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中傳遞溫暖——青海南部牧區雪災氣象服務側記

時間已到4月,青海還是沒有告別冬的寒冷,特別是南部地區,依舊一片白茫茫。

3月25日至27日,玉樹州、果洛州再次出現大範圍強降雪。其中,受災嚴重的雜多縣降雪量為8.8毫米,積雪深度達13釐米。玉樹州氣象臺臺長魏永亮說,這場降雪使雜多等地積雪覆蓋深度、面積有所增加和擴大,個別鄉鎮積雪深度達到30釐米,抗災救災形勢依然嚴峻。

從去年冬天至今,青海省氣象部門同心協力,為冰雪災區傳遞一條條氣象服務信息,更為抗災保畜傳遞著氣象溫暖和力量。

青南牧區大雪歷史同期最多 氣象信息發揮抗災救災“前哨”作用

寒冷刺骨、冰天雪地——對於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牧民來說,這就是冬季的常態。但從去年入冬開始,這種天氣更甚,生活在玉樹州稱多縣尕青村的格桑就覺得天氣太反常了,“大雪一場接一場下,草原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著。我家幾十頭犛牛覓食困難,日漸消瘦。”

據青海省氣候中心統計,2018年入冬以來,青南牧區共出現大雪以上天氣23站次、中雪48站次,均為歷史同期最多,62%的氣象臺站日降雪量接近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青南牧區瑪多、甘德、雜多、清水河等地先後達到特重度雪災標準。

“入冬以來,烏拉爾山高壓脊長期維持少動狀態,脊前冷空氣與西南暖溼氣流在青藏高原上空匯合,降雪量、強降雪日數、積雪時間、雪災等級都是自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非常罕見的。”青海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馬佔良說。

面對雪災考驗,在青海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全省各級政府把“保通、保畜、防疫”作為中心任務,最大限度降低雪災損失,抗災救災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氣象部門發揮科技優勢,提供精準氣象服務信息,被各級政府領導和牧民群眾稱為抗災救災的“前哨”。

衛星遙感監測積雪、青南牧區《專題天氣預報》、雪災預警信號等在政府調撥救災物資、安排清雪車輛、牧民轉場和後期恢復生產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說,氣象信息是決策的依據,也是防災的提醒。

雪災持續兩月之久 氣象工作者勇扛擔當

雪災有多重,氣象人肩頭的責任和使命就有多重。災害初露端倪時正值春節假期,保持警覺的青海省氣象局與省應急管理廳商定後,迅速下發關於做好低溫雨雪冰凍防範應對工作的通知,並進入24小時應急響應狀態。身處關鍵崗位的氣象工作者主動放棄假期,投身到緊張的抗雪災保畜工作中。而這一應急就是50天。

春節假期還未結束,玉樹州氣象局黨組書記趙金良返回單位,與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的黨組成員、副局長才仁旦周組織業務人員研判雪情,主動向州委、州政府彙報。雪災最嚴重時,玉樹州委書記吳德軍專程到清水河氣象站慰問氣象職工:“氣象局的同志們堅守崗位,提供的氣象資料系統、全面、準確,為州委、州政府決策和各縣抗災作出了特殊貢獻。”

玉樹州氣象局局長李昌文因病手術後在西寧市休養,但雪災的發展形勢一直牽動他的心。每天,他都要跟玉樹州氣象臺值班人員聯繫,詢問災情,瞭解天氣趨勢。在得知2月中旬雪災進一步加重的消息後,他迅速返回玉樹,跟同事們並肩作戰。

老家在河南的曲麻萊縣氣象局局長楊俊鵬,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黃河源頭已經工作了13年。年前,本已準備回家過年的他主動取消假期,留在一線。雪災期間,他先後十餘次下鄉測量雪深、調查災情、維護設備。大年初五下鄉時,一路上雪大路滑,車輛前行困難,最終一行人只得徒步前行趕赴觀測場。80公里的路,走了足足6小時。

在後方,青海省氣象臺、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省氣候中心業務人員也主動放棄假期,加班加點。“我們的工作量增加不少,長時間處於應急狀態,確實有點疲憊,但是與一線的同事相比還是輕鬆不少,為他們提供支持也是應該做的。”青海省氣象臺決策氣象服務科科長李靜說。

“雖然青南雪災氣象保障服務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我們還不能有絲毫鬆懈,要為後期抗災救災及恢復生產做好氣象保障服務。”青海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白海說。(來源:《中國氣象報》2019年4月8日一版 作者:金泉才 張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