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對身體有好處,是真的嗎?

對影成三人204723445


(特約回答: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感染病研究所 賈醫生)


發熱是我們日常最常見的疾病症狀之一,目前認為多數發熱是由“致熱源”引起,原因多樣,可能是感染性也能是非感染性疾病。而非致熱源性發熱常見:甲亢、外傷、心衰等原因。小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全,調節功能不佳也可能引起高熱。發熱雖然會造成人體很大不適,並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但並非百害而無一利。



發熱的“優點”簡而言之有二:1、發熱是人體自主的防禦功能之一,如在細菌、病毒入侵身體後,可以破壞其適宜的生長溫度,加熱變性其所需的酶,使病原體減緩生長甚至被殺死,提高機體整體免疫力和代謝能力。2、發熱是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現,可以有助於醫生診斷疾病。


其實並非所有的發熱都必須當時立即給予退燒藥等進行降溫治療,輕度的發燒可以通過物理降溫,如多喝水、在前額使用降溫貼冷敷,用溫水擦身等。在發病初期立刻降溫、服用抗生素等藥物很有可能會影響醫生判斷症狀診斷病情,也阻斷了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但一旦發現突發高熱(超過39℃),或持續低熱(37~38℃)達2~3周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對高熱及超高熱病人(40℃以上)要及時降溫,以免發生驚厥。


一般的發熱病因多由感染引起,如:感冒、肺炎、顱腦感染、胃腸感染等,可以通過細菌培養、病毒檢測、血常規、拍片等手段找出病因。但也有很多不明原因發熱的病人,現已統稱為“發熱待查”。此類病人要通過詳細詢問病史,有無出國旅行經歷,仔細的體格檢查與至少進行血、尿、便常規檢查,配合電解質、肝腎功能、胸片、腹部B超及血培養等各項檢測去鑑別病因。發熱待查常見病因包括:少見病原體感染、一些自身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腫瘤、HIV感染、藥物熱等。


在就診時,除了告知醫生體溫度數外,還要記住自己的發熱規律幫助醫生判斷熱型。

1、稽留熱:持續高熱39℃以上,24h體溫變化不超過1℃,持續多天,常見於大葉性肺炎、傷寒、腦炎等疾病。

2、弛張熱:24h體溫變化超過1℃,但最低體溫仍超過正常水平,且呈持續增高趨勢,常見於感染性心內膜炎、風溼熱等。

3、間歇熱:體溫忽然達高峰持續幾小時後,又降低至正常水平,如此體溫反覆交替,常見於瘧疾、膿毒症、腎炎等。

4、迴歸熱:體溫急劇升至39℃以上,持續數天後,再降至正常水平持續數天,如此交替出現,常見於蝨、蜱傳播的螺旋體感染、霍奇金病等。

5、波狀熱:體溫漸漸升高達39℃以上,持續數天後,又漸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續數天,再逐步升高,如此反覆出現,常見於布氏桿菌病。

6、不規則熱:發熱特點無一定規律,可見於呼吸道感染、支原體肺炎、肺結核、白血病等。


發熱並不可怕,在起病時及時就醫,科學護理即可。除了物理降溫,退熱貼或冷水袋冷敷額頭、肘窩等部位。也可服用退燒藥物,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但要著重注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現象,是否是兒童、孕婦、患基礎病老人以及已經自行服用了感冒藥、抗生素等藥物,務必謹遵醫囑。


醫患家


發燒對身體有好處,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

而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我們知道,發燒是人體對抗感染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

一方面,發燒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免疫反應性能,更好地對抗感染;另一方面,發燒是受下丘腦體溫中樞調節的生理反應,最高溫度是受控制的,不會造成組織損害。

因此,發燒對身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但是,發燒是如何激發免疫系統更有效工作的,具體的分子機制所知尚不多,使得“發燒有好處”這種說法的說服力大打折扣。

我國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陳建峰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著名的免疫學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其中一項關鍵的分子機制,為這種理論提供了堅實的證據。

發燒可以改變免疫細胞,更快更好地參加對抗感染的戰鬥

研究發現,發燒,特別是當體溫高於38.5℃時,可以改變像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表面一種蛋白分子的表達和結構,使得這些細胞可以更好地通過血管到達感染部位,參與炎症反應。

