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牽手》:浪漫與哀愁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第三者介入婚姻生活的問題,成為許多電視劇表現的熱門話題,1998年濮存昕、呂麗萍、許晴主演的《來來往往》和1999年蔣雯麗、吳若甫、俞飛鴻主演的《牽手》,都以婚姻中夫妻感情質變和丈夫在婚外與年輕美麗女性產生一段感情為表現內容。

在當時,互聯網還不發達,觀眾沒有途徑指責和謾罵出演第三者的演員。不像現在,但凡演了什麼反派角色,演員大多都要跟著遭殃,例如《我的前半生》裡介入他人婚姻的凌玲飾演者吳越被罵,八卦新聞隨著電視劇熱播被翻出來講了又講。九十年代末出演電視劇中第三者的許晴和俞飛鴻,到今天仍然被許多人視為“女神”。女神,就是被歲月饒過的那些人。

俞飛鴻飾王純

《牽手》中王純這個角色,相當於現在電影裡杜鵑常常扮演的角色,杜鵑代表的校園時代的初戀是冷淡的仙兒,王純則是清純熱情有活力的,是有煙火氣的。

這個角色第一次出場是在街邊買油條當早餐,因為五毛錢和攤主拌嘴,吃了半根剩下的還人給被碰掉了,這個世俗、平常的場景奠定了王純這個角色在後續故事中的形象基調,她不是被妖魔化的、瘋狂的、處心積慮破壞別人家庭攫取利益的毒婦人,就是一個走上愛情歧途的普通年輕女性,和普通人一樣要吃早餐,會遇上倒黴的事情,會執著爭執,也會聳聳肩表示釋然。

想当年|《牵手》:浪漫与哀愁

《牽手》劇照

九十年代電視劇中和有婦之夫產生感情的年輕女性,可以理直氣壯地講出“這事兒怪不到我頭上,他們的婚姻已經死了,就算沒有我也會有別人”的臺詞,而現在這樣的臺詞幾乎聽不到了。

出現和消失背後都是時代之光的投射,不是指某些不言自明的取向紅線,而是時代真的不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男女雙方以婚姻為目的相識多半靠介紹對象,自由度並不如現在這麼高,“流氓罪”直到1997年才正式從刑法中消失,在此之前雙方婚前對彼此的認識存在不全面、不清晰的可能,婚後出了情感問題,雙方溝通、志趣出現矛盾都算情有可原。

或許正因如此,電視劇越往後演越少見這種在婚外找到真愛的情況,觀眾對於婚外有真愛的表現也越來越排斥。

蔣雯麗飾夏曉雪

另一個原因在於,九十年代的這股婚外戀題材影視作品也是對八十年代蓄積的女人味需求的一次爆發。八十年代以前,女性一直以“半邊天”和“鐵姑娘”的形象出現,她們不在男性之下,甚至常常表現優於男性。九十年代起,一股浪漫的思潮開始推崇西方化的嫵媚嬌豔、或是溫柔賢淑的持家女性形象,社會對於女人開始了重新定義。

有趣的是,《牽手》在敘事中和近二十年後的《我的前半生》又有相似之處。

《牽手》中,蔣雯麗飾演的夏曉雪為了支持吳若甫飾演的丈夫鍾銳,在家做家務帶孩子,放棄了自己的工作。雙方分手後,夏曉雪憑藉自己的能力重新在社會上贏得了一席之地,遇到了新的追求者,找回了自己的價值、尊嚴和存在感。

《我的前半生》馬伊俐飾演的女主角放棄職場的原因雖然不同,但後續的路徑也類似。所以說,不管什麼年代,影視創作者似乎都認為社會才是女性展示自我、保存自我價值最好的平臺。

編劇王海鷗在後續的《中國式離婚》中也講述了中國婚姻中夫妻存在的問題,在這部電視劇中,夫妻之間即便不存在第三方介入也會出現矛盾。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牽手》中王純的那句“他們的婚姻已經死了,就算沒有我也會有別人”。決定夫妻情感出現縫隙的往往是觀念、狀態和溝通不暢,但最終維繫婚姻的,卻是中國傳統價值觀中的家庭觀念,尤其是那句經久不衰的“為了孩子”。

《牽手》中最浪漫的愛情並不發生在鍾銳和王純的婚外戀中,而是夏曉雪妹妹夏小冰(何琳飾)身上,這段浪漫唯美的愛情以悲劇收場,但姐姐已經完全開啟新天地的人生卻能因為孩子“破鏡重圓”,支持這種走向的也是創作者中國社會傳統家庭觀念。它既排斥女性在家庭的自我限制,又排斥絕對浪漫的愛情,要求女性外抓事業內掌家、兩手硬來兩開花。與其說九十年代幻想的是“女人味”,不如說是要求八十年代的“鐵姑娘”進化成“女超人”,社會對女性的要求更高了。

九十年代末出現的《牽手》全篇貫穿著三寶作曲的背景音樂,浪漫又哀愁,它有生活化的表演,有曲折的劇情,有社會的影子,也有動人的愛情。重新回看《牽手》,就像坐上出租車的鐘銳會看夕陽中的王純,那樣的面貌令人難忘,卻也不知以後會不會再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