牵连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大功臣卫青几乎被灭了门,太子刘据悲愤自尽,那些没有参与只是持观望态度的人,也遭到了处罚,最惨的就是司马迁的好友任安,他因为按兵不动,而被汉武帝判为腰斩,结局可谓凄惨无比。

整个西汉的政局,因为巫蛊之祸而混乱不堪,间接导致外戚专权的形成。这个故事,还需要从头说起。

在汉武帝后期,开始骄傲自满,想要自己长生不老,好享受现在的荣耀的权力,于是他开始信奉鬼神之说,开始封禅泰山。

皇帝有这样的喜好,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个是吹捧派,一个是进谏派,但汉武帝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已经超过平常,更何况他已经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思维已经不如年轻时候那么清明,于是,吹捧派占据上风,进谏派遭到排挤。

这种风声也传到了民间,给了许多没什么本事,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一个很大的机会,于是,像是混混江充、江湖骗子李少君等人,开始粉墨登场,谋求自己的荣华富贵。

对于江充和李少君这类的人,他们没有什么本事,只能是一个小人物,除了想要一些荣华富贵以外,其实没有什么更高的理想。

但偏偏有些人看中了这些小人物的强大破坏力,开始有意识的利用这些小人物,向着一些不能触及的地方伸手,这个地方就是皇位。

汉武帝晚年,虽然已经立了刘据为太子,但他长时间控制着朝政大权,让年轻的太子形同虚设,当然,汉武帝还会为了锻炼继承人,给予刘据一些权力,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刘据和汉武帝那是两种性格,一个是特别的强硬,另一个则相对来说比较温和。

因为这样的性格差异,虽然汉武帝对于刘据的能力很欣赏,但对他的性格,依旧不能完全放心。

皇帝的这种不放心,散发出来的信号就是,太子刘据的地位,并不完全稳固。不稳固,就有被废的危险。一些人开始看着太子的替代人。

当时,最受宠的夫人要数钩弋夫人,而她的孩子还很小,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在朝廷上有一定根基的成年人容易控制,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容易控制,这已经是明摆了。

于是,朝廷之上暗流涌动,对太子刘据持敌视态度的人们开始联合起来,和钩弋夫人的势力结盟,想尝试着废长立幼的阴谋。

废长立幼向来是十分难办的事情,虽然钩弋夫人很受宠,但刘据背后,是皇后卫子夫,是大将军卫青,谁也不可能撼动这样的阵容。

但很快,机会来了,那就是卫青病死,卫青的死让刘据和卫子夫陷入极为被动的地位。卫子夫年老色衰,自然争不过钩弋,刘据性格太过温和,也不太让皇帝喜欢,从受宠程度而言,自然也不能和刘弗陵相提并论,他们的靠山,只剩下卫青。

其实,想到这里,我想到了另一个人,霍去病,假如霍去病还活着,巫蛊之祸的时候,他也就是四十多岁,正值壮年,按照霍去病功劳和受宠程度,再加上这个小少爷是个不惯毛病的人物,我有理由相信,巫蛊之祸不会发生,刘据一定会当上皇帝。

但现在,卫子夫和刘据没有了足够强大的靠山。

与此同时,另一个机会也来了,汉武帝去了甘泉宫修养,刘据的对手,开始反击,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开始利用汉武帝所迷恋的鬼神之说,诬陷刘据,愤怒的汉武帝派江充对长安城大肆搜索。江充很有目的的进行“搜索”同时,惊奇的发现了很多关键性“证据”。

同样愤怒的刘据,一改温和的面容,立刻做出决策,在长安城大赦天下,动员所有囚徒,杀了江充,这本来是大快人心的事情,可被愤怒冲昏头脑的刘据哪知道,这一下,坐实了谋反的罪名,汉武帝立刻调动军队,开始镇压,刘据卫子夫兵败自杀,长安城死者不计其数。

巫蛊之祸持续了五天,才平静下来,而汉武帝,也冷静下来,愤怒的汉武帝,诛灭了江充的三族,活活烧死了诬陷刘据的宦官苏文,并且开始秋后算账,死在秋后算账中的还有丞相刘屈牦,参与镇压太子的马通,马何罗。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秋后算账牵扯到了一些没有参与巫蛊之祸的人,比如正在外面打仗的李广利。