我們知道,免疫系統人體對抗感染的主要機制,免疫系統的工作依賴於多種免疫細胞對外來侵入的細菌病毒的識別、圍剿和殺滅。

就是說,免疫系統的哨兵細胞一旦發現入侵者,就會發出信號召集更多免疫細胞達到感染部位參與戰鬥。

但,人體的免疫細胞主要位於血液中,血液中的免疫細胞需要首先粘附在血管壁上,再穿過血管壁,才能進一步達到感染部位。

在免疫細胞粘附和穿出血管壁的這個關鍵步驟中,主要的免疫細胞——淋巴細胞表面一種被稱為整聯蛋白的細胞粘附分子在炎症期間淋巴細胞的轉運中起著關鍵控制作用。

上海的科學家在小鼠實驗中發現,發燒可以增加T淋巴細胞中熱休克蛋白90(Hsp90)的表達。Hsp90這種蛋白質與淋巴細胞-α4整合素這種粘附分子結合,促進淋巴細胞與血管的粘附,並加速遷移到感染部位。

更具體的,研究人員發現,發熱誘導的Hsp90與α4整合素尾部結合並誘導整合素激活。一個Hsp90分子可以與兩個整聯蛋白結合,導致淋巴細胞表面上的整聯蛋白聚集。聚集的整聯蛋白激活從而促進淋巴細胞的遷移。

研究還發現,這種機制不僅存在於淋巴細胞,是一種通用機制,也在其他免疫細胞的千以上起著作用。

通俗一點說,就像在一場戰役中,先頭偵察部隊發現敵情,發出信號召集大部隊參與戰鬥。

發燒,可以更高效的召集和運輸主力部隊趕到戰場,參與戰鬥。

為了驗證這一發現,研究者在細菌感染和其他發燒的小鼠模型上進行了實驗。發現當Hsp90和整聯蛋白之間的途徑被阻斷時,炎症反應受抑制的實驗小鼠很快就會死亡。

研究還發現,這種作用機制還具有一定的溫度閾值,只有當體溫超過38.5℃時,這種途徑才被激活。

當然,這一途徑並非感染特異性的,其他原因導致的發燒同樣可以通過這種機制啟動更有效的炎症反應。

像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炎症反應對病情發展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炎症反應加劇可能會導致疾病復發和進展,就可以通過抑制這一機制來減輕炎症;後者,炎症反應有利於抑制腫瘤的生長,則有可能通過激發這一途徑開發腫瘤治療方法。

總之,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這一研究在發燒促進炎症反應的具體機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發現,為發燒可以獲得有助於抵抗感染的好處的理論提供了重要證據。

發燒有好處,不能與兩種情況混為一談

一種是,體溫調節機制失靈的體溫過高。

如前所述,發燒是在體溫調節中樞調控之下的生理反應,所能達到的最高體溫是由“設定點”控制的,會被限定在生理範圍內;而且身體也有內源性降溫機制,因而體溫並不會失控。

相反,某些情況下,體溫調控機制失靈,比如,夏天所謂嚴重中暑,即熱射病,是由於體液過度丟失循環衰竭而導致出汗這種最有效的散熱途徑失效而導致提問時區調控升高導致的體溫過高。當體溫超過42℃,及以上時,就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另一種是,嚴重感染或其他疾病伴有發燒,發燒替原發疾病造成的危害背鍋。

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有些疾病本身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嚴重危害,乃至死亡。 很多人往往把最終的健康危害當成發燒的後果,稱“發燒燒出腦炎”“發燒燒出肝膿腫”……等。

實際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發燒成了原發疾病的背鍋俠。


掙脫枷鎖的囚徒


身體內部存在各種細胞,就像侍衛一樣保護著身體。如果外界有細菌侵襲而至,身體便會做出相應的反應,維護身體健康。很多人因此會問,發燒對我們的身體會有好處嗎?

什麼是發燒?

人體口腔溫度(口溫)大於 37.3℃,腋下溫度(腋溫)大於 37℃,或者直腸溫度(肛溫)大於 37.6℃ 的身體發熱現象,就被稱之為發燒。一般情況下,發熱溫度在37.3℃~38℃的稱之為低燒,高於39℃的則稱之為高燒。通常人們的皮膚是主要的散熱器官,腦部存在一個體溫調節中樞,發出散熱和產熱的指令,將人體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那又是什麼原因才導致人體出現發燒情況?

