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称职的谏官致敬——访无锡邹忠公祠

进入“锡惠胜境”大门,左手边的第一个祠堂,就是“邹忠公祠”。“邹忠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名浩,籍贯常州,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曾任扬州颍昌府教授、中书省右正言、直龙图阁等低级官职,谥号“忠”,“邹忠公”由此而得。

邹忠公祠由前文说到的邹迪光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地点在惠山寺塘泾,也就是被我称为“水街”的那条街上,后毁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邹氏后裔邹兆升等人奉敕将邹忠公祠改建于现在的位置。上个世纪50年代,邹忠公祠被拆除。现在的祠堂为2005年重建,但只恢复了门厅和享堂。

向称职的谏官致敬——访无锡邹忠公祠

祠堂门楼面阔三间,门柱上以岳飞给邹浩的赞词《诗赞浩公》为联:“学贯六经修贞洁素至大至刚不忧不惧;治朝之佐谏官之雄百年正气千载旌忠”。邹浩官职不高,但作为谏官,敢言敢谏,不畏权贵,两次上疏弹劾童贯,一次上疏弹劾高俅,为时人所称道。宋高宗曾评价他“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邹浩还有一位岳母一样的母亲。《宋史·邹浩传》记载,邹浩接受委任,将要出任谏官的时候,曾经有谏官得罪人“恐贻亲忧”的顾虑,但其母张氏坚定地鼓励儿子说:“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邹浩被当朝权贵视为眼中钉,最终被裹挟在“元佑党争”中贬官到岭南烟瘴之地。罹患重病的邹浩面对前来探望他的朋友,依然“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体现了一位忠臣时刻不忘国家的殷殷情怀。在网上可以查到一首赞美邹浩的诗:“披肝削牍犯雷霆,肯效寒蝉噤不声。未必闭门无死法,丈夫何畏瘴乡行。”作者姓名、年代不详。

向称职的谏官致敬——访无锡邹忠公祠

二进院内为享堂,面阔三间,硬山顶,前有出廊。擎檐柱上的对联“篱根五月留残雪;座右千年荫古松”选自唐代诗人严维的七律《题茅山李尊师所居》。门柱上还有一联“孝友成性明哲保身通达事理谨独心神;贤哉令子无忝父德辉映后先誉望赫奕”。上联没查到出处,只查到下联出自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曾巩之手。

向称职的谏官致敬——访无锡邹忠公祠

堂内太师壁上有两幅画像,左为忠公邹浩,右为至远公邹迪光。画像上方悬“忠谠醇儒”金字匾额,其中的“忠谠”为忠诚正直之意。该匾额最初的题写者为康熙年间有“天下第一清官”之誉的张清恪,张清恪时任江苏巡抚。两边对联“伟才硕望绝俗精标胸怀机务明察厘毫;治绩奕奕恕道昭昭天生英哲仕宦之翘”中的词句多来自他人像赞,华而不实,言之无物。

向称职的谏官致敬——访无锡邹忠公祠

邹浩是自己此前完全不了解的历史人物,这次可以在自己的脑海里再记下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谏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