李广利得知自己的家人受到牵连,一怒之下,投靠了匈奴,而他手下七万精锐汉军,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回来的,不足千人。这可以说是汉武帝用兵以来,最惨的失败。

后悔的汉武帝,建了一个思子台,来思念自己无辜的孩子,只是,刘据永远也看不到了。


小小嬴政


史书上有关江充的叙述是这么写的:汉武帝刘彻命令江充彻查公孙敬声巫蛊一案,这正好中了江充的心意。他与太子结怨,正想找个机会修理一下太子,没想到今天这机会就这样的降临了。

说起他与太子太子结怨一事,本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当年太子刘据的家臣坐着车马在驰道上行走,正好被江充抓了个现行,并移交官府处置。刘据得知后,派人向江充求情,江充非但不理睬,还把这事上奏给了汉武帝刘彻。刘据丢了脸面,很是生气,派人暗地里打听江充的底细,这才发现他也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他原名叫江齐,有一个妹妹能歌善舞,嫁与赵太子刘丹,他也因此成为赵王刘彭祖的座上客。后来刘丹怀疑他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了赵王,二人交情遂恶。刘丹让官吏去捉拿他,没想到竟然让他逃脱了。

江齐逃入长安后,改名为江充,并向朝廷告发刘丹与同胞姐姐及父王嫔妃乱伦之事。刘彻听后大怒,将太子丹拿进诏狱,并判其死罪。江充也因此受到刘彻的赏识,官至水衡都尉。

再一细查,江充在水衡都尉任上,任命的官员都是自家的亲戚,其中不少人还贪赃枉法。刘据一本奏折递上去,江充水衡都尉一职也免了,二人的梁子就从此结下了。

公孙贺本是太子一党的人,如今落到江充的手上,江充岂有不加以好好利用之道理?如今又有皇上诏命在手,正好借此时机直接将太子一党的人抓捕下狱,然后再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连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都被诛杀了,其它大臣与百姓在惊恐之下更是胡乱指认他人犯罪。

一时间,朝野之中更是数万人因此而死。京城闹得风风雨雨,简直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太子一党,在朝野的根基也元气大伤。

事情到了这一步,江充还不想放手。

这一天,汉武帝刘彻正在宫内午睡,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突然见到几千个小木头人,个个手里拿着棍子,拼命地往他身上打,打得他痛得不得了,却怎么也逃不开。他大叫一声就吓醒了。连忙呼唤救命。

江充在里面听到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连忙从屋子里跑了出来。“皇上,您这是怎么啦?”

刘彻揉了揉眼睛,看了下眼前的江充等人,这才明白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梦。“没有什么,刚才朕做了一个梦。梦见有几千个小木头人,个个手里拿着棍子,拼命地打朕,怎么逃也逃不开。江爱卿,你说说,这个梦是什么意思?”

江充不怀好意地说道:“陛下,臣又不是周公,哪敢随便就替陛下解这梦呢?不过,臣认识一个人,他叫檀何,是个方士,能望云看气的。陛下要是信得过,臣这就派人去把他叫来。”

刘彻盯着江充看了一会,这才道:“难得你有这份忠心,好吧,你这就去把他叫来吧。”

“臣遵旨。”江充大喜,连忙退下去找檀何。

江充找到檀何后,快马加鞭,领着檀何来到了甘泉宫。

江充与檀何拜见完后,刘彻便盯着檀何上下打量了一番。“你就是江爱卿所推荐的方士?”

檀何身着一身青色长袍,头挽一个道髻,手拿浮尘,脸上还有三绺长髯,听了汉武帝的问话,便道:“草民正是檀何。”

刘彻又问道:“你有何本事?”