人體發燒的原因

各種細菌物質會在生活中侵入人體,並在其中繁殖,它們身上會產生一種物質——外源性致熱源,也就是出現發燒的原因。當細胞侵入人體後,體內的白細胞便會去攻擊它們(靠著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也會引起發熱——內源性致熱源。內外影響大腦,便致使人體內部溫度上升。而出現的體溫升高,與肝臟、骨骼肌、皮膚有著密切關係。肝臟代謝旺盛,產能加大,相反的骨骼肌產熱相對減少,皮膚的散熱速度無法跟上,自然就引起發燒。

有部分人說發燒對身體有好處,這樣的說法是真的嗎?小康現在來告訴大家。

發燒對身體有好處,是真的嗎?

這個問題應兩方面看待。一方面發燒確實是有好處的,它說明人體正在清除病原菌。身體受到刺激,調動體內免疫系統,以及防禦能力,將外來的病原體殺掉,在無需外物的作用下,體內的病毒便能被能短時間處理。從這一方面說,發燒確實是有好處的。

但是若是發燒太久了,這也是危害人體的大事。長時間的發燒,會消耗體內的能量,而身體內部產生的垃圾又無法清理乾淨,防禦能力便會下降。時間一長,大腦就容易出現問題,損害腦部健康,甚至出現高熱暈厥,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發燒也需要分清楚情況,如果是體溫調節機制失靈的體溫過高,比如熱射病等;或是嚴重感染或其他疾病伴有發燒,都是格外危險的,不可以隨便看待。發燒出現的原因不同,極可能是疾病所致,建議及時檢查,儘早查到病源,及時處理。至於普通的發燒,則應對症吃藥(藥品)、多喝點水,必要時去醫院治療。

備孕、溼氣重、腎虛、減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膚病等等,怎麼調理最有效?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趣味的健康知識,幫您識破健康謠言,走出用藥誤區!


康愛多網上藥店


作為一名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短暫的,低燒對身體是有好處的;長期發熱和高熱,對身體是有害處的,嚴重的可以危及生命。

人類是是恆溫動物,我們的大腦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將體溫穩定在37攝氏度左右,如果因為感染,炎症等原因,細菌或者病毒會釋放一些致熱源,他們可以改變我們的體溫中樞,將體溫點上移,就像空調一樣,將溫度調高,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不斷的產熱,並且減少散熱,讓體溫升高。

如果體溫低於38.5攝氏度,我們一般不著急降溫,因為適當的高溫,可以降低細菌或者病毒的活性,但是會增加免疫系統,免疫細胞,例如吞噬細胞,T淋巴細胞等細胞的活性。這些免疫系統會發揮作用,迅速的將有害微生物消滅。

但是,免疫系統也不是萬能的,如果體溫繼續往上走,超過38.5攝氏度,建議降溫治療,因為高燒,容易損害神經系統,我們的大腦是不耐高溫的,高熱,特別是超過40度的高溫,可造成腦損害,可能燒壞腦子,引起暈厥,抽搐等等。

除了降溫治療,還需要注意補充水和電解質,因為降溫的過程,可能會大量的出汗,可導致水電解質紊亂。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需要針對病因治療,為什麼會發燒,如果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肺炎,支氣管炎,膽囊炎,闌尾炎等等,需要使用抗生素,殺滅細菌,而急性膽囊炎,闌尾炎等等,還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普外科曾醫生


前兩天湘媽的朋友圏就遇到一個新手媽媽深夜的求救:

寶寶發燒,可能是許多新手父母面對的第一次考驗。尤其是深夜裡的突如其來的高燒,真是父母最恐慌的時刻!

怎麼辦?

回首這幾年,小小豪與發燒的鬥爭史:一次疑似 “腦炎”的和一次“肺炎”,都伴隨著持續、發覆的高燒,現在都讓我心有餘悸!

每次發燒時,小小豪都會問我:“媽媽,為什麼我又發燒了?”,“媽媽,又要打針嗎?”,可見孩子對發燒的恐懼。

恐懼源於無知,當全盤掌握髮燒的來龍去脈後,再面對發燒時,我和孩子都淡定多了,態度也積極多了。

● ● ●

發燒的標準和判斷

人的平均正常體溫是37°C,正常溫度範圍是36.4°C至37.5°C之間。一天當中,每個人下午和傍晚之間的體溫相對較高,而在午夜和清晨人體的溫度相對較低。體溫會隨著年齡、健康狀態、活動水平和每天的時間不同而有一定的變化。

嬰兒比大一些的孩子體溫往往會高一些。

孩子在玩、哭、鬧時,或夏天在戶外時,都會感到發熱,但這些情況下,孩子的體溫在10—15分鐘內就能恢復正常 。

孩子發燒的判斷:

直腸、耳溫或額溫: 38.0°C或以上視為發燒。

口腔溫度: 37.8°C或以上視為發燒。

腋溫:37.2°C或以上視為發燒。

● ● ●

測量體溫

美國兒科學會不建議家庭使用水銀溫度計,以防意外傷害和中毒。孩子在發燒時,免不了煩躁而動來動去,水溫溫度計誤差較大。

湘媽建議:建議使用各種數字溫度計,如電子耳溫槍。為防止誤差,建議多測幾次。

● ● ●

發燒的根源是疾病

發燒只是一種症狀和表現形式,並不是疾病,它通常是無害的。它是身體感染病菌之後,身體通過發熱調動免疫系統來對抗病菌,幫助清除病菌。因此,是疾病讓孩子發燒,尋找疾病的病因才是治療發燒的關鍵。

我們把病毒和細菌當作“敵人”,把體溫調節中樞比作“將軍”。“敵人”入侵孩子體內的時候,就會有“哨兵”(內源性致熱源)一路小跑穿過崗防報告給“將軍”(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到體溫調節中樞)。“將軍”面對即將打響的戰役發號施令:一定要把“敵人”消滅!因此會把“戒備”提高(體溫調定點),也就是可能會把正常的溫閾37°C調至更高。“戰鬥”打響,“將軍”的指令讓“士兵”們一鼓作氣(骨骼肌陣縮,產熱增多),一派“熱火朝天”。

這個時候,雖然孩子的體溫較高,但這個溫度是孩子身體可以接受的,對健康來說也是無害的。

因此,是疾病讓孩子出現發燒的症狀,需要治療的是引起發燒的疾病,而發燒伴隨疾病出現,隨著疾病痊癒而消退。因此,孩子發燒時單純用各種方法降溫對徹底治癒發燒意義不大,只能讓孩子感覺舒服一些,就好比河水決堤時一味地加高堤防而不去堵住缺口一樣,徒勞無功。

因此,孩子發燒時,我們應該先找到發燒的源頭,也就是找到真正的“敵人”並打敗它,這樣發燒才能真正被遏止,發燒的孩子才能真正“降溫”。

● ● ●

發燒的原因

導致孩子發燒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大類:

感染性因素:最常見的因素,比如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支原體或衣原體感染等,大家常常聽說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支氣管炎、秋季腹瀉、支原體肺炎、細胞性痢疾、水痘等都是感染性疾病,發燒常常是這些疾病發病過程中出現的症狀之一。

非感染性的因素:包括腫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也可能導致兒童發燒。非感染性疾病導致的發熱在臨床上比感染性疾病要少得多,具體如白血病、淋巴瘤、川崎病、風溼熱等,在這些疾病的病程中都可能出現發燒症狀。

湘媽碎碎叨:面對孩子發燒,家長們首先該做的是冷靜觀察和細心護理,而不是急於送孩子去醫院,也不應該求快速退熱而讓孩子接受不必要的輸液治療。


湘麻麻


發燒可以幫助孩子同感染做鬥爭。許多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在孩子體溫正常時最易繁殖。發燒使體溫增加,而在這種溫度下,一些微生物會停止繁殖。另外,發燒也會使孩子的免疫系統積極反應,快速生產白細胞。少量研究證明,讓發燒自行消退可以減少某些疾病(感冒和流感)的持續時間和嚴重度。(來自問上醫)


brcc


是真的,發燒本身不是一種疾病,它是身體試圖恢復健康的過程,而且對身體來說是有一定好處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一歲前發過燒,那麼不易在童年出現過敏現象,發燒還可以幫助孩子同感染做鬥爭等等,問上醫網站上有這方面知識的專業介紹,你可以去看看。


小小時光cy


如果遇上小病(感冒等),發燒的確是好事:它可以殺滅病毒,加速身體的康復;不過,如果發燒的時間過長、溫度較高,這時候就需要考慮去醫院檢查一下了: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心胸膜炎、癌症和一些瘟疫都有引起發燒的可能.


聽覺有道漳州新華北路驗配中心


發燒不是對身體有好處

發燒是你的身體還可以抵禦外敵

發燒說明你的身體還沒有徹底罷工

它們還會有能力抵禦外敵

如果你的身體不會發燒了,那才是你的悲哀


太素老道


是真是假誰說了算?自己說了算。有很多醫生說燒會燒死癌細胞。我說呀,發燒是人在生的身體的正常反應,無什麼好壞,生病看醫生,病好了增加營養。正常!正常!發燒對身體有好處是扯什麼淡!放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