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他第一个从金水桥上走出来升国旗,如今,这个路线已经成为天安门升旗仪式的正式路线;

他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降下半旗,后来这个独自琢磨出来的降半旗标准成了惯例,并被写进了国旗法;

他第一个以太阳升降为标准来升旗和降旗,后来,这种做法被延续下来,并编排了“国旗升降时刻表”,以确定准确的太阳升降时间。

太多的第一次,从1951年10月1日开始到1977年5月北京卫戍部队接替了升国旗的任务,他迎着金水桥的朝阳,踏过了整整26年的岁月。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一、小电工的大事情

这件事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却是真实的发生在了历史中——一个小电工将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没有国旗班的日子里,风雨无阻坚持了26年。

这个小电工名叫胡其俊,也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共和国的土地上。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随后,由于升旗用的电动升旗装置,是由当时冀北电力公司北平分公司设计的,所以在1949年到1951年的两年里,升旗任务是由当时北京市供电局一位叫陈鸿年的老人负责。

而到了1951年9月30日下午,国庆节前夕,22岁的北京电力局政治供电科的电力工人胡其俊突然接到领导通知:组织上决定交给他一个光荣任务——从明天开始由他负责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的任务。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当时应该只有惊喜,他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与共和国如此亲密的人——第一次从天安门管理委员会领回国旗后,他“心里开始七上八下,高兴、害怕,都涌在心里头,一整个晚上脑子里一遍遍地过升旗的程序”。

尽管胡其俊心里充满紧张和神圣感,他第一次升旗的经历实在称不上庄严。甚至当时还闹出了一点小笑话——1951年10月1日那天凌晨,当胡其俊第一次走向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旗杆时,广场上的警卫因为从没见过他,好说歹说,就是不让他靠近。费尽周折进去的胡其俊面对的问题还不少。

当时,因为激动而一夜没合眼的胡其俊必须把国旗放下,手脚并用,才能费力地翻过旗杆周围一米多高的汉白玉围栏,进入升旗台。随后,他必须蹬着底座边上的配电器箱盖,爬上两米高的基座,然后小心地挑好站立点,稳住身子,再用铁丝把国旗的旗杆一点点捆扎在升旗杆上,这才能跳下来,喘口气。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等东方透出亮光,他把国旗升上去,还要再花费同样的力气翻出围栏,跑到远处去看看国旗的高度是不是合适。看完不放心,还要再爬上天安门城楼,去打量一下自己的成就。

这一打量就是26年!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二、岁月如刀,坚守本心

从那一刻起的26年里,电工胡其俊便正式成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手。既没有乐队,也没有掌声,26年里,每当有节假日、盛会和庆典,他都会独自一人用略有些机械的动作扳动开关,在这个国家的心脏升起国旗以示庆祝。

也有时候,他还要降下同一面国旗,为突如其来的哀悼渲染悲伤。

1953年,斯大林逝世的消息传到中国,胡其俊得到通知,要为斯大林降半旗——这是新政权第一次为一个人降半旗。胡其俊并不知道到底该怎样执行:是降到旗杆高度的一半,还是三分之一?是直接升到半旗,还是先升到竿顶,再降下来?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那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报纸来学习这些,但胡其俊凭自己的感觉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先把国旗升到杆顶,然后降下来,约摸停在第二节旗杆的中间位置,就固定了下来。此后,他还特意跑远了,看看旗子的高度,觉得满意了才离开。

这个独自琢磨出来的降半旗标准后来成了惯例,并被写进了国旗法。20多年后,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先后辞世,胡其俊一次又一次地在天安门广场降下半旗。

天安门广场上那面标志性国旗的升降中,他爬进爬出,爬了26个春秋。那时候,升旗没有固定的时间。胡其俊甚至连手表都没有,他只能通过清晨的鱼肚白或者傍晚的晚霞来确定大概的时间,遇上雨雪天气,就只能凭感觉。那时候,升旗的现场也并没有那么庄严,有几次,碰上开关恰好坏掉,胡其俊只能用尽全身力气,把国旗用手拉到竿顶。

每当做完这一切后,胡其俊会骑上自行车,穿过大街和胡同,回到家里,或者是回到他那日复一日的本职工作中。

他仍然是那个普通的北京电力局工人,领着普通的工资,住着普通的平房宿舍,只在重要的场合才舍得穿上自己的呢子料中山装。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三、永远的国旗班

这一个26年的轮回持续到了1977年5月1日劳动节,这一天,胡其俊特意换上了一身涤卡衣服。傍晚,当他降下旗,把它送回天安门管理处的办公室,然后骑着自行车消失在长安街的人流里时!

属于他的一个时代也结束了。

这个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宣告结束!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从这一天开始,1977年至1982年,北京卫戍区接手升旗的工作。升旗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节日升旗改为每日升旗。由两名身着65式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执行升旗任务,一人引路,一人扛旗。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1982年12月28日,赫赫威武的“天安门国旗班”正式成立——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天安门,担负升降国旗和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迎宾仪式的现场警卫光荣任务。从此,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2018年1月1日7时36分起,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时间继续倒退回1977年,从那以后,他仍然每年都会去天安门广场,只是从旗手变成了观众——但我想他心中的那抹红旗从未消失,日升夜落,不曾停歇!

2007年9月30日晚,78岁高龄的胡其俊突然问家人,“今天是几号?”当得知是9月30日的时候,他对儿子胡克军说:“明天是10月1日,该升旗了。”

第二天11点左右,国庆节,胡老因心脏病去世。


一个人的国旗仪仗队   ——小电工与天安门升旗的绝密任务

小记:

1983年,教育部下文要求中小学举行升旗仪式;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国内开始有了电视直播,中国人第一次通过电视看到国旗在国外的赛场上升起。

“国旗逐渐成了爱国的象征、政治的象征”。

曾有人认为:如果胡其俊一个人的升旗仪式一直保留到今天,“那将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升旗仪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