檀何这才笑道:“回陛下的话,别的本事没有,这望云看气的活儿我若是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刘彻乐了,道:“这癞哈瘼打哈欠----好大的口气!你且说来听听。”

檀何道:“陛下不信?有一次,一个财主设宴招待我,还请了有十位高士相陪,并请我给每一位高士看命。草民看出他们当中有六人气色不对,便提醒道:‘五日之内,俱有重祸。’那六人不信。结果不出五日,那六位在一次宴饮中,亭子摧塌,一人当场死,其余皆伤。”

刘彻顿时来了兴趣:“哦?还有这等事情?那你替朕解一解早二日朕做的那个梦是什么意思吧。”

檀何煞有介事地说:“陛下早二日做的那梦江大人跟我说过了,刚才我在进甘泉宫的时候,特地留了一下意。在外面望了一下气,老远就瞧见宫里有鬼气。宫里面一定埋着不少木头人。陛下所梦到的小木头人,都是宫中有人在用巫蛊作祟的原因。”

刘彻一听,又是巫蛊,就十分恐惧。

江充一见刘彻上钩,就不失时机地进谗言说:“皇上雄才大略,应该寿比南山。可是疾病不愈,原来病因还是在蛊患。这宫外的蛊患虽除,但宫中却仍有人在用巫蛊作祟。看来只有彻底铲除蛊患,皇上的病方能好转。”

刘彻求生心切,竟然听信了江充的胡言乱语,“原来是宫中有人在用巫蛊作祟啊,江爱卿,朕命你为司隶校尉,总治巫蛊,方士檀何、将军韩说、御史章赣从旁协助,一定要把宫中所有的蛊患都铲除干净!”

江充正中下怀,大喜,跪下接旨道:“臣遵旨。”

江充领了旨意,带着檀何及一干胡人巫师,会同将军韩说、御史章赣等人趾高气扬地来到太子东宫博望苑。

太子府看门的仆人一看来者不善,皆上前阻挡。“你们是什么人?这儿是太子的东宫,未经太子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

江充仗着圣旨在手,而且人多势众,上去就给了守门人一巴掌,“瞎了你的狗眼了!我乃直指绣衣使者江充,奉圣上之命,前来捜査太子府,谁敢阻拦?”

太子府的人谁人不知江充是太子的仇人?俗话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他们虽然人少,但见自己人受辱,一点也不含糊,立刻拔出刀来,堵住大门口不让进去。里面的人也紧急关上了大门。还有人则急忙进去通报太子。

江充的人一看对方竟然敢亮剑,也是吓了一大跳,立刻也亮出自己的兵刃来,双方剑拔弩张,形势十分的紧张。

太子刘据正在逗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孙子玩,没想到一个家丁慌慌张张闯了进来,口里嚷嚷道:“禀太子爷,大事不好了!有个自称直指绣衣使者江充的人带了一帮人到了门口,要捜査太子府。”

太子刘据一听,怒不可遏,“好你个江充!我正要找他算账,他倒亲自送上门来了!也好,他们来了多少人?”

家丁擦了一把汗,道:“具体人数我没数,不过,黑压压的一大群,人数可不少呢!现在都被家丁们挡在了门外。”

太子刘据赶紧把手中的孙子递给了太子妃史良娣,然后说道:“走,我出去看看。”

太子妃史良娣听了,有些担心,提醒道:“夫君,来者不善,我们小心点。”

太子刘据觉得史良娣讲的有些道理,这江充明明知道跟自己结下了死仇,还敢这么明目张胆地送上门来,定是有备而来,自己大意不得。于是又吩咐道:“进儿,你速从后门出去,去把石大人请过来。”

刘进道了一声:“是,父王。孩儿这就去办。”然后牵了马,从后门出来,一路飞奔去请太子少傅石德。

太子刘据跟着家丁来到门口,让太子府的卫兵们将大门打开,威风凛凛地站在大门口,一声怒喝:“是哪里来的妖孽,敢在博望苑撒野?”

江充见是太子亲自出来了,不得不与韩说、御史章赣下了马,上前来参见太子。 “臣等参见太子爷。”

太子刘据怒道:“江充,你好大的胆子!这博望苑是本太子的住所,你也敢闯?来人,给我把他拿下!”

