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低溫時,馬鈴薯需抓好防寒抗凍措施,才能獲高產

冬春季氣溫低,對馬鈴薯的生長威脅很大,在防寒措施不當的情況下易使葉凍傷,使莖凍傷凍爛,無法結薯,造成減產。因此要抓好防寒抗凍工作,才能獲得高產。下面筆者向大家介紹一下馬鈴薯低溫凍害的預防和救治措施。

冬春季低溫時,馬鈴薯需抓好防寒抗凍措施,才能獲高產

馬鈴薯遭受低溫凍害

低溫凍害症狀:馬鈴薯植株受凍後,凍害較輕的表現為頂部部分葉片 輕微凍傷或凍死,凍害較為嚴重的則表現為葉片呈墨綠色、水漬狀,日出後葉片萎蔫下垂,莖幹癱軟,整株倒伏而死。

馬鈴薯對溫度的基本要求

1、萌芽階段

在溫度不低於4℃時,已通過休眠的塊莖就能萌發,但幼芽不能伸長;在5-7℃時,幼芽開始萌發伸長, 但非常緩慢,如長期處於此溫度下,幼芽就會形成極短的匍匐莖,頂端膨大形成小薯,或直接從塊莖芽眼處長出仔薯;當溫度上升到10-12℃時,幼芽生長健壯、迅速;在溫度18℃左右時,最適於幼芽生長;超過36℃,幼芽不易萌發,且常常造成大量腐爛。

2、莖葉生長

莖葉生長階段,馬鈴薯最適溫度為17-21℃。當溫度低於7℃或高於42℃時,莖葉停止生長;當日平均氣溫為25-27℃時,莖葉生長受到一定影響。

冬春季低溫時,馬鈴薯需抓好防寒抗凍措施,才能獲高產

3、塊莖形成和發育

在7-21℃都能形成塊莖,而最適溫度是17-19℃,超過21℃塊莖形成受抑制;當溫度低於-2℃或高於29℃時,塊莖停止生長,並會引起匍匐莖長出地面轉變成莖葉生長。低溫可以提早塊莖的形成,高溫容易引起塊莖發生二次生長,形成小薯。

4、開花結實

開花最適溫度為15-17℃,低於5℃或高於38℃不開花。花在-0.5℃時受凍害,在-1℃時致死。夜溫在16℃以上開花良好,12℃以下形成花芽但不開花。

災前預防措施

1、選擇抗寒性較強的品種,適期播種

適期播種,避開重霜期,是預防馬鈴薯霜凍害的關鍵。各地可根據當地氣象歷史資料和天氣預報,選擇在終霜日前20天左右播種或安排在土壤地下10釐米處土溫穩定在7-8℃時播種為宜。

冬春季低溫時,馬鈴薯需抓好防寒抗凍措施,才能獲高產

2、施肥抗凍

在霜凍或強冷空氣到來之前停止使用氮肥,防止植株過於柔軟抗寒能力下降。在凍害到來前1-2天,噴施植物防凍劑或施用複合生物菌肥或磷酸二氫鉀減輕凍害為害。

3、灌水防霜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霜凍到來前1-2天放水進溝,保持土壤溼潤或者溝底有水。

4、噴水防霜

霜凍發生當時(凌晨至太陽出來前)利用噴管帶、噴灌圈或水汽瀰漫機等噴水防霜。

冬春季低溫時,馬鈴薯需抓好防寒抗凍措施,才能獲高產

5、覆蓋防寒

霜凍或凍害發生前,用農膜、稻草、彩條布、草簾、席子、麻袋等遮蓋物覆蓋在幼苗上或搭建小拱棚防霜防凍。

災後救治措施

1、淋水除霜

霜凍發生後至太陽出來前,及時淋水或人工撥掉葉面上的冰塊,減輕霜凍的危害。

2、排水提溫

在霜凍發生後排乾田間漬水,提高土壤地溫,減輕冰凍為害。

冬春季低溫時,馬鈴薯需抓好防寒抗凍措施,才能獲高產

3、追肥促長

凍害過後,在恢復生長時每畝用尿素3兩、磷酸二氫鉀4兩、紅糖半斤兌水 100斤噴施,或者噴細胞分裂素等促進植株恢復生長。

4、注意防病

在低溫凍害後,馬鈴薯田間易發生黃萎病及立枯病這兩種土傳性病害。因此,除對晚疫病、青枯病等進行常規的防治外,應採取積極措施,預防這兩種病害。防治方法:用多菌靈加甲霜·惡黴靈灌根預防黃萎病、立枯病;用中生菌素或噻菌銅等預防青枯病等細菌性病害的發生;用大生或甲霜靈預防晚疫病。

提別提醒,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如有低溫天氣出現,需立即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