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三小,四通",能佔一個,也恭喜你

人的壽命不僅與基因有關,還與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自古以來,人們追求長壽的步伐從未停止,但仍有許多人忽視日常保健的重要性,常常在疾病到來後追悔莫及。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事實上,很多人會擁有長壽,並不是偶然的。通過對長壽老人的調查,發現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值得我們研究、學習。

長壽的人,一般有"三小,四通",能佔一個,也恭喜你

"三小":

一、肚子小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腹部肥胖者比一般肥胖更不利於身體健康。

這是因為五臟位均位於腹部,腹部肥胖會擠壓身體中的器官。如,如果肺部受到擠壓,身體就會出現呼吸困難、噁心的症狀。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且腹部周圍的脂肪很敏感,一旦脂肪過多進入消化系統,就會影響肝臟增加患脂肪肝的幾率。

此外,過多的腹部脂肪會導致高血脂,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二、脾氣小

如果想身體健康少疾病,擁有一個好脾氣至關重要。

遇到麻煩時不要急躁,遇事暴躁,或者是凡事喜歡鑽牛角尖的人,往往最容易被一些重大疾病一擊即中,如癌症、腦梗、心梗等。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專家坦言,"慢性子"的人更有可能活得更久。這不僅體現在脾氣小,在吃東西時細嚼慢嚥,身體內系統每天都處於正常的循環中,自然而然就會少疾病煩擾。

因此,如果你的脾氣暴躁,一定要改改,少發脾氣,更貼近生活一點。

三、胃口小

探尋長壽老人的生活中發現,他們在飲食上大多都是7到8分飽,再喜歡也不會多吃。

其實保持一定的飢餓感是長壽的方法之一,大吃大喝式的飲食,不僅會加重腸胃的負擔,還會從而增加直腸癌、結腸癌的發生風險。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俗話說:"常有三分飢,百病不相襲。"所以日常飲食一定要控制量,不能喜歡就暴飲暴食,不喜歡就一口不吃,非常不利於健康。

"四通":

一、血管通

血管不通百病生,不健康的飲食和作息,正在不斷的損傷我們的血管,導致血管逐漸變薄,變窄、使血管堵塞不斷加重。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心梗,腦梗,肺栓塞是危害性命的疾病,都是由於血管堵塞造成的。

因此,日常保持血管通暢是長壽的必要條件。

疏通血管,經常吃兩類食物:

1,花青素含量高

花青素是人體血管非常缺乏的一種元素。研究表明,日常飲食中花青素攝入過少、體內自由基過多,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花青素在身體中作用繁多,可參與身體的血液循環,清除血管中的垃圾,加固血管,抗突變,有保護肝臟作用。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另外,這種元素對於預防心梗、腦梗等血管疾病均有預防的效果。在現有食物中,山月莓、藍莓、紫色葡萄都含有花青素,山月莓中花青素的含量高達63%。

建議每天溫水泡服6-8顆山月莓即可滿足身體的需求。

2,豆製品

經常食用豆製品,可以補充高蛋白質和脂肪,增強體力。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其中,豆腐就是一種非常普通且常見的豆製品。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李立教授說:"每天至少保證吃半塊豆腐,就可以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疾病"。

二、腸道通

腸道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人體所需的99%的營養素會被腸道消化吸收。而腸道的健康與我們身體的免疫力密切相關。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人體中幾乎70%的免疫細胞位於腸粘膜中。因此,腸道的日常維護不僅有利於排出體內毒素,還可降低腸道疾病的風險。

保持腸道通暢,可以常吃粗糧:

現代人的飲食太過精細,這些做工精緻的食物,實際上已經失去大多數的營養。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糙米中的營養,相對來說較為完整,除了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外,它還保留了大量膳食纖維,可促進人體腸道蠕動,同時還有軟化糞便的功效。

三、呼吸通

呼吸是否平穩,這表示肺部功能的強弱。如果肺部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和噁心等不適。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特別是對於老年吸菸者,如果出現胸悶和咳嗽,建議最好去醫院做肺部檢查以確定肺部是否有病變。

每日肺部保養,補充2物:

1,補水

保持肺泡溼潤,才能維持肺部的正常活動。

建議養成每天積極飲水的習慣,不要等到口喝時再喝水。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可以早起洗漱後,喝一杯溫水,沖走身體各個器官一夜累積的毒素,及時緩解缺水狀態造成的不適。

2,白色食物

多吃一些白色食物,對滋養肺部有好處,特別是現在早春,春暖花開,正是養肺的好時機。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可以吃一些百合,蓮藕,山藥等,所有食物都可以滋養陰氣,滋潤肺部,有益肺部,還有緩解咳嗽的作用。

四、思想通

這裡的思想通,是指人老了一定要開明,一方面是思想上,凡事要看得開,對於後輩人不要干預過多,享受自己的晚年,不要太過操心,不倚老賣老,不暮氣沉沉。

調查顯示,長壽的人,一般有

另一方面是指要接受新鮮的事物,多出去走動,多交朋友,把養生鍛鍊、寫作學習變成自己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