几名家将便上前欲把江充绑了。

御史章赣在他们这些人当中,年龄最大,处事也比较圆滑一些,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道:“太子请息怒。皇上命我等协助江大人彻查巫蛊案。并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宫中所有的蛊患都铲除干净。无论皇族贵胄,一律都要彻查,博望苑这儿已是最后一家的了。还请太子通融一下,卑职也好在皇上那儿交差。”

刘据有些将信将疑,因为他的人向父皇请安都没有见到人,但他也不敢造次,谨慎地盘问道:“你们口口声声说是奉皇上之命彻查巫蛊一案的,可有皇上的圣旨?”

江充得意洋洋地把揣在怀里的圣旨掏了出来:“当然有圣旨。请太子接旨。”

刘据接过圣旨一看,不象是伪造的,一时也不敢阻拦,略微思索了一下,便朝家丁们一挥手,“既然你们是奉皇上之命来的,那就请进吧。”

太子发了话,家丁们也不敢再阻拦,自动地往两边站列,让出一道口子来。

江充见状,也是大手一挥,下令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进去搜查?都给我记住,搜仔细点,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角落!”

他这一声令下,一大帮爪牙便涌入博望苑里。有的在房间里翻箱倒柜的查找,有的在后花园里挖土检查。各处的地面都被纵横翻起,以致太子睡的房间里都挖得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了。

家丁们气不过,跑到刘据面前告状道:“太子爷,您看看。这也太过分了吧?您的房间里挖成这个样子,还怎么睡啊?”

刘据心里也有火,但人家是奉了皇上的旨意而来,他也没法发作,想起老师提醒过的要“忍让”二字,只好窝在心里。“他们要挖就让他们去挖好了!你们都给我盯仔细些,不要让他们从中做了手脚。贵重的物品也盯着点,不要让他们弄坏了。”

“是,奴才明白。”家丁下去了。

一阵折腾之后,檀何趁人没注意,带人钻进苑中的一片树林中,装模作样地挖了起来。没过多久,就有人欢呼着蹦了出来,“找到了!找到了!江大人,韩大人,你们快过来看,这是什么?”

江充听到欢呼声,知道自己的人得手了,连忙带韩说、御史章赣过去查看证据。

刘据听他们嚷嚷说找到了证据,不由得心底暗暗有些发毛,连忙也跟了过去。

只见林中的一处坑里露出来一包东西,用丝帛包着,打开一看,里面是个桐木人,上面赫然写着“刘彻”二字。帛上面写的是汉武帝的生辰八字和没几个人看得懂的咒语。桐木人上的重要穴位全部扎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银针。

江充得意洋洋:“韩将军、章大人,麻烦你们也确认一下,这是不是诅咒圣上的东西?”

韩说、御史章赣拿过来看了看,也确认无误。“这就是诅咒皇上的东西!”

江充更得意了,故作挑衅的说道:“既然韩将军与章大人都确认无误,那我们就去跟太子理论、理论了。太子殿下,你刚才不是说要证据吗?你看这算不算证据?”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证据”,刘据一下子也急眼了。“我,我身为太子,怎么可能会去诅咒父皇?分明都是你们这些小人故意诬陷我!”

江充狞笑:“我诬陷你?韩将军、章大人,这些都是你们亲眼所见的,难道还是我故意诬陷太子殿下不成?”

韩说:“太子殿下,我们只相信我们所看到的,有什么您还是直接跟皇上去讲吧!”

江充的手下又将一些木头人陆续送了上来。“报江大人,我们又找到了其它的木头人!”

江充对韩说与御史章赣说道:“在太子宫中找出的木头人最多,还有写在丝帛上的文字,内容大逆不道,应当奏闻陛下。二位大人,你们有何意见?”

韩说:“我没有意见。大人如实上奏就行了。”

江充得意忘形地大笑,“好,通知下去,收队。太子殿下,卑职也是奉命行事,您有什么话可以跟圣上说去。告辞了。”然后得意洋洋地带人走出太子府。

刘据万万没想到江充竟然在自己的博望苑里找出了诅咒父皇的小木头人,也不知道是江充故意栽赃还是博望苑里的自己人瞒着自己弄的,反正现在已经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他就算是有一千张嘴,也无法替自己说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的了。想想自己的姨父公孙贺父子就是因为巫蛊一案而惨遭灭门,二位公主也因此丧了命, 他顿时吓得一下子就瘫坐在地上。

家丁们一见,连忙手忙脚乱的把他扶进屋子里休息,然后赶紧派刘力去找刘进。

刘力还没出门,就刚好看到太子少傅石德跟随刘进来了。“哥哥,石大人,你们总算来了。快,父王在里屋等你们!”

