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中的“手”指的並不是手,傳統功夫中先輩的智慧在這裡

對於武術真假是是非非的爭論也由來已久,對於每個人來說,對傳統武術的認識也不盡相同。由於一場武術打假的鬧劇,大家對武術的認識也見見產生了偏頗。本身就幾近面臨失傳的傳統武術,也再一次遭遇了危機。


武術中的“手”指的並不是手,傳統功夫中先輩的智慧在這裡


這場打假的真相也不願意過多去解釋,兩個本來互相認識的人上演了一場鬧劇,而後雙方名氣大振,開始收徒掙錢。通過毀壞傳統武術,毀壞中華傳承來獲利的行為也不想過多點評。多數網友質疑的既然傳統武術能實戰,為何不上擂臺,其實也並非不上,而是某位打假鬥士只和熟悉的人進行炒作,對於真正的比武都是拒之門外。陳建強就是最好的例子。


武術中的“手”指的並不是手,傳統功夫中先輩的智慧在這裡


傳統武術對於身體的認識和看法也都遠遠超出西方的格鬥術,纏絲勁、松沉、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這些專業名詞也都讓許多武術愛好者非常疑惑,今天也為大家解釋下武術之中的手到底指的是什麼。


武術中的“手”指的並不是手,傳統功夫中先輩的智慧在這裡


傳統武術之中對於身體的認識並非西方健身學那樣化簡為繁,西方的健身學之中對於每塊肌肉都有非常深的研究,怎麼樣鍛鍊每一塊肌肉都有具體的方法。而武術作為搏殺的技藝,幾千年的實戰之中,對於身體的認識也是完全不同。

武術先輩把身體看作一個整體,出拳之時的勁力叫做整勁,扎馬步之時叫做腰馬合一。詠春拳之中也常常提到硬橋硬馬,橋馬合一。講的便是手和腰部腿部腳部合為一個整體。


武術中的“手”指的並不是手,傳統功夫中先輩的智慧在這裡


但是武術之中的手並不是一個單單的手掌,而是有另外的解釋。在武術之中會更多用稍節來形容手,從我們的手掌、五指再到小臂、大臂乃至整個肩關節,都看作整個手。 而整個手臂又是和身體連貫在一起的。


武術中的“手”指的並不是手,傳統功夫中先輩的智慧在這裡


舉個例子來說,經常鍛鍊的人會知道對抗肌這個東西,當我們通過西方的出拳方法出拳時,幾乎就是腿部蹬地,然後手臂打出去。而在傳統武術之中則是完全不同的發力。因為把手看成了一個整體之後,打拳的發力點就不再是手臂。如果太過於強調手的握拳或是小臂和大臂的伸展,都會產生對抗肌做功。


武術中的“手”指的並不是手,傳統功夫中先輩的智慧在這裡


武術先輩的智慧也便是在此,在我們忽略了手臂之後,我們出拳的力量不再是依靠大臂和小臂的肌肉收縮,而是變成了腳的蹬地,腰的擰轉,再到龍骨的抽拉而催生的打拳力量。(龍骨在武術之中就是脊椎。)也正是因為這樣,過去的武打片之中也能看到武師出拳都會和空氣摩擦出非常大的聲音,因為打拳的力量非常強,今天就淺談到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