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於1950年的華縣郭村秦腔劇團

郭村秦腔劇團的輝煌與落寞

作者 同延齡

郭村秦腔劇團解放初成立,50年代曾享譽華縣,排演過眾多膾炙人口的大本戲和摺子戲,脫穎出許多演員名角,被郭村及周邊民眾交口稱譽,它流光溢彩的一頁,至今為秦腔愛好者所懷念。

組建於1950年的華縣郭村秦腔劇團

郭村村委會(原郭村學校) 高振強 攝

解放前郭村曾有過秧歌劇團,有一幫愛好跳唱的中青年藝人。解放後,隨著社會安定,為活躍文化生活的需要,1950年由村長王三傑倡導,每戶義捐2元為一股,最多捐三股款購戲箱,籌建郭村秦腔劇團,推選同悅亭為劇團團長。到西安訂做戲箱款不足,由共青團領導青年勞動募捐。劇團需要導演,同悅亭等人到原渭南縣新民劇團放言願到郭村落戶,分給最好的土地、住房。劇團著名演員朱育民被這幫樸實村民所感動來郭村落戶。

朱育民來到郭村,分到了最好的楊斜校閱場(民國26年蔣委員長曾在此閱兵)土地伍畝,並搭蓋了住房,團支部幫他收種莊稼。擔任劇團副團長的朱育民手把手的培養演員,培養了一批才華橫溢的新秀,排演了眾多的秦腔劇目。該劇目有:全本戲《串龍珠(又叫徐州革命)《反徐州〉》及現代戲《黃龍山革命》,摺子戲有《殺狗勸妻》、《殺廟》、《斷橋》、《別窯》、《安安送米》等。後又排全本戲《十五貫》、《遊龜山》、《打金技》、《四進士》等劇目。

由朱育民扮演《周仁回府)中的周仁,在《(哭墓》一折中,他將周仁忍辱負重,痛失愛妻、又不被朋友理解的無奈、悲苦心情演繹得淋漓盡致,他用“閃單翅”“拋發”等特技,抑揚頓挫的咬字和發聲,抽泣性虛字潤腔,大段哭音唱詞,如流水鳴咽,如泣如訴,娓娓動聽,令人悽楚,博得廣大觀眾叫絕,並得到秦腔同仁的讚許。在《藏舟》一折戲中,由他培養的武小生武建沒,飾演劇中的錢玉川,與扮演漁女胡風蓮的少女閆便草,將錢玉川文武雙全,英俊瀟灑;胡風蓮美貌多姿,有膽有識表演的惟妙惟肖,扣人心絃,引得觀眾讚不絕口,外村觀眾稱譽說“郭村竟能出這等人物,真乃藏龍臥虎之地也!”

在摺子戲《釘缸》中,演丑角的鄭萬龍,屁股坐地,雙腳懸缸,一手執錘,一手持釘,口唱股搖,身動缸行,以屁股走路轉圈,博得掌聲如雷。更為難得的是,鄭萬龍扮丑角,並不扭捏作態,無病呻吟,在舉手投足之間,眼斜嘴歪之瞬,即表達了一種情態,展現了丑角的愛恨情仇。詼諧之舉,信手拈來,滑稽之態,源於自然,引起觀眾噴笑與叫絕,真乃筆者僅見、無出其左的天才丑角藝術家。

老生範克堂,在《兩狼山》中扮演楊繼業,在《李陵碑》一折中,將老令公面對兵死將亡,番兵圍困,看到番人敬修的《蘇武廟》《李陵碑》,感慨萬千,懷著對奸臣的憤恨,對國家社稷、家鄉親人的眷戀,及老驥伏櫪,無力迴天的蒼涼與無助,情願捐軀疆場的悲壯情懷,刻劃得入木三分、摧人肝腸,引起觀眾無盡的遐想和難抑的悲傷。