石德急步走进屋,看到了满屋的狼藉与手足无措的刘据,连忙问道:“太子,怎么啦?发生什么事了?”

刘据已然慌了神,看到太子少傅石德,如同等到了救星一般,“老师,大事不好了!那江充奉了父皇的旨意彻查宫中的蛊患,我一时大意,放了他们进来。没想到他们竟然在我们府中找出了一些诅咒父皇的小木头人,现在应当怎么办?”

太子少傅石德一听,立即叹道:“糟了!这下事情可不好办了!先前公孙贺父子、两位公主以及卫伉等都被指犯有用巫蛊害人之罪而被皇上杀死。如今,巫师与江充又从博望苑中挖出了证据。也不知是巫师故意栽赃放置的呢,还是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现在我们自己都没法跟皇上解释清楚的了。江充他们走了有多久的了?”

刘力答道:“他们没走多远,刚一盏茶的功夫。现在应该已经快到客栈了。”

太子少傅石德道:“还好,现在应该还来得及。不过,要想化险为夷,只能是兵行险着了!”

太子刘据一听,连忙问道:“什么个兵行险着?”

太子少傅石德答道:“太子,现在朝中是你监国,你可假传圣旨,将江充等人逮捕下狱,彻底追究其奸谋。他若不从,就将其诛杀!不过,此事要快,要赶在他向皇上报送消息前。而且,此事还需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太子刘据一听,顿时犹豫了,“擅自诛杀大臣,那不是谋反吗?不妥,不妥。不如我现在亲自前往甘泉宫请罪,向父皇说明一切,或许能侥幸无事。”

太子少傅石德一听,就急了,连声道:“太子,此事万万不可啊!因巫蛊一案,皇上已经对您起了疑心。要不然,公孙贺、你两个妹妹他们也不至于掉脑袋啊!太子殿下如今还想要前往甘泉宫请罪,那不是等同送羊入虎口吗?况且现在陛下有病住在甘泉宫里,皇后和您派去请安的人都没能见到陛下,陛下是否还在,也实未可知。”

刘进听了,也劝道:“父王,石大人说得对。如今皇上身边,奸臣、小人当道,是没有什么他们做不出来的!您一个人去,万万不可!还请父王三思!”

太子刘据这下彻底没有了主意,叹道:“只是这样一来,我又如何向父皇交差?”

太子少傅石德见刘据已不再是如当初那般坚决反对自己诛杀江充的计谋了,便进一步晓以厉害,“太子殿下,老夫知道你心地善良,一向忠厚老实,但今日形势不比以往,关系到太子府上所有人的生死存亡,万万不可心软啊!难道您忘了秦朝太子扶苏之教训了吗?”

太子刘据本来还在犹豫不决,太子少傅石德这一句秦太子扶苏之教训一下子惊醒了他。当初秦始皇死是有立遗嘱要把王位传给扶苏的,但宦官赵高联合李斯修改了遗嘱,改成传位于秦二世。当秦始皇死后,赵高就伪造了圣旨,下旨要扶苏自杀。当扶苏得到圣旨后,还以为真的是他父亲写的,就拿起了佩刀往脖子上一抹,倒地死了。秦朝也因此走向灭亡。如今的形势,的确与当年扶苏太子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想到大汉的江山社稷,刘据的心动了。

这时,刘进等兄弟也在一旁边劝道:“父王,不能再犹豫了!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要是让江充报了上去,我们就是死路一条了!反正是一个死字,还不如现在就跟他们拼了,或许还有条生路!”

