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聊互聯網,他說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運營,騰訊優勢是營銷,這樣對嗎?

作者九公子


其實BAT三家企業的優勢所在,跟各自的嘗試人風格有很大的關係,李彥宏是個典型了理科男,重在技術突破,阿里馬雲則更加具有江湖豪氣,說運營也罷說營銷也好,這方面是他所擅長的,而馬化騰在3Q大戰之前跟李彥宏有些相似,唯一的差別在於馬化騰更偏向於產品,馬化騰本身就是當年"騰訊五虎“中產品經理的角色,而在3Q大戰之後,馬化騰則不在侷限於後天搞產品,更多的轉向了前臺,其對於”場景“的把握是非常獨到的,因此綜合來看,我認為:

百度的優勢是技術,這種說法大致正確,因為其本身就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當初李彥宏回到國內,就是憑藉自己的搜索算法而一舉成為中文搜索第一名,即便是當年再跟谷歌競爭的時候也絲毫不落下風。不過正所謂成也於斯敗也於斯,百度就是太過依賴技術,而在產品、營銷方面做的差,縱觀BAT的發展史,阿里和騰訊都是一路性風險血雨殺過來的,也才早就瞭如今依舊旺盛的生命力,而百度則在谷歌推出中國之後,一時之間沒有了競爭對手,進而再技術研發方面懈怠了,同時又沒有一個懂產品、懂營銷的人出來帶領百度向發展,因此直到如今百度還是沒有在搜索之外取得突破。

而阿里的優勢在於運營這一點,我認為並不完全正確,對於阿里的優勢應該說是線上優勢在運營,線下優勢在營銷,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兩個例子,阿里線上運營做成功的案例是什麼?自然要屬”雙11“了,以往再平凡不過的一個介入,阿里生生的打造成了一個全球購物狂歡節,這不得不說阿里運營的強大實力,再有其他包括盒馬生鮮、菜鳥物流等都在阿里的運營下取得巨大的突破。而線下方面,銷售市場曾經盛傳的”阿里鐵軍“也絕非浪得虛名,正是這支鐵軍把中國市場由傳統經濟帶入了網購經濟,包括我們所熟知的程維(滴滴打車創始人兼CEO)、幹嘉偉(前美團網COO)、呂廣渝(前大眾點評COO)、陳國環(前趕集網COO)、張強(去哪兒網COO)都是來自阿里鐵軍的營銷經營,從一定意義上說,阿里可算得上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西點軍校了。

再說騰訊,我認為騰訊的優勢在於場景建設,不在於營銷,什麼叫場景呢?用馬化騰在去年5月份貴州數博會上的話說”未來互聯網發展,更重要的一個要素是'場景'\

木石心志


這個問題是不正確的。

如果這個問題放在2010年以前,我覺得應該是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高超的戰略和營銷,而騰訊則是強在產品上。


但是時間如果劃分在現在,那麼百度我不知道優勢現在還在哪,阿里是強在技術、營銷和戰略,而騰訊則還是強在產品上。


我來分別前後分析一下。

首先分析2010年以前。


百度絕對是一個技術優勢的公司。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本身就是技術出身,並且在搜索引擎上獲得過專利技術。百度的搜索技術可以說是國內無敵的狀態。這點不是另外兩家公司能夠比得上的。

而阿里呢,首先馬雲是不懂技術的,他厲害的地方在於能夠看得到未來,也就是說他能比別人看的更遠,知道未來什麼東西能火能起來,於是乎指定戰略來做這個東西。比如,他可能預見了未來人人都會網上購物,於是乎做了淘寶,知道大家出門不帶錢,於是乎做了支付寶等等。至於營銷這塊,可以說雙十一是無敵的存在,那種交易量在中國甚至世界也找不到雙十一這麼玩的營銷手段。

而騰訊,馬化騰是一個技術出身,但是他更是一個產品經理類型的技術。最早發家的QQ,其實當時有好幾家都在做,為什麼只有QQ做起來了,我想絕對不是僅僅靠的是技術,而是他做了一些解決大家痛點的功能,比如QQ群功能,QQ秀和QQ空間等功能,這些都是方便的產品功能。更何況,現在被譽為是中國第一的產品經理張小龍就任職於騰訊,微信絕對是大神級別的產品,這點無論你怎麼跟我抬槓,我都不接受反駁。跟我抬槓的麻煩先把微信卸載了先。但是這是2010年之前的局勢。

而現在的局勢呢。百度,坦率的講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優勢,或者優勢在哪。反正我都是用谷歌的,哈哈。而且360、搜狗和最近的頭條都在發力做搜索,用不用百度對我來說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從出了魏則西事件,我還是覺得百度能不用還是不要用了吧~