組建於1950年的華縣郭村秦腔劇團

郭村戲樓 魏俊先生 繪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縣劇團的前身——聯合劇團成立時,得到郭村劇團的傾力幫助,不但把戲箱無償借給三年,連同郭村劇團團長同悅亭、副團長朱育民都被請去任劇務部長,郭村管戲箱的範三義、範克儉均被請去分管大衣二衣箱,對華縣秦腔劇團的成立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記得筆者上學時,大概是1956年,將我班張福盈,高西琴召到縣劇團,因二位均在村劇團演過小角色並得到好評,同勝利說,那是縣上辦藝校,為成立縣劇團培養人才,縣劇團58年才成立,當時郭村是全縣唯一有全套戲箱的村子。

60年代中期,老戲停演,70年代後,繼之而起的樣板戲被改制秦腔後,郭村剛團步入了一次異樣的輝煌。在秦腔《紅燈記》中,範民州扮演李玉和、武淑娟扮演李鐵梅、黃淑雯扮演李奶奶,在《沙家濱》中,武淑娟扮演阿慶嫂、黃淑雯扮演沙奶奶、範民州扮演指導員,薛俊忠扮演刁德一:其激情的唱詞、惟妙惟肖的裝相和演技、電打佈景的運用,及文武場面陣容的宏大,使秦腔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獲得觀眾的讚賞。

這一時期的一個特點是巡迴演出,是作為政治任務的無償奉獻,卻客觀上起到了展示郭村秦腔劇團的效果,掀起了爭看郭村戲的小高潮,為當時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1978年老戲開禁後,同勝利曾在當時公社黨委的倡導下到各鄉鎮賣戲,由竹五虎伴演的包文正獲得包括幾個縣劇團老藝人在內的一致好評,被認為是周圍數縣難得一見的高手。因劇團的聲望頗高,惹得各處排隊預約,並受到西安《易俗社》的邀請,願為郭村秦腔劇團在西安演出提供方便,上演了一幕落日前的輝煌。

一個村劇團,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不外乎這幾條:(1).郭村為華縣四大村之一,當時有近兩仟口人,村中間有座清代戲樓,戲樓前有約1200平方米廣場,基礎設施好,人多勢眾演員基礎大。(2).村領導的傾力支持,全村鄉親的熱情擁護與積極參與。(3).劇團團長身心與共的敬業精神,(4).最關鍵的,是導演的選擇與任用。用我弟同延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的名言來總結,那就是“沒有辦不成的事,只有辦不成事的人。作為導演,關鍵是要選對人用對人,善於因人施教,因勢利導;作為演員,要注重對劇情的理解和角色的把握,要把角色的喜怒哀樂表現到恰到好處,並能推陳出新別具一格,這就要看演員的悟性和天份了。從這一點說,朱育民是當之無愧的伯樂和名星導演,他慧眼識珠的才能,因材施教的技巧無人能比。由他選拔的演員,組建的文武場面,稱得上較完美的組合,稱得上群星匯萃光曜夜空,因而能演繹出情節各異,啼笑歌哭的悲喜劇。

當一種文化成為時尚,會起到大眾模仿學習,進而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思想行為與道德情繰,起到端正民風、懲惡揚善的效果。這就是文化造就的藝術力量,是由同悅亭朱育民等精英造就的藝術境界,而通過眾多演員和觀眾貝海覓珠般的淘冶與凝鍊,在使劇目日趨成熟、爐火純青的同時,亦培養和造就了一批批藝術新秀,通過新老藝人的精湛表演,促進了秦腔藝術步入輝煌,這正是時勢造英雄的最好註腳。我國的傳統文化正是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中得到繼承和壯大。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戲劇這種臉譜化的表達藝術和舞臺化的表現形式己稍嫌落後,讓位於電影與電視劇,但熱愛秦腔藝術的西北五省廣大觀眾,依然抱著滿腔的熱忱不離不棄。我們懷著虔誠的心情、深厚的敬意緬懷那些曾為郭村的秦腔藝術做出過貢獻的人們,儘管他們中的多數人已經作古,但他們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將定格於這代人的心間,併成為郭村歷史的輝煌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