整个太子府的人都明白,今日已到了关系到太子府生死存亡的时候了,都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等着刘据的指令。一时间,屋子里静悄悄的,就是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也都听得见。

太子刘据抬了头,打定了主意,朗声说道:“好吧,进儿,力儿,你们就按石大人的意思带人去办吧!我在这儿等你们的好消息。”

刘进大声应道:“遵命。”便立即忙碌起来。

太子少傅石德命人摊开帛书,开始伪造诏书。刘进则命家丁们准备兵器,全副武装,准备捉拿江充等人。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刘进携上刚刚写好的诏书,率领着一众家丁,火速赶往江充等人住的客栈。

刘进大摇大摆地来到客栈门口,冒充是皇帝派出使者,朗声宣布道:“皇上有旨,请司隶校尉江充出来接旨。”

江充与韩说、御史章赣等人刚赶到客栈住下,正准备把今日之事向皇帝禀报。刚刚提笔写了几个字,就听到外面有喧闹声,接着就有听到要自己出去接旨,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没来得及多想,就赶紧走了出来迎接圣旨。

刘进见江充等人出来了,就把圣旨一展,大声宣读道:“闻司隶校尉江充、方士檀何、大将军韩说、御史章赣借巫蛊一事诬陷太子,挑拨离间,心怀二心,着即日起免除江充司隶校尉、韩说大将军、章赣御史大夫职务,并交由廷尉府审理。钦此。”

圣旨读完,江充等人没想到等来的竟然是这样一道圣旨,大为惊讶。

就在他们目瞪口呆的时候,刘进手一挥,就有二人上前架了江充,绑了个严严实实。

姜毕竟是老的辣,圣旨刚一读完,御史章赣就闻出了有点不对劲,质疑道:“慢着,我们才刚刚搜到证据,还没来得及奏给皇上,皇上怎么就知道了此事?还下了诏书到这儿来了?”

韩说是武将,点一把火就着的那种,一听章赣这么一嚷嚷,立刻跳了起来,“假的,这肯定是假的!”

刘进一见露馅了,只得硬着头皮继续演下去:“大胆!连皇上的诏书都敢不认,你们这是想造反不成?”手一挥,早有准备的家丁们一拥而上,一阵乱剑就将韩说杀死了。

御史章赣因早有防备,反应得快一些,只是肩膀上中了一剑就爬起来跑了。

这边一动手,其它跪在地上候旨的侍卫这时也明白过来,慌忙站了起来,亮出了兵器,阻挡住追杀章赣的人。还有几个,拼死掩护着章赣逃往甘泉宫。

刘进这边派出的人来不及包抄他们,又加上这些侍卫的拼死抵抗,只得眼睁睁看着章赣逃跑了。

一阵激烈的搏斗过后,江充他们的人,不是被杀就是束手被擒了。

刘进打扫完战场,不无懊悔地回来向太子禀报:“父王,江充和他手下的胡人巫师已经被儿臣捉拿归案。那韩说不肯接受诏书,被我等当场杀死。只是孩儿办事不利索,让那章赣逃走了,怎么办?”

刘据道:“逃走了就逃走了,这事仓促,还是我们的人手不够,怪不得你们。你们也辛苦了。先下去歇息一会吧。”

刘进接着问道:“父王,江充和他手下的胡人巫师我把他们带过来了,请问该如何处置?”

刘据一听刘进提到江充二字,就气打不从一处来,怒道:“那狗奴才,先前扰害赵国国王父子,还嫌不够,如今又来扰害皇上与我!杀了他们,我都觉得脏了我这地方。来人啦!把江充和他手下的胡人巫师都给我拉到上林苑烧了!”

