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 “氢”装上阵,后市还有机会吗?

最近以美锦能源为代表的氢能源再次掀起投资者的热情,2019年年初以来,燃料电池指数 (884166.WI) 上涨接近60%,跑赢沪深300约30个百分点,其中涨幅较大的京城股份(SH:600860)、厚普股份 (SZ:300471)、雪人股份(SZ:002639)等年初以来都实现了翻倍。涨幅已经超过100%,真可谓万亿市场 “氢”装上阵。

上周,新能源汽车板块最为让市场关注的事件,当属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及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了 2019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并于 3 月 26 日起实施。

万亿市场 “氢”装上阵,后市还有机会吗?

(图1: 四部委联合发布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新能源汽车补贴下滑幅度,基本在预期之内。

整体来说,2019 年正式期补贴比2018 年降低50%,与此前此前媒体报道和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且2020 年后新能源补贴将完全退出。

从主要代表企业3月27日的股价也可以看出基本符合预期:新能源产业链龙头公司宁德时代(SZ:300750)(锂电池)、比亚迪(SZ:002594)(新能源乘用车)、宇通客车(SH:600066)(新能源商用车)、先导智能(SZ:300450)(锂电装备)的股价均以小幅回调收尾。

万亿市场 “氢”装上阵,后市还有机会吗?

(图2: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落地)

同时,此次补贴政策明确了地方补贴支持加氢站建设。

我们曾在此前的系列报告《特斯拉在中国点燃的战火与篝火》与《特斯拉中国大降价:一场“一石三鸟”的阳谋》中,都有谈及到新能源补贴的下滑,且着重分析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指锂电池方向)的内忧外患。

本篇报告,我们将着重分析新能源另一个冉冉升起的方向——燃料电池。本次补贴政策明确了地方补贴支持加氢站建设,且后续将有支持政策出台,有望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爆发。

虽然早在2009年,国内就已经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燃料电池的发展,但是在过去近10年的时间,扶持的重点仍然在锂电池领域。直至2019年,特别是进入3月份,政府密集出台实质性政策支持燃料电池的发展,逻辑从此不同。

仅以2019年3月为例,发改委等7部委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包含多项目燃料电池和氢能条目;3 月 15 日,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推动加氢等设施建设,标志着燃料电池产业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3月26日,财政部等4部委提出地方补贴需支持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

万亿市场 “氢”装上阵,后市还有机会吗?

(图3:2019年燃料电池政策加速)

万亿市场“氢”装上阵

【1】 燃料电池前景广阔

早在2016 年,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编制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就对氢燃料电池行业的蓝图进行过规划:

到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要达到10000辆、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产业产值突破一万亿元。

到2030年,燃料电池的系统成本将快速下降,到不及1000元/kw,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150万辆的水平(与锂电池汽车2018年水平相当),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元。燃料电池汽车也将成为氢能行业中最大的一个细分板块。

万亿市场 “氢”装上阵,后市还有机会吗?

(图4: 氢能行业的万亿蓝图)

如锂电池行业当年一样,市场最为担忧的几个问题:技术上是否可行?成本是否具备优势?

的确,技术和成本是所有行业商业化的先决条件。

丰田氢能源旗舰车Mirai在2014年横空出世,据Information Trends的研究结果, 2017年全球氢燃料电池车销售3382辆,其中丰田Mirai就卖出3000辆,占比为75%,证明了氢能源车的商业化的初步成功。

此外,巴拉德(NASDAQ:BLDP)9ssl电堆寿命已突破3万小时。不管是从零部件还是整车,都证明最难的技术瓶颈已经解决。

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链的配套发展将是燃料电池成本下降的重要助推力。与传统燃油车一样,氢能源燃料电池车车的发展依赖于加氢站和氢气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这是燃料电池除技术进步外,产业链成本下降最大的促进因素。日韩燃料电池汽车预计2025年能达到传统内燃机车成本水平。

目前,燃料电池与2012年前后的锂电池行业非常类似,政策面支持力度加大,技术达到初步的产业化条件,产业链国产化进程也逐步开启,资本市场投融资热度上升。

我们认为,这块万亿大蛋糕在逐步形成,反映到股票市场上,将从此前的“炒概念”转为“基本面推动”,中线板块的买点是在上次股价调整下来后才出现的,但是已经涨停或者大涨的票不要去追。

(文中相关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中所提板块、个股均只作为逻辑分析与技术交流之用,不作为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