至於阿里,阿里的技術這幾年確實越來越牛逼了。成立達摩院,製造平頭哥芯片,還有國內第一的雲計算阿里雲,這些就不是其他技術科技公司能夠做成功的。做技術的人深有體會,在github上開源的項目,阿里是最多的,這一點也可以從側面反映阿里的技術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只會賣貨的商販了。所以現在阿里除了產品社交類的幹不過騰訊,其他從技術。營銷和戰略上都比騰訊要強。

而騰訊,這個曾經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主要我覺得還是贏在了產品上。騰訊確實是一家會做產品的公司。做社交,可以說在中國有第一,沒第二,至於第三還差的個十萬八千里。微信QQ基本就是壟斷了國內的全部社交,其他人只能在夾縫中生存。不過,最近頭條的風頭正緊,貌似有點搶了騰訊的地盤的感覺,未來誰死誰活,還未嘗可知,我們拭目以待。


大斌聊科技


基本上符合大眾對於這三家企業的認知,但放在現在這樣的環境下,可能會有些微的改變。

百度在PC時代無疑是國內互聯網公司中不多見的技術流,李彥宏對技術的狂熱也造就了百度最為核心的業務——百度搜索。

百度的中文搜索引擎技術一直保持著對國內其他競爭對手的領先,並持續到現在。根據最新數據,百度搜索仍佔據國內搜索引擎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且就像微信創造了微信運營一樣,百度搜索也創造了SEO和SEM這樣的職業。

而到後期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也不能說百度技術的沒落,只能說明百度在整體戰略方向上的迷失,這裡就很能體現百度的短板而非長處,百度的失落在於對商業前景的誤判和遲鈍,而不是技術上的落後。

這大概也算是技術型企業的一種常見弊端,容易抱著技術成果蔑視運營和營銷,但對於一家公司來說,盈利永遠是第一主題。

今天的百度依然以技術見長,但是整個市場不再像當初那樣野草叢生,技術型企業已經比比皆是,並且這些企業順應時代而生,百度不再是唯一的技術巨頭。

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技術優勢,至少不是絕對優勢,唯一值得稱道的可能還是百度搜索,值得期待的則是人工智能技術,但願百度這次真的能夠破局,獲得彎道超車機會。

其次說說阿里。

嚴格意義來說,阿里才是中國互聯網企業中最值得稱道的商業奇蹟。

馬雲是三家大型互聯網公司中唯一一個不懂技術的創始人,李彥宏是技術專家,馬化騰是超級產品經理,馬雲真的是個老師。如果硬要給個定義,我覺得馬雲屬於戰略家,他能夠崛起的最主要因素在於他所具備的戰略眼光以及超人一等的執行力。

而眼光和執行力,也是運營的核心所在。

所以說阿里以運營起家,一點錯也沒有,這一直是阿里巴巴的優勢所在,並且保持至今。

但阿里巴巴並沒有止步於運營優勢,而是在鞏固這一優勢後開始補充自己的短板,馬雲對於技術和產品的重視超乎別人的想象,但馬雲的思維異於常人,相對於純粹的技術狂人,馬雲在戰略佈局層面大多啟用商業思維比較超前的人而非技術大人,比如說阿里雲的王堅。

在馬雲的團隊裡,思想是永遠凌駕於技術之上的,換句話說,技術為運營服務,運營由幫助技術進化,這是一種良性互動關係。

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成長為國內市值最高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它也成長為兼具技術優勢和運營優勢於一身的企業,在每個方向上幾乎都有著超一流的能力,並且還擁有著令人豔羨的自我進化能力。

可以說阿里的優勢在於其企業思想。

最後說說騰訊。

騰訊最早的優勢其實是產品優勢,騰訊的創始團隊幾乎都是技術型人才,同時熱衷於做產品,對於用戶體驗度非常看重,這就決定著他們對於產品近乎偏執的要求。

對用戶的重視造就了騰訊系產品的火爆,不論是社交軟件,還是遊戲作品,騰訊的用戶都被這些產品吸引的欲罷不能,並且願意花錢充值或消費虛擬產品。

從QQ到現在騰訊系的幾乎所有產品,幾乎都貫穿了這種極致的用戶思維,也造就了許多大熱的產品。

騰訊的聰明之處在於這些產品應用於商業,有著極其低廉的邊際成本,也就造成了騰訊系產品因為巨大流量帶來的海量廣告收入及用戶直接付費收入。

所以說騰訊的最大優勢並非營銷優勢,而是產品優勢,沒有這些讓人著迷的產品,甚至說沒有那種對用戶體驗度研究到極致的產品思維,是不可能誕生這些風靡全國的產品,進而賺的盆滿缽滿的。

