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歪把子”为何被日军嫌弃?军迷:身体缺陷是硬伤

众所周知,自打一战时期德军用马克沁机枪一天短暂的时间就灭敌6万之后,各国开始对机枪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野心勃勃、筹备了多年侵略计划的日军更是如此,日军为了这类杀伤威猛的武器可谓是绞尽脑汁、投入巨资。终于在不久之后研制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款机枪,相信喜欢看战争题材电视剧的朋友都见过,它就是赫赫有名、日军经典的大正十一式机枪,在抗战时期,我们八路军俗称它为歪把子机枪。

二战“歪把子”为何被日军嫌弃?军迷:身体缺陷是硬伤

可以说日军对该枪械报以厚望,希望它能够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没想到成为了拖后腿的角色,在战场上频繁遭日军士兵嫌弃,这是为何呢?首先第一从枪托的设计开始,就是日军的噩梦,该枪枪托造型非常奇葩,采用右边弯曲设计,如此设计的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士兵瞄准而已,然而正因为这个原因,日本士兵开枪射击的时候弹道都偏左,为此需要在战斗时频繁调整自己的身位,不然就是乱打一通,子弹命中度很低。

二战“歪把子”为何被日军嫌弃?军迷:身体缺陷是硬伤

不仅如此单单装置弹药都是一个技术活,装填弹药非常繁琐、操作困难,需要配置一名专业训练过的弹药手才可装弹,如果在战场一旦弹药手被击杀之后,那么歪把子就是一堆废铁,还不如一把三八大盖实用;作战中该枪械都需要两名士兵同时协同操控,不然没法使用,持续火力得不到保证。并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侵华时期,身高平均158cm的日军成了最致命的缺陷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二战“歪把子”为何被日军嫌弃?军迷:身体缺陷是硬伤

首先按照常理来说,战场上使用轻机枪的时候,当支架支起来之后,跟地面极限距离仅仅是在25-30厘米左右,如果距离超过了30厘米,对于身高较矮的士兵来说,射击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影响,容易劳累和操纵不舒适;而歪把子的设计师将支架设计成40厘米,这简直是严重高估了它们国家士兵的身高啊。为此军迷们都说“身体缺陷是硬伤”,如果换成高大的欧美人士,估计就没有问题了。

二战“歪把子”为何被日军嫌弃?军迷:身体缺陷是硬伤

而在二战中,日本士兵在使用该枪械的时候,通常都需要跪着或者是蹲着设计,趴着根本打不中目标呢;除此之外,该枪械还有很多的缺点,如可靠性能非常不理想,该武器只有在非常理想,如风和日丽、不干燥不潮湿、不冷不热的气候下,故障率才稍微低点,如果遇到沙尘、酷热、雨天,该枪械基本跟废铁一样了。故而该枪械猜猜如此造日军嫌弃。

二战“歪把子”为何被日军嫌弃?军迷:身体缺陷是硬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