刘进道:“好!对付这种人,就该用这种办法!我这就派人去办。”

于是,江充等人就被烧死在上林苑了。太子起事失败后,汉武帝彻查太子造反的经过,得知了原委,大怒,又将江充的族人夷了三族。


葡萄写历史



害死刘据和卫子夫的罪魁祸首是汉武帝。江充只是个马前卒。

韩非子称,国君立太子后。太子和母亲便希望国君早死。非爱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众,则人主危。

依据法家思想。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皆希望皇帝早死。皆是汉武帝的死敌。 于是,汉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江充,太监苏文。以巫蛊之祸将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长公主全部灭族。受株连的皇族,不可胜数。

法家酷吏在世人看来是奸臣。在儒家看来也是奸臣。但在法家看来。是忠臣——韩非子谓之:从主之法,顺主之为,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

江充的结局是自己被杀,夷灭三族。断子绝孙。

江充的结局是必然的。韩非子有曰:事成则君就其功。事败则臣任其罪。

太子和皇后被杀后,汉武帝要找个替罪羊。于是,法家酷吏江充以谋害太子之罪被杀,灭族。而罪魁祸首汉武帝却逍遥法外。


杨朱学派


江充的得势,其实是顺应了汉武帝晚年的需要,他构陷他人,制造冤狱,甚至把矛头对向太子。这一切没有汉武帝的默许是不可想象的。江充借汉武帝疑心别人用魇胜之术诅咒自己之机在长安大搞恐怖,到处搜查,连皇后、太子的宫殿都不放过。汉武帝晚年多病,厌恶见人。太子刘据想向父亲辩白却没有机会,又害怕江充、苏文等人不断构陷,无奈起兵,杀死了江充。汉武帝镇压了太子的军队,太子逃亡途中自杀。后来汉武帝醒悟了,知道自已犯了错,于是灭了江充三族,并建"归来望思台"和“思子宫"纪念太子。


羽书迟


江充由一个亡命徒逃入京都,用“奉法不阿”的方法得到汉武帝的信任,获得尊宠后,掌握诸多特权,所以,他一上任就刻意“卖直”,一时倒也名震京师,加上江充报效皇上的知遇之恩,所以被他举劾了不少人,得罪了很多人,就连皇太子刘据的账江充毫不理会。江充他很清楚,一旦刘据登上帝位,决不会有好果子给他吃!自己清楚汉武帝最痛恨巫蛊诅咒,经过一番策划用这个方法来害太子刘据,太子刘据被迫无奈起兵捉住江充,亲自杀了江充奸臣,后被汉武帝误为抢皇位出动军队把太子刘据打败。刘据太子失败后与卫皇后因有同谋之罪皇后卫子夫心灰意冷自杀了。这场大乱,史称“巫蛊之祸”,不仅白白死了好几万人,就连汉武帝自己也弄得骨肉相残。此后,巫蛊之事人们再也不信了,武帝自己也渐渐觉悟,知道是江充从中施诈术,灭了江充三族。又作“思子宫”,于卫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既望思台),以志哀思。


刘愉快2013LHQ


江充引发著名的“巫蛊之祸”,逼迫太子刘据起兵,最终被刘据所杀,随后汉武帝又夷江充三族。

江充原名江齐,他的妹妹因善于歌舞而被赵国太子刘丹纳入宫中,江齐因而成为赵王刘彭祖的宾客。但是后来江齐和刘丹关系闹崩了,刘丹杀了江齐的父亲和哥哥,江齐逃如长安城,改名为江充。

随后,江充开始告御状,说刘丹与自己的亲姐姐以及父王刘彭祖的嫔妃有奸情,并且依仗权势欺压百姓,汉武帝大怒,虽然免除了刘丹的死罪,但废除了他的太子之位。同时,汉武帝又因为欣赏江充的不惧权势而开始重用他。

得势之后的江充更加目中无人,又仰仗汉武帝的宠信而得罪了很多皇亲国戚,京城中没有人不怕他,甚至皇太子刘据都曾经因为被江充抓住把柄而去给他道歉,二人也因此结下冤仇。汉武帝晚年病重时,江充害怕太子即位之后对自己不利,因而发起了“巫蛊之祸”。

在这场震惊朝野的变乱中,皇太子刘据被一步步逼迫到起兵诛杀江充的地步,但他举兵的行为让汉武帝相信了奸臣的话——太子谋反了!随后,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先后自杀。汉武帝在得知太子冤情之后夷江充三族。


国史通论


巫蛊之乱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不管是纵横四海霸气无敌的朱元璋还是满清圣皇帝康熙都心存忌惮,对自己的儿子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理解和信任的,当然也片面的造成了靖康之役和九子夺嫡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