以上。


好人長安君


很顯然只是錯誤的。除了百度是正確的,剩下阿里和騰訊是錯誤的,正確的應該是阿里強營銷,騰訊是強的產品。

1、阿里強營銷:阿里是做電商起家的,因此其核心能力是強營銷。大家不妨來回顧下阿里這些年的造節運動,大家熟悉的雙11,雙12這些購物狂歡節,都是阿里硬生生給人為製造出來的。雙11本身是簡單的光棍節,但在阿里手裡完全變成了另一副模樣,和原來的本意完全風馬不相及了。

另外,阿里公關在業內是一等一的,他說第二,就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能打造出如此強勢的公告,核心還是阿里的強營銷,外加阿里手裡控制的一波媒體資源。馬雲對媒體的掌控很早就佈局,做營銷起家的顯然很清楚掌控傳播資源的重要性。所以,阿里的優勢就是營銷,也包括運營。

2、騰訊強產品:騰訊是起家靠的是QQ,而馬化騰又是技術人員出身,因此其的核心優勢還是靠的產品。騰訊早年的競爭對手很多,即時通訊領域一抓一把,MSN、雅虎通、新浪UC、網易泡泡、百度HI、飛信,這裡面哪一家是省油的燈?但是就產品而言,這些都競爭不過騰訊,最後無一是QQ的對手。而騰訊發家是靠的QQ,營收則靠的是創新的搞出了各種增值服務,而這些服務本質上仍舊是圍繞這產品自身來的。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再度能持續輝煌,靠的是微信的崛起,而這仍舊是一款APP產品。從單一的社交工具打造成了一個超級APP,一個相對封閉的平臺。顯然騰訊靠的是產品崛起,這才是其的強項。騰訊的營銷其實很爛,根本就不是阿里的對手。

3、百度靠技術:這點是沒說錯的,百度起家靠的就是技術,中文搜索引擎國內就其最強,否則早年就不會獨此一家。即便谷歌在國內時,百度還是能和其乾的半斤八兩。百度現在的問題就是過於依賴搜索,賺錢就指望它了,搞的烏煙瘴氣。但是,別因為這樣就覺得百度的技術就很差。另外從今年春節的紅包活動也能看出百度技術上的底蘊,短時間的爆發的流量盡然沒有讓百度癱瘓,可見技術上做足了準備。而前些年阿里、騰訊和春晚搞互動紅包時,都是曾經出過問題的。

總結:你朋友怕是不是互聯網行業的人,或者是95後剛入行,對BAT三家都只知道點皮毛而已,對他們的發展史一無所知。



羅氏蟲社


阿里的優勢是效率。一旦決定一件事,自上而下推行,這個項目要麼生,要麼死。阿里電商網站搞的好就是注重效率的結果。

騰訊的優勢是創新。管理層提出一個大方向,允許多個小組去競爭,最後看哪個小組能勝出。微信類產品當時有三個小組競爭,包括騰訊郵箱團隊,QQ團隊。最後張小龍的郵箱團隊勝出,只有7個人。一堆注重創新的人在一起,娛樂項目比較多。馬化騰一開始搞即時通訊軟件,都沒想好怎麼盈利。一堆不想盈利光想娛樂的人,QQ商城和騰訊商城都搞不好,於是只有投資外人京東。


徐如林本尊


阿里確實強在運營,因為電商是要通過運營策略,引導人去做事,引導商家做好新品上下架,服務好客戶,引導客戶買單。

騰訊強於產品,產品好用客戶自動就喜歡,不是很依賴運營。騰訊的人更加有用戶思維,阿里的人主要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服務的核心是商家。我在阿里的時候,有時候想做一個新的玩法活動,技術根本支持不了,都是運營人工跑模式,跑出效果了產品技術才可能會跟進。也不可能等產品技術去研發好了再去做,那就太慢了,你沒數據,產品同學很難認可你的策略。


李佑先生


如果阿里沒有阿里雲,湖畔,螞蟻金服,達摩院,你可以說阿里是靠運營。說百度靠技術的,這麼多年靠什麼技術?


式導


好像回答者都是以群眾的眼光來看這三家公司,並不真正瞭解這幾家公司。

我對這幾個企業的其他認識也停留在這,不過以程序員的視角來看的話,百度是這三家,甚至全中國技術最高的公司。


額42487701


偏離人心談產品,騰訊

阿里 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 有人說


猿鏈


你說這是以前,現在的百度明顯以運營為主,首先沒有拿出很亮眼都技術產品,其次百家號,百科,文學明顯是搜索的護城河,想靠著運營這些內容鞏固自己在搜索界一哥的位置,阿里電商的運營已經模塊化,目前是以技術驅動,像飛天,阿里雲的分佈式,數據庫等,還成立達摩院,研究芯片等,騰訊就是產品,我本人做技術的,我始終認為產品是對技術最好的詮釋,技術才最瞭解產品,明顯騰訊就是這樣的一個代表。當然你得有基因才行,畢竟技術很多,成轉型產品的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