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故事:刚柔并济,方能纵横人际场

人要想成事,就要注意培养外柔内韧的性格。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的需要,性格刚强固然很好,但是如果你

外表柔弱,内心却韧性十足,则既可以不得罪人面办成很多事,又能很好地把握和坚持自己的办事原则,降低别人的“防备系数”。

自古以来,高明的政治家都会选择用这种手法来从政,从不因为一时的气愤面自断生路。

在我国古代,极具智谋的军师诸葛亮,就深谙刚柔并济的成功之道。

历史小故事:刚柔并济,方能纵横人际场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四川后,诸葛亮在协助刘备治理四川时,立法“颇尚严峻,人多怨叹者”,当地官员法正提醒诸葛亮,对于初平定的地区,大乱之后应“缓刑弛禁以慰其望”。诸葛亮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错,他对法正说:“四川的情况,与一般不同。自从刘焉、刘璋父子守蜀以来,‘有累世之恩, 文法羁糜,互相奉承,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现在如果我用在他们心目中已失去价值的官位来拉拢他们,以他们已经熟视无睹的‘恩义’来使他们心怀感激,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所以,我只能用严法来使他们知道礼义之思、加爵之荣,‘荣恩并济, 上下有节,为治之要’。”

历史小故事:刚柔并济,方能纵横人际场

这正如曾国藩所指出的: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业。 刚就是使一个人站立起来的东西。 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由于有了刚,那些先贤才能独立不惧,坚忍不拔。刚就是一个人的骨头。

当然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失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柔就是使人站立长久的东西。柔是一种魅力一种收敛,总之,只有刚柔并济才可左右逢源。

历史小故事:刚柔并济,方能纵横人际场

宋朝开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宰相赵普,曾在太祖、太宗时期为相数十年。这个人的性格非常坚韧,在举贤能方面也颇有作为。

宋代初年,某一官位缺少相应的能人上任,太祖便让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定一人,但太祖不喜欢这个人,因此拒绝了。哪知道接连几天,赵普每日都举荐这个人。太祖一怒之下,把这名纸撕了,扔在地上,显然是无声地骂赵普多事。赵普脸不红、心不跳,也没有羞愤不已,而是无声地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

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贴了携带在身边,太祖一开口,赵普马上把这纸送上,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太祖惊讶地问道:“为何还是此人?”赵普遂解释这人的优点,太祖终于被说动了,起用了此人。

赵普劝太祖纳贤,虽然被拒绝了,但他并没有气馁,也没有选择用“据理力争”的方式来顶撞太祖,因为毕竟生杀大权在太祖的手里。他采取了教磨硬泡、无声抗议的方式,既显现了自己的坚决,又达到了让太祖纳贤的目的。他这种韧性十足、坚持不懈的心理素质,的确是为人应该培养的。不过运用这种“软磨硬泡法”也要注意分寸,以免伤害对方的情感,收到反效果。

历史小故事:刚柔并济,方能纵横人际场

好的心理素质,能让你成功地控制情绪,以适应各种生存环境,对于办事的成功与失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锻炼心智,做到处变不惊,遇变不形于色,才能更好地纵横于生活的各种圈子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